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有限公司
标准管理程序
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他啶生产工艺规程,以保证严格的工艺控制和工艺步骤按规定执行。
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射用头孢他啶生产全过程。
责任人:制造部经理、粉针车间主任、粉针车间管理员、质监部经理。
内容:见附件
注射用头孢他啶生产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概述
2.处方和依据
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生产工艺洁净级别划分、工艺监控点
4.工艺条件与操作要点
5.质量标准(原料、包装材料、成品的法定标准、企业标准)
6.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7.技术安全工艺卫生与安全环保
8.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产品概述:
【品名】中文名:注射用头孢他啶
英文名: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规格】1.0g、0.5g、0.75g、1.5g、2.0g(按C22H22N6O7S2计)
【剂型】本品为注射用粉末。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H、H、H、H
【作用与用途】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腹腔和胆道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和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对于由多种耐药革
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者感染,医院内感染以及革兰氏阴性杆
菌或铜绿假单细胞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为适用。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1.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等,一日4~6g(2~3瓶),分
2~3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10~14日。
2.泌尿系统感染和重度组织感染等,一日2~4g(1~2瓶),分2次
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7~14日。
3.对于某些危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可酌情增量至一日0.15~0.2g/kg,分3次静脉滴注。
【贮存条件】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包装规格】西林瓶装,1.0g×10瓶/盒、0.5g×10瓶/盒0.75g×10瓶/盒
2.0g×10瓶/盒 1.5g×10瓶/盒
【有效期】2年
2.处方和依据:
本品系由头孢他啶和碳酸钠无菌混合粉按无菌分装工艺分装而得,分装规格为1.0g、0.5g、0.75g、1.5g 2.0g(按C22H22N6O7S2计)。
处方依据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国药典》。
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生产区域洁净级别划分、工艺监控点 3.1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生产区域洁净级别划分
3.2工艺监控点: 3.2.1胶塞洗涤灭菌:
3.2.2 西林瓶洗涤灭菌:
3.2.3铝塑盖洗涤灭菌:
3.2.4分装压塞:
3.2.5轧盖:
4. 工艺条件与操作要点:
4.1原料准备:操作人员根据生产指令与仓库交接领取分装用原料药粉,并由二人以上对其生产厂家、批号、进厂编号、检验单号、用量等进行核对、签字。
原料按照物净程
序进入料存间。
4.2 器具准备:操作人员根据器具、材质、用途的不同,分别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01,SOP-MF-2002,SOP-MF-2003对器具进行洗涤灭菌处理,将灭菌好的器具转移到各个使用点。
4.3胶塞洗涤灭菌操作人员根据包装指令与仓库交接领取胶塞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06对胶塞进行粗洗、精洗及120℃2.5小时烘干灭菌处理,胶塞冷却至50-60℃后在百级层流罩下出箱,盛装于经灭菌的不锈钢桶中,加盖,存于贮存间备用。
要求在24小时内使用,否则需回烘处理。
4.4西林瓶洗涤灭菌:操作人员根据包装指令单与仓库交接领取西林瓶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07对西林瓶进行理瓶、洗涤及350℃5分钟干热灭菌处理,西林瓶由灭菌干燥机和输送网带、分瓶转盘,输送带输送到粉剂灌装机输送带上。
此项操作要与分装半压塞同步进行,从出瓶到输瓶均要在万级区百级层流罩下进行。
西林瓶要求在24小时内使用,否则需重新洗涤灭菌。
4.5分装压塞:操作人员根据生产指令,由二人以上复核分装用原料药粉、品名、规格及分装装量范围,确认无误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13对原料药粉进行分装压塞。
分装压塞在万级区百级层流罩下进行。
分装压塞好的制品由输送带传到轧盖间。
装量差异控制在±3%,每15分钟检测一次装量差异。
