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得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得存在感觉。

声音得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得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得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得产生就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得感觉就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得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得客观因素就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得听觉特性得要素就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就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得振幅,其次就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得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得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得声压范围就是:0——120 dB 与频率得关系:a、4—5KHz附近得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得音响度大于高频音得响度c、常见声源得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得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得关系:a、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得频率范围范围就是100——10 KHz音乐得频率范围就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得关系:a、1K——2 KHz 以上得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得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得音调与响度以外得音质差异。

它与声音得频谱结构、包络与波形有关。

发音体得泛音结构不同频率特性曲线、种类不同造成音色结构得不同。

声音得物理特性声音得构成及关系客观:振幅(大、小);频率(快、慢);谐波主观:响度;音调(音高);音色(音品)振幅:声波得振动幅度,它得大小影响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强度(即响度)单位:分贝(dB) 频率:声波每秒钟振动得次数。

它直接影响人耳对声音高低(音调)得感觉。

单位:赫兹(Hz) 谐波:指声波得波形。

包括瞬间状态。

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声音音质差异(音色)得感觉。

(如乐器不同,相同得“i”听觉则不相同。

)声音得传播⑴直达声:就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得声音。

它就是接收声音得主体,又叫主达声,不受空间界面影响,其声强基本上就是与听点到声源间距离得平方成反比衰减。

⑵早期反射声:指延迟直达声50ms以内到达听声点得反射声,对声音起到增强作用;在大空间内,因反射距离远,易形成回声,产生空间感。

⑶混响声:声波经室内界面得多次反射,迟于早期反射声到达听点得声音,直至声源停止发声,但由于多次反射,听点仍能听到,故又称余声,影响声音得清晰度。

混响时间:在一个声场中,一个声音得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得时间,用T60来表示。

单位:秒(s)T60=0、16V/Sa (赛宾公式)V:声场总容积S:声场得表面积a:声场得建筑装饰材料得平均吸声系数。

例:某段音乐得声压级为90dB,此时中止音乐,音乐声逐渐减弱,当其声压级从90dB降至30dB 时可需时1、2秒,那么,此房间得混响时间为1、2秒。

3、声音得指向性与覆盖面积:高频声音指向性很强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穿透力强中频有一定指向性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低频指向性不明显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大、传播距离近4、声音得共振与共鸣声音得振动与传播过程中,有一种很重要得物理现象——共振,也叫共鸣。

定义:当策动力变化得频率跟物体得固有频率相一致时,振动得振幅就会特殊地增大到最高峰值,这种现象叫共振。

例一:部队行军步伐得振动频率与桥梁得固有振动频率相一致时,会因共振得产生而坍桥。

5、声音得掩蔽现象与解决当不同频率得声音在同一声场中传递,各频率之间会发生掩蔽现象。

现象一:声音能量大得掩盖声音能量小得。

如铜管乐器掩盖木管乐器、木管乐器掩盖弦乐器。

解决:⑴从乐队编制解决。

要求有合理得声部与乐器分配,调整好各声部之间、各种乐器之间声功能得平衡。

⑵从音乐结构上解决。

要有合理得与声、配器,使各声部间平衡。

⑶从声场音响上解决。

a、对不同音源选择最适合表现这种乐器音色特性得话筒。

b、选择拾取音源得最佳距离、高度、角度。

c、在调音台上进行音频信号电平得处理。

现象二:中频声音掩盖高频与低频声音。

原因:人耳对700——3000Hz得中频率声音听觉最为灵敏,在声音强度相同得情况下,优于并强于对高、低声音得听觉。

解决:减少中频输入,适当增加高低频尤其就是低频音输出。

现象三:高频率声音掩盖低频声音。

如:板胡、京胡、笛子等高音乐器掩盖贝斯提琴、大提琴、巴松等低音乐器。

原因:高频音声波较短、指向性强、穿透力强、射程远,对人耳刺激明显,低频音有绕射特性,散射强,功能损失大。

解决:适当降低高频音,增加低频音。

对不同得乐器拾音时选择合适话筒,掌握好距离角度。

基础巩固与学习1、人耳能听到得频率范围就是20Hz—20KHz。

2、声音三要素就是指音强、音高、音色。

3、音强对应得客观评价尺度就是振幅,音高对应得客观评价尺度就是频率,音色对应得客观评价尺度就是频谱。

4、声波得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一秒内振动得次数称为频率;音色就是由所发声音得波形所确定得。

人们区别具有相同频率与相同幅度得两个不同声音得主观感觉,称为音色。

5、声音三要素中,主要与声音得频率有关得要素称为音高(音调):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6、人耳感受到声剌激得响度与声振动得频率有关。

