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PPT
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目标新战略
• 面对这种严峻局面,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 粮绝对安全”的新目标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提高产 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战略。这为我们在新形势 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四、确保谷物基本自பைடு நூலகம்、口粮绝对安全
二、农业增产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
• 3. 从支持措施看,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重要农 产品临时收储价,逐年加大各类农业补贴力度,调动了农 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但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全面 超过国外进口农产品的交易价格,与生产或贸易行为挂钩 的“黄箱”支持力度已接近甚至超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时承诺的上限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今后 继续靠提高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增加各种补贴来刺 激农业生产的空间明显收窄。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将会遇到重大挑战
• 2. 从粮食生产发展看,技术潜力大,经济潜力和 环境潜力小,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 目前我国中低产田比重较高,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潜力还很大;主要粮食作物(特 别是玉米)单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提高单产以增加粮食总产的潜力也很大。很多人正是 从这些角度出发,认为我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很大。但要 看到,这种潜力只是技术上可行的潜力。要把这种技术潜 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经济上是否合算、生态上是 否可持续。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将会遇到重大挑战
• 1. 从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看,峰值远未到来,粮
食生产任重道远。
• 粮食需求峰值取决于人口、城镇化、收入水平三大因素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将会遇到重大挑战
• 我国人口峰值还未到来,未来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多一 个人就多一张嘴要吃饭。 • 我国城镇化峰值还未到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从农村迁 移到城镇,自给性人口不断减少、需要购买粮食的人口数 持续增长,对粮食供给保障体系的压力不断加大。 • 我国城乡居民肉蛋奶消费峰值还未到来,尽管随收入水平 提高口粮消费在减少,但对肉蛋奶的消费在持续增长,根 据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这种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出现的 膳食结构变化,将持续进行到人均GDP约2万美元时才会 停止。
二、农业增产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
• 4. 从经营方式看,“家家包地、户户种田”曾经使农业 生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 外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日 益严重,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人工成 本难以降低,今后继续靠小规模兼业经营农户提供更多商 品农产品的潜力已非常有限。
•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现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别无他途,只能加快推进农 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 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 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 求。
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 (2) “保”的途径有变化。
• 首次提出将“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提高国内产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广辟粮食 进口渠道,会使我国粮食供给更加可靠、市场更加稳定。
• 敢问路在何方?
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 2. 根本出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
主要内容
• • • • •
一、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一连增 二、农业增产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遇到重大挑战 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五、参考文献
一、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一连增
• 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给 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过万 亿斤,也已连续2年超过1.2万亿斤,人均粮食占 有量明显提高。2015年的目标是1.1万斤。
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 个核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这两个基 本要求。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 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学习的文献资料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将会遇到重大挑战
• 要把这种技术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经济上是否 合算、生态上是否可持续。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 成本已经超过主要出口国的生产成本,而且我国粮食生产 成本上升的势头还很强劲。在成本抬升、价格封顶的双重 挤压下,留给我国粮食生产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固然 国家可以通过加大补贴力度为粮食生产者争取到较大的生 存空间,但很多补贴手段要受“黄箱”政策的限制。很多 地方在前期的粮食生产发展中已经严重透支资源环境,继 续挖掘粮食增产的技术潜力,会加剧这些地方的生态赤字 ,是不可持续的。从经济潜力和环境潜力的角度看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 (1) “保”的范围有收缩。
• 按照传统粮食统计口径,我国粮食自给率2013年已经下降 到88.7%,但这主要是由大豆进口快速增长造成的。继续沿 用包括谷物、豆类、薯类在内的宽口径计算粮食自给率既 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我国粮食安全工作实际情况。 从笼统地要求粮食基本自给收缩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 绝对安全”,有利于集中资源保重点。
二、农业增产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
• 1. 从农业投入品看,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业 单产水平,但我国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分别达到 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和2.5倍,大大超出合理使用量,边 际增产效果明显下降,今后不能再靠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 量来提高农业产量。 • 2. 从资源环境看,抽取地下水扩大农业灌溉面积,开 垦湿地、陡坡土地种植农作物,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生产 粮食,增加了当下的农业生产,但对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 坏、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重大隐患,今后不仅不能再靠 透支资源环境来扩大农业生产,而且要把超过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的农业生产退出来。
• 1. 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 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 2.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 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 3. 李克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将会遇到重大挑战
• 3. 从生产主体看,农业生产后继乏人
•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谁来种地”的问题在逐步积累。 2013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 ,按此趋势发展,到2016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 以上的比重可能达到50%。由于农村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 的新成长劳动力几乎都转向非农产业,农业从业人员几乎 只有存量、没有增量,这意味着时间每延后一年,农业从 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就长一岁。再过10年、20年,我国农业 从业人员就会像现在的日本一样主要由60多岁、70多岁的 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