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60 000 000
贷款损失准备 12 000 000
营业外支出
8 000 000
贷:贷款
80 000 000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二)融资型证券化
¨ 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如附追索权 ¨ 不应当将其从企业的账户及资产负债表
上注销,应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 整体,因资产转移而收到的对价,视同 企业的融资借款,应当在收到时确认为 一项金融负债。如贴现中的短期借款
¨ 初始计量:初始确认贷款应当按照公允价 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 认金额。
¨ 后续计量:贷款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 摊余成本计量。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四.科目设置
¨ 一级科目:贷款 ¨ 明细科目: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
•贷款---本金(合同本金)
•贷款---利息调整(合同金额与实际支出的
¨ 求实际利率
•假设贷款的实际利率为r •1100000= • 50000/(1+r)+50000/(1+r)(1+r) •+50000/ /(1+r)(1+r)(1+r)+ •50000/ (1+r)(1+r)(1+r) (1+r) •+1050000/ (1+r)(1+r)(1+r) (1+r)(1+r) •r =3.7625%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 算
2020/11/26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二.贷款的摊余成本
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
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 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2007年12月31日A行预计收到现金量的现值:
•500/ (1+10.53%)+2500/ (1+10.53%) (1+10.53%) •=2498.71万 •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2454.43万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2、会计分录 •提取:
•借:资产减值损失 • 贷:贷款损失准备
•
金额之间的差额)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贷款分为已减值贷款和未减值贷款 ¨ 当贷款发生减值时,将贷款账面金额红
字按明细分别转入贷款(已减值)科目 下,借:贷款- 已减值;借:贷款 - 本金 (红字)。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五.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贷款 ---本金 • 贷款 ----利息调整 • 贷:吸收存款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09/12
借:贷款损失准备 2381706(22618294*10.53%
贷:利息收入
2381706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收到本金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500万
贷款减值准备
• 19531320(24544173-2631147-2381706)
•应收利息:5000×10%=500万 •折价摊销:19.51万
•借:应收利息
500万
• 贷款----利息调整 19.51万
• 贷:利息收入 519.51万
•收到借款单位支付的利息: •借:吸收存款或存放央行款项 500万 • 贷:应收利息 500万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2008年12月31日:
•多退少补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接上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454.43万 • 贷:贷款损失准备 2454.43万 •摊销利息调整后计算减值
•同时:
•借:贷款_已减值 49 531 400 贷款_利息调整 468 600 贷:贷款_本金 50 000 000
•2008年12月31日
•借:贷款损失准备 (2631147)24987147*10.53%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单项金额重大贷款的标准,银行可自行确定。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有的以1500万、有的以500万为标准 •有的银行以法人客户贷款为单项金额重大贷款, •全部个人贷款为单项金额不重大贷款。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 单项金额重大且存在减值的客观证据的 贷款采用未来现金流量贴模型进行单项 测试计量减值;单项金额不重大和尚未 识别减值迹象的贷款采用迁徙模型或滚 动率模型的方法进行组合测试计量减值。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八、贷款减值
•1、基本规定:将贷款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 •非重大进行减值测试。单项金额重大的应单 •独测试;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可单项也可包含 •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测试。 •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贷款,应包括在具有 •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再进行减值 •测试。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 由于银行业监管部门对各家银行贷款拨 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率有严 格的监管达标标准,各家银行在执行新 会计准则的贷款减值准备会计政策时, 仍兼顾了监管达标要求,贷款减值准备 的余额会出现高于减值测试结果的情况, 审计师审计时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也 认同该结果。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借:应收利息
500万
• 贷款----利息调整 17.66万
• 贷:利息收入 517.66万
•收到借款单位支付的利息: •借:吸收存款或存放央行款项 500万 • 贷:应收利息 500万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2007年12月31日: •利息收入:(4900+15.97+ 17.66)×10.53%=519.51万
•收到借款单位支付的本息:
•借:吸收存款或存放央行款项 5500万
• 贷:应收利息
500万
•
贷款----本金
5000万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二)整体出售 与销售型证券化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贷款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 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2009年12月31日:
•折价摊销:100-15.97- 17.66- 19.51-21.57=25.29万
•应收利息:5000×10%=500万 •利息收入:500+25.29=525.29万
•借:应收利息
500万
• 贷款----利息调整 25.29万
• 贷:利息收入 5 25.29万
• 贷:利息收入 515.97万 •收到借款单位支付的利息:
•借:吸收存款或存放央行款项 500万 • 贷:应收利息 500万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2006年12月31日: •利息收入:(4900+15.97)×10.53%=517.66万
•应收利息:5000×10%=500万 •折价摊销:17.66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 贷:贷款---本金
•
---利息调整(或借记)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时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 虽然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进行贷款 五级分类的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并不能 完全等同于会计准则下已经发生损失的贷款的 概念,但是贷款五级分类,为会计上的贷款减 值损失的确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目前我 国商业银行普遍以贷款五级分类为次级、可疑、 损失但又不限于这三类资产为存在减值客观证 据的资产,确认为已减值贷款;正常和关注类 贷款为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资产,确认为非 减值贷款。
贷:利息收入
2631147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收到利息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5000000
贷:贷款_已减值 5000000
08末摊余成本
•=24987147+2631147-5000000=22618294
新准则规定,“已偿还的本金是现金流的概念,既包括
•本金的归还,也包括借款人支付的利息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借:贷款 ---本金
1000 000
贷款 ----利息调整 100 000
贷:吸收存款
1000 000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100 000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六.资产负债表日利息收入的确认
•1、规定:按贷款的摊余成本与实际 • 利率确定利息收入。为了简化计算 •,如果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差异较小, •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借:贷款损失准备 • 贷:利息收入----按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 •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 •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已减值贷款收回:
•借:吸收存款等
• 贷款损失准备
• 贷:贷款----已减值
•Hale Waihona Puke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转销贷款:
•借:贷款损失准备 • 贷:贷款/贴现资产/拆出资金等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 2008年1月20日,甲商业银行与乙金融资产 管理公司签订协议,甲商业银行将其划分 为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的贷款共100 笔打包出售给乙资产管理公司,该批贷 款总金额为8 000万元,原已计提减值准 备为1200万元,双方协议转让价为6000 万元,转让后甲银行不再保留任何权利 和义务。2008年2月20日,甲商业银行收 到该批贷款出售款项。
•类型:收回与出售
•出售:整体出售/出售型证券化 •融资型证券化---抵押融资
第4章贷款与贴现业务核算
•(一)收回
•最后一次摊销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贷款 ----利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