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印度除了宝莱坞闻名世界之外,它的传统服装也是极具特色。
那么,你知道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吗?下面是爱汇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印度传 统服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传统服饰一:古丽褶裙古丽褶裙套装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首要装束之一,多穿于正 式场合,印度新娘装(ghagra choli)就是典型代表。
印度女性的首要民族装束是套裙包括一个紧身上衣和拖地长裙, 配饰有头上的搭帕或披着 的纱丽。
紧身上衣被称为古丽,是根据上身曲线设计的低领短袖紧身胸衣,强调了女性曲线。
古丽通常是前面扣紧的,但也有是后背合拢的。
传统上前面合拢的古丽,后背都是镂空的,而且有各种性感的设计。
后背镂空的古丽纱丽一般也是使用古丽的材质,以很好的配合古丽的风格。
现代古丽开始使用针织面料或弹性面料来提供舒适感。
传统上古丽里面是不需要穿内衣的。
不过许多现代南亚妇女在古丽里面穿一件比较软的胸罩来提高胸部线条。
而昂贵的古丽在里面还缝制了胸垫和强化部位,所以胸罩就不需要了,也方便了露背古丽 的穿着。
同时裙子有四种剪裁法,分别是 A 字裙、方形裙、伞状裙和鱼尾裙。
而搭帕通常盖在头上,是印度城市的流行配饰。
正式场合的全套的套裙通常也包括搭帕。
另外纱丽也是必不可少的套裙组成,也是印度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穿法有很多种,通常 都是扎在褶裙里再从后背绕到正面并搭在左肩上。
纱丽历史悠久,在印度可以追溯到西元前 2000 年左右。
女性民族服套裤长衬衣加宽松窄脚裤套裤是印度女性的日常装束,源自阿拉伯的穆斯林。
虽然裤子都是上宽下窄,不过长衬衣还可以搭配印度传统的裹裙。
印度传统服饰二:裹裙裹裙(dhoti)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饰。
早在吠陀时代,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
裹裙是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
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
长衬衫和长袖风衣则来自于贵霜王国统治者月氏人的贵霜服,一件褶饰长袖及膝衬衣,颈 口开缝且进行简单或复杂的装饰,这种款式源自骑马的游牧文明,也被大多数斯基泰人和伊朗 人穿着,跟安息人的服饰特别像。
长袖紧身单层长风衣都是用最上等的面料制作,有着精致的花纹,穿在长衬衫的外面,显 示了着装者的身份。
冬天的时候, 印度北方男性就穿一种夹层的厚夹克, 外形和风衣很像, 也是很正式的服装。
印度北方的男性也穿着这种加衬厚夹克参加婚礼等正式场合。
不过加衬夹克在印度要到 18 世纪才出现,是模仿了当时英国殖民者的大衣,在印度贵族 和穆斯林之间流行。
这种加衬厚夹克也是巴基斯坦的男性国服。
另外头巾在现代也是有身份的印度男性才佩戴的。
印度传统服饰三:纱丽纱丽 (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 女的一种传统服装。
用印度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 5.5 米,宽 1.25 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
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後将末端下襬披搭在左肩或右 肩。
纱丽(Saree 或 Sari),是印度女性心中舍弃不了纱丽展示的一种情结,印度人以自己别具 一格的创造力诠释着他们对于生活、审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有人说“如果泰戈尔的诗里有最高超的理想主义,那么纱丽里就有女人最美丽的情怀,委 实如此。
纱丽之于印度女性,不啻汉服之于中国女性、奥黛之于越南女性、和服之于日本女性,雅 致而又不落奢华,清婉而又不失庄重,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街区,还是在幽静的乡村巷弄,无论 在婚丧宴席的重大场合, 还是在上班劳作的日常生活, 几乎无处不能瞥见飘逸、 妍丽的“纱丽。
尽管婚后的印度妇女普遍日渐体态丰腴,但只要她们裹上纱丽,半是遮掩半是敞露,隐隐 绰绰的身姿美感立生,顾盼神飞,慑人心魄,使得声名远播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不禁慨叹:印 度纱丽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印度传统服装的特点印度人的衣着打扮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于其他民族。