4.6铝塑盖清洁灭菌:操作人员根据包装指令与仓库交接领取铝塑盖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08进行清洁灭菌,即先用10目筛筛去异物、杂质后,再进行110℃,2小时烘干灭菌处理。
铝塑盖冷却至50-60℃后装于不锈钢桶内,盖好备用。
灭菌后需在36小时内使用,否则需回烘处理。
4.7轧盖:操作人员根据生产指令,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14对分装压塞后制品进行轧盖。
轧盖与灯检同步进行,轧盖的制品由输送带传到灯检处。
4.8灯检:灯检处设在包装间,灯检台上亮度要求大于1000LX;灯检人员视力要求裸视达0.9以上,无色盲,身体健康。
灯检人员进入灯检处后,根据生产指令,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F-2015对轧盖后制品进行灯检,灯检过程中要随时向轧盖处反馈轧盖质量。
灯检合格品自传送带传到包装间贴签处。
灯检合格品若因故不能连续下道贴签之工序时,必须用蓝色周转筐装好,放于指定地点,并做好标记;灯检不良品集中放好并及时处理。
4.9贴签:贴签处设在包装间,为一般生产区,操作人员按规定穿载白色工作服进入。
操作人员根据包装指令,与仓库交接领取标签后,将标签装在贴标机上,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MP-MF-2016对灯检合格品进行试贴、贴签及检瓶。
贴签后制品直接进行包装或装在专用蓝色周转筐里,存放于指定位置,并做好标记。
废签及剩余未打印批号的标签按SMP-MF-1023程序管理要求分别处理。
4.10包装:操作人员根据包装指令与仓库交接领取包装材料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MP-2017进行包装操作,先将中盒、大箱打印批号、有效期、进行包装流水作业,其过程为:装中盒→放说明书→贴封签→装箱,放合格证→成品库待检处→抽样送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合格后封箱、打包→入库。
4.11入库:将打包好的成品按成品入库程序入库,分批码放在成品库合格区垫存放。
5.质量标准(原料、包装材料、成品的法定标准、企业标准):
参见SMP-QA-1044、SMP-QA-1045、SMP-QA-1046、SMP-QA-1051、SMP-QA-1052、
SMP-QA-1053、SMP-QA-1054、SMP-QA-1055。
6. 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物料平衡率:洗瓶碎瓶率≤1%,分装合格率>94%,标签损耗率<2%,说明书损耗率<1%,中盒损耗率<0.5%,成品率≥93%,原料总平衡率90~110%。
理论投料量
成品率(%) ×100%
理论产量(瓶)
灯检合格率(%)×100%
西林瓶利用率(%)= ×100%
7. 技术安全工艺卫生: 7.1技术安全
7.1.1进行各步生产操作前要按要求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并对生产区域进行清场检查,落实好水、电、气、汽的供应。
7.1.2各种生产物料、用具的贮存、领用、退库、回收、废弃及销毁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并有记录;成品按要求办理入库手续,并按贮存条件堆垛存放;不合格品按要求分区存放并及时处理。
7.1.3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程,不得有上批产品的遗留物,杜绝混药事故的发生。
非
生产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操作间。
7.1.4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及质量管理制度,当发生或发现质量事故时,需及时反映,未经研究处理,制品不得流入下一工序或继续生产。
7.1.5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及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防止和消防隐患,做到安全生产,如设备出故障需停机时,应挂上红色“待维修”牌,严禁违规操作。
7.1.6工作结束后,应检查水、电、气、汽的关闭情况,做好清场工作。
7.1.7要按要求填写各项记录、卡、帐并按规定保管。
7.1.8定期安排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及考核,增加操作人员熟练程度。
新工人或调入新岗位的操作人员,须经本岗位培训及GMP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7.1.9西林瓶出箱,胶塞出箱,分装压塞及药瓶输送(万级区)均在万级区百级层流罩下进行,进行这些操作前要提前1小时打开百级层流罩,操作时要按无菌要求进行。
7.2 工艺卫生
7.2.1 粉针剂生产的理瓶、灯检、贴签、包装为一般生产区,地面整洁,无积水,门窗、玻璃洁净完好,设备、管线排列整齐,表面光洁,无跑冒滴漏,不得存放非生产用品和私人杂物,严禁吸烟、用餐。
7.2.2粉针剂生产的洗瓶,铝塑盖清洁、灭菌、轧盖为十万级洁净区,洗塞,工用具洗消、洁净服洗消,分装压塞(万级区下局部百级区)等为万级区,洁净区除一般生产区要求外,应有二更衣室、缓冲间,人流、物流分开。
7.2.3 进入生产岗位,必须穿戴本区域规定工作服或洁净服,生产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勤剪指甲、理发勤洗澡,一年体检一次,有慢性传染病及带菌者,不得直接从事药品生产。
进入洁净区前必须按人净程序进入方可工作。
物净流程:物料前处理消毒控制区
人净流程:人更鞋更衣(一) 洗手更衣(二) 洗手、手消十万级人更鞋更衣(一) 洗手更衣(二) 洗手、手消万级8.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