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原理及其经济效应

税收原理及其经济效应

(五)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 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 后,明确规定了中央税和地方税和共享税
2020/10/16
7
第二节 税收原则
•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
税收原则 • 三、税收中性问题
2020/10/16
8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 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
(一)税负转嫁的条件
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还有供求弹 性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企业所处的行 业地位而不同。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 1 .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 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 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烟酒的纳税是在生产者和销售 商,他们用高价格将税负转嫁给烟酒的消费者了。这就 是税负转嫁。)
(二)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 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 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 种,归属于直接税
2020/10/16
6
(三)按课税标准不同分类
• 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四)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
• 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一般而言,价外税比 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 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侧重于消费者
第06章 税收原理及其经济效应
202收的基本原理,核心问题是税负转嫁和 税收归宿的一般规律。需要掌握以下的问题: • 掌握税收概念及其形式特征 • 掌握税收的的各种分类方法 • 理解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 掌握税负转嫁和税收归宿的定义及其一般规律 • 掌握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含义 • 理解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 直接负担与间接负担 • 名义负担与实际负担 • 微观税收负担与宏观税收负担
• 宏观税收负担:有两类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T/GNP%) • 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T/GDP%) • 微观税收负担:按负税主体不同可分为两类指标 • 企业税负 • 个人税负
2020/10/16
14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
2020/10/16
2
• 二、背景资料
• 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 三、关键词
• 税收 税率 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 商品 课税 所得课税
• 四、教学内容
2020/10/16
3
第一节 税收及其分类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二、税收的分类
2020/10/16
4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 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手段( 主要形式)
• 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
• 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范畴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 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只有同时具备“三 性”的财政收入,才是税收
2020/10/16
5
二、税收的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 可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 。我国一般分为流转额课税、所得课税、资源 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 2.征收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税收的行 政效率原则)
2020/10/16
10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性
• 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不影响私人部门 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体现税收中性原则,并不意味着 取消或忽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判断:体现税收中性原则,最好的办法是少征税或不征税 。错,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不能为了 体现税收中性而简单的取消税收。
2020/10/16
12
一、税收负担
是指整个社会或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征税的集中 程度和税款在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 决定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
• 经济因素 • 国家职能范围 • 税收在各种财政收入方式中的地位 • 税制因素 • 非正常因素
2020/10/16
13
• 税收负担分类:
(二)税收超额负担
• 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 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应纳税款以外的负担。 一是减少了纳税人的支出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二是征 税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对消费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2020/10/16
11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 一、税收负担 •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四、我国的税负转嫁
),预先从202商0/10品/16 价格中扣除税收,再从事交易。 16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
不易转嫁 •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易转嫁
2020/10/16
9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 1.受益原则: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
• 2.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 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 2.与税负转嫁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逃税。
• 3.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2020/10/16
15
(三)税负转嫁的方式
• 1.前转(顺转) • 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 2.后转(逆转) • 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
务的供应者。 • 3.其他转嫁方式 • 混转或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 混转或散转:前转和后转并行。 • 消转: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自我消化税款。 • 税收资本化:对能够增值的商品(土地、房屋、股票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 1.公平原则: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 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 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 2.效率原则:以尽量少的税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 税收收入。包括两方面内容: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税 收的经济效率
•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