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摘要:九寨沟和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世界遗产,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本文简单介绍了九寨沟和峨眉山-乐山大佛两个景区的旅游价值并针对两者的开发提出一些见解和简单的开发措施。

关键字:世界遗产;九寨沟;峨眉山;旅游价值;开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旅游成为广受当代人群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

大学生假期、毕业旅游,家庭度假旅游,新人蜜月旅游等等。

旅游的形式丰富多样,旅游的目的尽不相同,旅游的景点也是越来越多。

而世界遗产也渐渐成为了旅游资源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世界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它的旅游价值有哪些?要怎样开发世界遗产才能真正做到既保护又充分利用了这项资源呢?1.世界遗产的分类及功能价值[2]1.1世界遗产的分类世界遗产(英语:World Heritage,法语:Patrimoine Mondial),又译世界袭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公共物品,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

因此,世界遗产也常常会被当作旅游资源,用以开发当地旅游经济[1]。

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1.2 世界遗产的价值功能国际上普遍认为:世界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社会教育、历史借鉴、科学研究以及它的经济作用上。

但经济仅仅是作为其他三者的衍生物,虽然现在来看,世界遗产常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种资源,但它的主要功能仍应该是精神文化方面的作用。

《世界遗产公约》Ⅵ中提到:“本公约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所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所以,以此看来,遗产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并且,教育也是对遗产保护的重要目的之一。

2旅游中的世界遗产(国内)2.1九寨沟2.1.1九寨沟的旅游价值[3]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

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属于保护性资源而非开发性资源,这是因为它的景观及资源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性。

并且,作为世界遗产,它还具有社会教育和知识传播功能。

九寨沟被成为如诗如幻的“人间仙境”。

翠海、叠瀑、雪峰、彩林和藏族风情是九寨沟的“五绝”。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水美的描述,水是九寨沟最主要的景观,“Y”字形的沟谷,层层叠叠逐渐升高,为游客提供了最佳的观赏平台。

溪流穿过林谷,汇成五彩的湖畔,飞流而下的瀑布、银滩,湖水清澈见底,从水中看到的是蓝天白云,远山近树,终年碧蓝。

湖泊的一圈像是镶上了花边,一棵棵古树环绕周围。

绝美的诺日朗瀑布、镜海、五花海、珍珠滩、长海、五彩池、仙女池……九寨沟美丽的风景,就是它在审美上的旅游价值。

[4]2.1.2九寨沟的旅游开发[5][6][7]九寨沟作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在开发方面,孙艳老师从“自然生态观”出发,指出变革旅游产品开发方式的两条途径:一是在已开发旅游区域强化以保护性和专业性为特征的科学管理;二是在尚未开发的适宜区域,有游客、社区居民、管理人员联合参与,打造具有九寨沟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从价格方面考虑,原本的根据旺季、淡季门票价格与一般景点门票相比都偏高,让不少游客都望而却步。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为保护世界遗产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作用,保证九寨沟作为世界遗产能够更好地被维护。

那具体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或许可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建立不同的价格层次。

例如对于学生群体可以有学生特价;对于老年人有老年价;对于残疾人等也有相应的价格设定。

从旅游产品方面看,旅游的内在魅力是差异性。

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每一个地方也有他自己的特色。

九寨沟应该从自身文化角度出发,切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开发。

九寨沟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水和藏羌族文化。

所以,根据这点,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只有在九寨沟才有可能体会到的一些娱乐活动。

此外,结合九寨沟独特的藏羌族文化,设计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另外还能从活动中让游客体会到藏羌族文化的内涵,起到了文化教育作用。

从旅游商品角度出发,九寨沟景点内的商品和其他旅游景点一样,都没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或者说没有重点突出九寨沟的特点。

许多产品都和一般景区的产品大同小异,绝大多数商品没有生产地等相关信息,甚至个别商品在向低端、恶俗的市场进军,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九寨沟没有和自己相匹配的旅游商品,在商品方面的吸引力小,从而它的经济效益超半数来源于门票而非商品。

