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私家园林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分析

建筑设计与理论结课论文——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手法浅析摘要: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从诸多方面影响了此时期的造园艺术。

私家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布局、构思、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又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而此时期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富庶而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江南等地,本文主要通过例举一些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思想、布局及建筑风格等方面来论述其造园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 造园艺术;形式手法;意境格调;细节处理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

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从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和学习的。

1.形式手法1.1相地早在明代计成就在《园治》中关于选点提出“园林惟山林最佳”“自成天然之趣”,在郊野则“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在江湖则“深柳疏芦”之际,最宜建造园林。

如苏州的拙政园则是以“城市地”求“江湖地”。

综观清代江南私家园林大多并非选址在“山林地”,但都力求通过造园手法来使自身扬长避短。

对于周围自然景色较佳的园林而言,则要追求在相地较好的基础上追求自身既能成为自然风景的观赏点,又可和整个园区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选点时大多私家园林是建在院内自成天地, 以自然景物的观赏点为对象。

如拙政园的“见山楼”(图1),则是以对面假山为观赏对象。

沧浪亭内的“看山楼”(图2),则是以园外远山为对景,才能达到“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效果。

主要就是抓住风景观赏点的有利位置来建造园林,同时又对自然景物增色不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1 拙政园的“见山楼”图2 沧浪亭内的“看山楼”1.2布局1.2.1传统文学之篇章结构的影响谋章成篇手法,使园林的规划布局形式独特,类似于文学艺术的结构,即“起、承、转、合”的布局形式,我认为这与所谓的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相互通融可一并利用的。

不同于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

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

江南私家园林往往地不求广,园不求大,山不求高,水不求深,景不求多,只求能够留连、盘桓、守拙……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明清时期私家园林采用内向式布局,用院墙和房子围合而成,对外不开图3 拙政园平面图窗,与外界紧密隔绝。

园林的布局是自然和自由的,江南私家园林是庭院空间,空间结构主次分明,一般以中部的山池区域作为园林的主要景区,再在其周围布置若干次要景区,形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布局,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均采用此类布局(图3)。

平面主景处理则隐而不露,往往要经过若千曲折的小空间才能到达主景点。

自由曲折的园路,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1.2.2山水画构图法则的影响1.2.2.1变化中求统一园林建筑中为求韵律常常采用“变幻多致”、“临机应变”的重要手法。

凡举亭台楼榭、行云流水、风雪雨露、树木花草,无论动的静的都能合在一起,因时而变,因景而变。

“变”是我国园林建筑的突出特点。

而“变”又是一个很难掌握,殊少成法可循,既是意境创造、又是设计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的手法很多,如:曲折幽深之变、高低起伏之变、真假虚实之变、参差错落之变等。

江南私家园林追求变化但并未忽视其内在的统一与和谐,园内景富于变化的同时会在整体上达到较好的统一,有时也注重情与景的统一。

但是对于整个园林来说,造园匠师采取一收一放的手法,以“变”字为主题,形成空间大小、方向、虚实的无穷变化。

构成一个系统、完整又富于韵律感的造园艺术布局。

1.2.2.2小中见大江南园林常采用以小见大,含蓄不尽的布局方法。

在设计布局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给人以开阔的感觉,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各个景区、景物的设置都是为反映该园的主题思想,并且有逻辑地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主游览线上,如拙政园,分为六个景区,每个景区按先后顺序,有条理地组织在园林中。

注重散点透视即视点运动的散点透视的画法,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有很大帮助,非常有助于表现连续风景的构图。

如扬州的小盘谷占地虽小但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

同时,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图4)。

欲露先藏的手法也为出彩的造园设计增图4殿春簃窗景图扬州小盘谷添了别有一番的趣味,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1.3构架山水为了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江南园林以表现自然为主要特征,造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也就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概括和提炼,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美景的缩影,令人们能够从中依偎大自然的怀抱。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有着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集中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4空间组织由于园主一般是文人隐士,受隐逸思想影响,其园林面积较小,不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3]。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图 5 沧浪亭复廊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或是利用植物、山石和建筑小品来组织空间,形成大小对比和明暗虚实对比,从而产生扩大空间的效果。

其中,作为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借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图5),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

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

2.意境格调江南私家园林意境特征的营造,曾被乾隆帝称道“略师其意,就天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

2.1移天缩地造园立意在于“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要能够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也是园林兴建的特性。

正如兴造论里所提,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设计,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师们因地制宜,灵活布置,注重园林造景的刻画和意境感受的联系,从而随客观环境的不同,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所谓“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就是说要因地制宜地来安排园林中的各种建筑物[5]。

对于细部处理,也要按照四周的风景来决定门窗、栏杆的造型。

对于道路的铺砌、花木的配植,山石的堆砌都要贯穿一个“宜”字。

除了空间关系之外,时间上还要讲求“时宜”。

2.2诗情画意黑格尔指出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绘画,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

”我国古代文人吟诗作画,都贵在意境的创造,造园艺术也不例外。

综观清代私家园林,江南园林特别讲究意境的营造,把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中,多将园林之景与心中之情结合起来,构成情景交融、意味无穷的园林审美空间,构图上也常常扩大到意境上的借景。

如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殿春簃窗明几净,几株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绿意宜人;堂内北墙三个大窗,运用框景手法,形成窗景,将窗外天井中种植腊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图6殿春簃窗景图几峰的湖石镶入框中,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空灵秀美,宛若置身画里(图6)。

不同于此,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则借芭蕉、残荷则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使听雨轩和留听阁具有较高的格调和意境美。

3.细节处理3.1掇山选石和植物配置山石的运用及其与植物的协调配置是江南园林又一大特色。

理论上“有真为假”方能“做假成真”,同时借鉴山水画对自然山岳节理的概括经验进行“依皴合掇”。

狮子林素以假山洞壑取胜,假山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园内以山石堆砌作为分隔和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之一,利用奇特怪异、变化多端的山石形相,在空间面积有限的庭园中再图7个园现大自然的宏伟奇观。

叠石堆山,就地取材,以太湖石为材质,讲究“透、漏、瘦、皱”的艺术效果。

又如扬州个园有名的四季石风格各异各具独特魅力,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但最后却统一在了一个园子中(图7)。

植物种植上,江南园林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随时随地都给游人展现出一帧帧天然图画:春来桃红柳绿,夏日荷蒲薰风,秋景桂香四溢,冬日雪压腊梅。

意境深远,野趣天成。

江南四大名园中也栽植了花期分别在四季的花草树木。

如狮子林“问梅阁”的梅花、“指柏轩”的松柏,留园“闻木裤轩”的桂花,网师园“殿春修”的芍药,拙政园“梧竹幽居亭”的梧桐和竹子、“远香堂”的荷花等等。

3.2长廊设置装修上追寻“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

留园中造型优美的古朴长廊,随形而变,依势而曲,时藏时露,其爬山长廊的高低起伏之势与背后衬托的园墙构成曲线对比,长廊时而靠墙,时而与墙留下空隙,又形成虚实对比,靠墙处无光,留空处有光,又是明暗对比,将艺术上的对比手法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使空间上产生曲折有致的层次感。

结论: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其很多设计理念对现今社会仍有很重大的意义。

作为风景园林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了解中国园林史对现代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自然,保护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因境制宜;传承江南私家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结合现代、科学的创新手法,融传统于现代,提高自身的规划设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