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贷款业务核算介绍
③发放贷款
贷 款 银 行
④收回贷款或处理抵押品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二、抵押贷款的核算
(一)抵押贷款发放的核算 银行保管的抵押品、质物必须贯彻证(物)账分管的原 则,会计部门管账、出纳部门或指定的部门管物(票据、保 险单、房产证等),互相制约,互相核对,确保安全,会计 按企业及财产类设明细账户,使用“代保管有价值品”表外 科目核算。会计分录为: 收入:代保管有价值品——××单位户 然后再按信用贷款方式办理贷款发放手续。会计分录: 借:抵押贷款——××单位户 贷: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二、抵押贷款的核算
抵押贷款是担保贷款的一种,是银行要 求借款人以一定财产作抵押而发放的一种贷 款。借款人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 有权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并从所得价款中 收回贷款本息,或以该抵押物折价冲抵贷款 本息。
抵押(质押)贷款流程图
①申请
借 款 人
②提供抵押品
确定利息收入金额。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 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应收利息金额进 行表外登记。 收:应收未收利息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收回减值贷款时: 借:活期存款--借款单位户(实际收到金额) 贷款损失准备(已提未用数) 贷:贷款—已减值 贷款减值损失(差额) (三)贷款展期 企业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可向借 款 银行申请展期,对展期可不办理转账手续,贷款 展期只限一次。
按贷款性质
商业性贷款
政策性贷款
(七按贷款利息的计算时间
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 90 天 没有收回的贷款。 应计贷款,是指非应计贷款以外的贷款。
三、贷款业务核算原则和要求 本息分别核算。 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分别核算。 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分别核算。 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分别核算。
二 、银行贷款业务种类
按贷款期限长短划分
按贷款发放的条件划分 按银行承担责任划分 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划分 按贷款使用对象划分 按贷款性质划分
(一)按贷款期限划分
短期贷款
按贷款期限 中期贷款 长期贷款
(二)按贷款发放的条件划分
按贷款条件
信用贷款 担保贷款 票据贴现
第一节 贷款业务概述
一、贷款业务意义 贷款业务是银行对国有、集体和个体经济融通资金的业 务,是根据有借有还的原则贷出货币资金,并按规定收取利 息的一项融资业务。办理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 是根据信贷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按照贷款原则,对国民经 济各部门进行的资金再分配。通过发放贷款,可以支持生产 发展和商品流通;通过调整贷款的投向和支持的重点,可以 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信贷监督,又可以促进企业 改善经营管理,节约资金使用,同时也可以加速资金周转, 减少贷款损失,从而增加银行的营业收入,提高银行的经济 效益。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四)贷款逾期
设“逾期贷款”科目核算。
借: 贷款 ——短期贷款——××借款人
贷款户
借:逾期贷款 —— ××借款人贷款 户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五)非应计贷款的核算
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 贷款。贷款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作为非应计贷款应单 独核算,其做法可以单设非应计贷款科目核算。其会计 分录为: 借:非应计贷款——××单位户 借:逾期贷款——××单位户 已计贷款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也作为非应计贷 款,但应纳入“未收贷款利息”表外科目核算。 贷款自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 首先应收回本金,本金全部收回后的还款部分,确认为 当期利息收入。
第四章 贷款业务的核算
学习目标
1.了解银行贷款的意义及种类 2. 掌握各种贷款业务核算的基本要求及账务 处理手续 3.掌握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及核算手续
本章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贷款业务概述 贷款业务核算 住房按揭贷款核算 票据贴现业务核算 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利息计算
1.
2.
3.
4.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一、信用贷款的核算 (一)信用贷款的发放 借: 贷款 ——短期贷款——××借款人贷款户 贷: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 —— ××借款人存款户 (二)贷款收回(到期收回,由银行主动收回) 1.未减值贷款的处理 借: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 —— ××借款人存款户 贷: 贷款——短期贷款——××借款人贷款户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二)抵押贷款收回的核算: 借:活期存款——××单位户 贷:抵押贷款——××单位贷款户 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 同时销记表外科目: 付:代保管有价值品 (三)逾期抵押贷款的核算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抵押和质押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归还,应将抵 押物、质物从“代保管有价值品”表外科目转入 “待处理抵押(质押)品”科目核算,然后根据贷 款合同依法对抵押物、质物出售、拍卖。 贷款到期,借款人未破产或存款不足,用抵押 和质押资产抵付贷款本息。 (四)抵债资产的处理 1.取得抵债资产时,按抵债资产公允价值入账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2.减值贷款的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减值的贷款,应按减值金 额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将减值贷款转入“贷款—— 已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贷款---利息调整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同时,应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
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
借:抵债资产(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大于借方时的损失) 贷:抵押贷款——××单位户 应交税费——(取得抵债资产应承担的税费) 营业外收入(借方大于贷方时的利得) 2.处置抵债资产 借:现金(存放央行款项) 营业外支出(贷方大于借方时的损失) 贷:抵债资产(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处置抵债资产应交税费) 营业外收入(借方大于贷方时的利得)
保证贷款 抵押贷款 质押贷款
(三)按银行承担责任的不同
按责任划分
自营贷款
委托贷款
(四)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大小划分
按贷款风险程度
正常贷款 关注贷款 次级贷款 可疑贷款 损失贷款
(五) 按贷款的使用对象
按贷款对象不同
企业单位贷款 个人消费信贷
(六)按贷款的性质不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