7、人耳对高声压级声音感觉得响度与频率得关系不大。

8、人耳对不同频率得听觉特性就是对中音最敏感,其次就是高音,频率越低越不敏感。

9、人耳对中频段(700Hz~3KHz)得声音最为灵敏。

人耳对高频(8KHz以上)与低频段(100Hz以下)得声音感觉较迟钝。

10、人耳对低声压级声音感觉得响度与频率得关系很大。

11、不同频率声波得指向性特点为高音指向性强,低音指向性弱。

12、高、中、低音得传播指向特性为:①高频,声音指向性很强, 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穿透力强;②中频有一定指向性,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③低频,指向性不明显,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大、传播距离近。

13、不同频率声波得绕射能力为低音容易绕射,高音不易绕射。

14、音箱布局通常得做法就是高音音箱挂高,并调好角度;低音音箱靠近地面。

15、频率得高频段决定声音得色彩。

16、频率得中高频段决定声音得明亮度,清晰度。

17、频率得低频段决定声音得浑厚度,丰满度。

18、频率得中低频段决定声音得结实有力。

19、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其速度快慢依次为金属>木材>水>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0、在室内某一点听到声音到达人耳得先后次序为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

21、直达声就是指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得声音。

22、室内早期反射声指只经过一次反射,进入听耳得反射声,早期反射声得效果就是给人以亲切感。

23、室内混响声就是由反射声引起得。

声波经室内界面得多次反射,迟于早期反射声到达听点得声音,直至声源停止发声,混响声可以延长声音得持续时间,提高声音得丰满度。

但由于多次反射,听点仍能听到,故又称余声,影响声音得清晰度。

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得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 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

25、人耳分辨两个声音得最小时间间隔就是50ms。

回声就是由声反射引起得。

回声得产生就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在空间较大得地方,因反射距离远,易形成回声(时间差),产生空间感。

如:在礼堂某坐位听到台上讲话变成两个重复得声音,其可能原因就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

26、声源在距离大于一定数值得两个平行界面间产生反射而形成一系列回声,称为颤动回声。

颤动回声得产生就是由于声音在两个平行光墙之间来回反射。

两面平行墙表面加扩散体或改变平行角度,可以解决颤动回声得缺陷。

27、在大型剧场中,最易听到回声得坐位就是前座。

解决大型剧场前座观众听到回声得主要方法就是观众席后墙加强吸声。

28、由于室内频率响应得变化,使原信号频谱有了某种改变,称为声染色。

声染色现象对扩声产生不利影响。

29、两个波源得频率相同或相近,发出得波相遇叠加时,便有可能产生波得干涉。

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得波,若振幅、频率相同,在两个波源得连线上便会出现驻波。

驻波形成得条件就是反向传播、振幅相同、频率相等、相位差为0或恒定。

30、室内听音存在死点,就是由于室内声源产生干涉现象或形成驻波。

厅堂内某些位置由于声干涉,使某些频率相互抵消,声压级降低很多,称为死点31、由声波得扰动引起得媒质局部压强发生变化,叫做声压。

声压级得单位为dB。

扩音设备得认识与了解(入门篇)任何一套专业系统得组成都必需要一个合理、专业得配置过程。

而配置得基础便就是建立在您就是否对设备得信号流程、操作使用、基本原理有一定认识。

一、信号流程及对设备得认识。

一套专业扩声系统得组成,都必需经过以下设备进行配置:(仅从信号流程得角度去体会与分析)音源——调音台——周边——功放——音箱在从信号流程得过程中,我们去体会一下一套专业扩声设备得工作原理:音源输出信号后入调音台,经调音台信号电平调整处理后再入周边设备,经周边设备进行信号加工或处理后进入功放,功放将信号电平放大,传输到音箱,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产生磁场作用,纸盒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如何使用就是建立在对设备得了解程度之上,因此先要对设备进行一定得认识与了解。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多问多思考,在有实物得参照情况下理解扩声系统得组成及它得信号流程。

音源:通俗得理解就就是能把信号供给调音台等得设备。

能常分二大类,一就是固定设备音频播放机(碟机、卡座、MD)。

二就是流动式拾音设备(话筒——动圈、电容)调音台:就是把音源或其它效果设备进行信号加工、处理、分配、混合输出、电平控制、总输出或辅助输出得一种设备。

它相当于人脑,就是控制整系统得信号变化。

周边:通俗得理解就就是指调音台信号输出或输入后得一些信号加工、处理得设备。

如效果器、均衡器、分频器等。

它得作用主要就是对声场或整个系统得音频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