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房用具

古代文房用具


明 仿官釉叶形笔舔
清嘉庆 松石绿釉笔舔
笔格亦称笔架、笔搁,即架 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 之一。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 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 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 可缺少之文具。笔格质料玉 石、陶瓷、象牙、金铜、瓷、 木无不具备。式样则尤为繁 多。玉笔架有山形者、卧仙 者、旧玉子母猫、十二峰头 为格者、也有单螭起伏为格 者;瓷则有哥窑三山五山者、 白定卧花娃;木则有老树根 枝蟠屈万状;石者有峰岚起 伏者。
清 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
明晚期 铜鎏金卧羊笔格
民国 宜兴紫砂竹蝉笔架
水盂起源于汉魏,发展至明清两 代。可知水盂为盛磨墨用水的盛 水器,以玉、瓷、紫砂等常见。 一般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目 前所见实物以魏晋时为最早。晋 代、南北朝时水盂多为青瓷。或 鼓腹似罐,或为动物。明、清两 代水盂传世品较多。品种丰富, 有玉、石、瓷、料、紫砂等。
民国 象牙雕人物墨床
明 黄玉墨床
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 圆矮小者为常见,内盛 印泥处十分平浅。所用 材料有玉、石、竹、木、 角、漆、金、银、铜、 铁、象牙等多种,造型 各异,雕琢精妙,可用 可赏,以瓷质者为最佳。
清 乾隆 白玉嵌宝石印盒
元 青花花卉印盒(二件 )
明中期 剔红山水人物印盒
所谓镇纸又叫纸镇、 文镇或镇尺、书镇 等,即指写字作画 时用以压纸的东西, 现今常见的多为长 方条形,因故也称 作镇尺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 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 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 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 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 泥石、松花石、红丝石、砣 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 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 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明代砚台
清乾隆御制钟形端砚
清嘉庆青花灵芝纹四方形砚台
清 掐丝珐琅镇纸
明末清初 镶嵌宝石鎏金铜瑞兽镇纸
度娘这次帮了很大雕老虎猴子 笔洗
老青灰玉莲花荷叶笔洗
银荷花笔洗
笔舔:又称笔砚,用于 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 常制成片状树叶形。通 常为玉石、水晶、象牙 等自然色彩单纯而浅的 质料,且质细密不吸水 色。笔舔造型式样往往 很精美,务求典雅,意 取吉祥。笔舔一般较小, 一掌可握,但也不可太 小。
清 牙雕葫芦形笔舔
清乾隆 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亦称墨架、墨台。研磨 墨时稍事停歇,因墨锭 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 玷污他物,故为供临时 搁墨锭用的用具。多为 玉、瓷所制,通常不会 太大,宽不过二指,长 不过三寸。造型一般为 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 或简练。
清嘉庆 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一对)
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 在毛笔出现之后,汉 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 具,笔不用时插放其 内。或圆或方,也有 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 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 品之,它既可供使用, 又可作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
清康熙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题诗 笔筒
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 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 笔使用后用以濯洗余墨之具。 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 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 代还用铜制的小盂作笔洗; 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 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 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历代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 括瓷、玉、玛瑙、珐琅、象 牙和犀角等丰富多彩,基本 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 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多 为扁圆形,以青花瓷为多, 上饰各种花纹图案,极富朴 素、文雅和庄重感。
主讲人:薛凯 班级:12级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B班
文化用品包括学习用品、办公用品,既包括通常使用的 笔墨纸砚,而且包括一些收纳用品,档案盒、档案袋、 信封,同时也包括一些高科技的机器产品,例如,碎纸 机等等
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 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汉族,在 生产实践中发明的。初用兔毛,后亦用 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笔管以 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 统的书写和图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 发展,毛笔是汉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 供的一件珍宝。
清末 木柄错银丝嵌象牙毛笔
玉对笔
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 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 要原料是炭黑、松烟、 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 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 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 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 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古诗典故诗文组合墨
乾隆国宝墨
大清乾隆年制朱砂墨锭
光绪紫墨轩墨锭
原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 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 纸”),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宣 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 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 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 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 县。亦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 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 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 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