印度人顽强而自信地坚持着自己在服饰上的悠久传统和审美习惯, 并不无自豪地向外部世 界展示着印度服饰的美丽与雅致。
印度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学会了“纺线织布,有了棉织品,进入印度河文明时期,除棉织品 服装外,也出现了麻织品、毛织品和丝织品衣服。
到了吠陀时期,服装趋于考究,分内衣、外衣和斗篷三部分,五颜六色,用棉花、鹿皮或 羊毛制成,外衣用金线刺绣,有了纱丽和陶迪。
波斯人和莫卧儿人进入印度后,萨尔瓦、衬衫、短上衣、男长裤、帽子等外国服装也随之 传入,但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城市居民穿戴,一般人大多穿陶迪,披围巾,缠头巾等。
欧洲人大量进入印度后,又输入了西服、领带等欧洲服装。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有的服饰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有些传统服装至今仍然流行 不衰。
现在, 印度男子平常大多身穿无领或圆领的长衫和宽松的围裤陶迪, 头上缠上厚厚的头巾。
长衫一般长不过膝,围裤垂至脚面以上,头巾长达几米。
头巾的包法各式各样,多达十几种,从头巾的不同包法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谁是印度教徒谁 是锡克教徒。
头巾的颜色不一, 有白色、 红色等各种颜色, 其中以拉贾斯坦人和锡克人的头巾最为艳丽。
印度教徒缠头巾是一种传统,也是为了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纯属个人行为,不愿意缠可
以随时摘下来。
而锡克教徒缠头是他们民族的特征,也是必须遵循的教规,不能轻易摘下来,如果别人要 他们摘下头巾,无疑是对锡克人的侮辱和挑衅。
印度男子在一些比较正式而又要求体现民族特点的场合,多数都穿“尼赫鲁服。
这种服装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时期象征印度民族精神的服装,即“民族服装,有点类似于 中国的“中山装,只不过上身稍长一些,扣子也多出几排。
另外,在现代城市,西装革履打领带的人逐渐增多。
但乡下的农民则仍以穿围裤陶迪、三角裤和赤脚为主,印度中部和北部地区,冬天天气较 冷,在单衣外面披一条线毯或毛毯,即可御寒过冬。
印度妇女的服装则比较艳丽,主要有裙子、纱丽和紧身上衣等。
裙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些绣上花,爽心悦目,有些镶上镜片,光彩照人。
纱丽是印度妇女最钟爱的传统服装,不仅印度人喜欢,就是外国人也为之陶醉。
在穿纱丽的时候,首先要穿上紧身上衣,将双肩和胸脯紧紧包裹起来,而小臂和腰部完全 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裤或衬裙,然后将纱丽披在身上,一直到脚踝处。
由于纱丽本身非常轻薄,容易透光,所以衬裙的颜色与纱丽要相配。
纱丽布料长度一般 5-8 米,宽度 1.25 米,质地从普通棉布到闪光丝绸等,刺绣图案不拘 一格,变化无穷。
披戴方法雅致多样,因不同地区和个人爱好而有所不同,有的缠绕全身,有的连头裹起, 有的看起来好象是穿长袍,也有的地区妇女把纱丽披到两腿之间,而最普遍的方法是从肩膀上 缠着全身披戴和打折。
妇女们喜欢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不同颜色的纱丽, 夏季纱丽的颜色多为浅黄色、 浅蓝色、 浅绿色等,冬季纱丽的颜色多为深红色或浅红色,雨季时多为深绿色。
纱丽受到印度各阶层妇女的喜爱, 不管是上层社会的显贵夫人, 还是终日忙碌的农家妇女, 都穿着同样式样的纱丽,所不同的只是质地。
名门贵族往往身穿丝绸纱丽,有的上面还镶嵌无数宝石或玻璃镜片,光耀夺目,她们往往 有几十条、上百条颜色不同、图案各异的纱丽,根据自己的心情、爱好和场合选择穿戴。
而一般平民百姓,大多穿戴棉布或棉纱纱丽,件数也比较少。
因其端庄含蓄而雅致大方,纱丽也受到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青睐,他们设计出新颖别致的 纱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印度传统服饰之王纱丽的无穷魅力。
印度穆斯林妇女习惯头戴面纱,有些人甚至在吃饭或喝水时也不摘下来,北印度的穆斯林 尤其如此。
从前,穆斯林妇女不戴面纱不能出门,即使坐在轿子和马车里也要戴面纱。
现在,印度穆斯林妇女戴面纱的情况有所变化,有些较为开化或发达的地区,妇女并不戴 面纱,但就多数地区而言,仍然戴面纱。
印度穆斯林讲究穿戴,穆斯林服装式样很多,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变化,衣服和帽子 的种类及样式不尽相同,其中以德里、勒克瑙、海得拉巴的服装最为闻名。
加洛山区的土着加洛人穿衣服很少。
绝大多数男子只穿一条三角裤,遮住下身,妇女在腰间围一块齐膝长的黑布,上身穿一件
护胸衣,一些妇女裸露上身。
非基督教男女头上缠一条家织的布带子,在特殊场合,戴一条镶边的红绸子,头巾裹成一 圈又一圈,露着头顶。
有文化的加洛人和基督教徒,穿英国式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