2.2 峨眉山—乐山大佛2.2.1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旅游价值[8]峨眉山-乐山大佛与九寨沟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是难分伯仲的,但九寨沟的旅游业绩显然高于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

由此可以得出,峨眉山-乐山大佛进取的旅游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但这也证明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还有更大的开发空间。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级的“自然文化”双遗产,不仅具有极美的自然风景,还有极深的文化底蕴。

峨眉山享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又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峨眉山拥有独具一格的气象气候景观,占据峨眉山旅游资源重要的一席之地。

“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佛光”、“罗峰晴云”、“大坪霁雪”、“洪椿晓雨”、“象池夜月”等等这些气象气候资源,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吸引游客们的主要因素。

峨眉山独特的地貌特色同样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旅游。

九老洞、芝泉洞、灵仙洞等,都给游客们带去了视听的新感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峨眉山的玄武岩,它的分布面积广阔层次清晰,具有多种结构、构造类型。

尤为珍贵的是“峨眉山龙门洞三叠纪地质剖面”,是众多高校地理、地质系野外实习的首选。

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峨眉山,全山理念共创建寺庙200余座,迄今仅存26座,是修身养性、旅游参观、研究学习的绝佳去处。

峨眉山的文化自汉唐以来,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载体进行传播、保存。

2.2.2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开发就峨眉山遗产价值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要强于九寨沟,但为什么其旅游业绩却不及九寨沟呢?一方面,由于旅游市场的竞争形式越来越严峻,与之前北有九寨沟,南有峨眉山的形式不同,四川政府在旅游方面着重扶持新一批旅游景区,导致了游客分流。

另一方面,峨眉山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本应定位在文化、生态等高层次上,但实际中却与众多旅游景区一样,没有太多的特色可言。

现代旅游是以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为目的,达到经济效益与资源保护的协调。

所谓生态旅游,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主要内容有:促进人地关系发展,保护资源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取得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丰收。

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二者和谐的统一。

因此,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以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维持原有的观光旅游、宗教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旅游类型。

现在的峨眉山主要以观光旅游和宗教旅游为主,购物旅游为辅,这些尚未对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所以,必须积极挖掘现有资源,大胆探索各种适合峨眉山旅游发展的旅游类型,比如休养、疗养旅游并促进宗教旅游。

此外,探索性地开展特种旅游。

比如攀岩、蹦极、滑翔、野营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

这些特殊的方式,在峨眉山景区开展,有峨眉山最独特的优点。

利用峨眉山的地理优势与风景优势,做足对外界的宣传工作,一定会对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3结语对于世界遗产,它是全世界人名共同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它的责任。

在旅游开发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不应该以经济效益为最主要的目标,而应该同时做好世界遗产的维护、保护工作。

在保障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忙碌、拥挤的社会,而我们也常常会遗忘自己当初的想法,迷失在这个社会中。

这个时候,不妨来段随意的旅游,不在乎目的地,不在乎陪伴的是谁,不在乎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许会有新的感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遇到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的自己。

参考文献:[1] 宋峰、邓浩. 世界遗产分类体系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名胜区[J]. 中国园林. 2009, 12: 1~6.[2] 曹芹. 浅析中国世界遗产的类别[J]. 四川文物. 2006,01:86~90.[3] 任啸. 世界遗产旅游产品性质与定价机制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为例[J]. 旅游科学. 2006,20(4): 19~23.[4] 税海模. 从审美看九寨沟与峨眉山_乐山大佛的旅游经营模式[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21(4): 97~101.[5] 任啸. 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旅游科学, 2005 ,(3): 16~19 .[6] 易小力. 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策划研究——以九寨沟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 3:53~57.[7] 孙艳. 九寨沟景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再开发——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重新解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 05:158~162.[8] 李铁松,胡大鹏. 峨眉山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研究[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0. 4:45~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