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交分解及合成法

正交分解及合成法


ax=acosθ
ay=asin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x mg-FN=may
求得Ff=macosθ
FN=m(g-asinθ)
例 2 :如图 3­4­4 所示,一皮带输送机 的皮带以v=13.6m/s的速率做匀速运动,其 有效输送距离AB=29.8m,与水平面夹角为 θ=37°.将一小物体轻放在A点,物体与皮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1 ,求物体由 A 到 B 所需的时间.(g=10m/s2)
解析: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mgcos=ma1 a1=gsin+ gcos=6.8m / s 2 设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的位移为x1, 历时t1, 由运动学规律得:x1=v 2 / 2a1= 13.6m t1=v / a1=2s
此后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同理: mgsin- mgcos=ma2 a2=gsin- gcos=5.2m / s 2
方法点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 时,确定好研究对象后,根据运动情况进行 受力分析,确定好加速度方向,此方向就为 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即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线方向.
变式训练1 : (2010·上海联考 ) 如图3­4­2所 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杆上分别套有 A 、 B 两个 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 C、 D ,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 A 的悬线与杆 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 A.A环与滑杆间没有摩擦力 B.B环与滑杆间没有摩擦力 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
(2)使尽可能多的力位于正交坐标轴上,将加速度
Fx =ma x 进行分解,则有: Fy =ma y
2.怎样分析多过程问题?
解答:由于物体受力的变化,运动轨迹不 同等因素导致物体运动经过多个复杂的过程, 这时应采用“程序分析法”.
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顺序对物体运动过 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程序分析法”.要求 我们从读题开始,注意到题中有哪些引起多过 程的变化因素,怎样划分多个不同过程、中间 状态有何特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依 次进行分析.
变式训练 3 :如图 3-4-5 所示,质 量为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 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 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 平地面的夹角 θ = 37°. 力 F 作用 2 秒钟 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和物体沿斜面向上 的总位移x.(已知sin37°=0.6,cos37° =0.8,g=10m/s2)
解析:有力F作用于物体时,对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选向左为正方向,根据 牛顿运动定律: 水平方向:Fcosθ+f=ma1
竖直方向:N+Fsinθ=mg
又因为 f = μN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a1 = 4.5m/s2
1 2 物体运动2s经过的位移x1=v0 t- a1t 2 解得:x1=27m 运动2s时的速度v=v0-at,解得:v=9m / s 当撤去外力时,受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水平方向:f =ma2 竖直方向:N -mg=0 联立解得:a2=2.5m / s 2 又根据运动学公式v 2=2a2 x2 得:x2=16.2m 物体滑行的总路程:x=43.2m 又因为f = N
变式训练2:如图3­4­3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 a向 上减速运动, 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 ,求 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以人为研究对象,他站在减速上升 的电梯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mg 和竖直向 上的支持力FN,还受到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Ff, 由于物体斜向下的加速度有一个水平向左的分 量,故可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人受 力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并将加速度分解为 水平加速度 ax和竖直加速度ay,如图所示,则:
2 x2=AB-x1=vt2+a2 t2 /2
代入数据得:t2= 1s(把负根舍去) 故物体A运动到B的总时间为t=t1+t2=3s
方法点拨: 分析传送带问题时,要注意传 送带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传送带可分为 水平和倾斜两种状态.分析运动时首先要判定 摩擦力突变(大小和方向)点,给运动分段.突变 点多发生在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 刻.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的极值问题(最大、 最小 )都是发生在物体的速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 时刻.同时在解决倾斜传送带问题时,要比较 mgsinθ与Ff的大小与方向.还要考虑传送带的长 度,判定临界之前是否滑出;物体共速后物体 能否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
1.力的合成法:当物体只受两个互成角度的 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很方便求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与加 速度的方向总是一致的,解题时已知或判知加速 度方向,就可知合力方向,反之亦然.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力作用
而做加速运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Fx =ma x 选取两个正交坐标系方向后有: Fy =ma y
1.应用正交分解法时怎样选择坐标轴方向? 解答: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应用正交分解法时, 建立坐标系的基本原则是:使分解的物理量 ( 力和 加速度 ) 尽量的少;尽可能的分解已知量.具体有 两种方法: (1) 以加速度 a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与 a 垂直的方
Fx =ma 向为y轴,则有: Fy =0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 加速时的加速度为 a1 ,末速度为 v ,减速 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将mg和F分解后,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N=Fsinθ+mgcosθ Fcosθ-f-mgsinθ=ma1 又f=μN 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v=a1t1
撤去F 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则 a2=g sin + g cos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v=a2 t2 由运动学规律知 代入数据得
2 作出小球受力图如图 b 所示,绳子的拉力
F2 与重力mg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小球的加速度 mg sin a2= =g sin , m 绳子拉力F2=mg cos .
3 作出受力图如图 c 所示,小球的加速度
mg F合 sin a3= = =g / sin , m m 绳子拉力F3=mg cot .
例1:如图3­4­1所示,一倾角为θ的斜 面上放着一小车,小车上吊着小球m,小车 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共同 运动,当悬线处于下列状态时,分别求出 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及悬线的拉力. (1)悬线沿竖直方向;
(2)悬线与斜面方向垂直;
(3)悬线沿水平方向.
解析:(1)作出小球受力图如图(a)所示,为 绳子拉力F1与重力mg,不可能有沿斜面方向的 合力,因此,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一起沿斜 面匀速下滑,其加速度a1=0,绳子的拉力F1= mg.
2 x=a1t12 / 2+a2 t2 /2
=0.25 x=16.25m
变式训练 4 :如图 3-4-6 所示,质量为 1பைடு நூலகம்g ,初速度为 18m/s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 上滑行,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 , 同时还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53°角,大小 为 5N 的外力 F 作用,经 2s 后撤去外力,求物 体滑行的总路程. (sin53°=0.8,cos53°= 0.6,g=10m/s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