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编制:批准:2013-7-1前言本标准根据公司质量概况,由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对原《过程作业指导书》进行评审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作为本公司生产过程作业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修订,将作业指导书进行了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工序,同时也增补了一些篇章,对于现场操作更具有指导性。
另外增加了有关设备操作安全的内容,本标准经技术一部编制,技术一部部长陈中山审核,副总经理于德胜批准后颁布实施,本标准属于内部控制标准,严格受控。
未经技术部门同意,严禁外借或者供他人翻阅。
本标准于2013年7月1日起生效,其它参照标准作废。
副总经理:2013年6 月23 日目录原材料管理作业指导书一、工艺条件:1原材料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储存环境应清洁、干燥、防雨、防晒、防潮、防火、通风良好。
3定置存放整齐,标识准确、清晰醒目。
二.储存:1、进厂的原材料必须检查外观、包装应合格;名称、产地、商标、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标识齐全方可入库,并予以登记。
2、按品种、产地、批次定置存放,并予以标识,注明名称、产地、数量、批次等。
3、仓库必须保持地面清洁,通风良好;避免日晒雨淋;防止霉坏、变质;,原材料放置应与热源、电源隔离。
三、检验:1、原材料进厂后,由质检部门按规定进行取样和检验;按批次出具试验报告,判定合格与否。
2、原材料检验合格后下达原材料准用通知单,通知车间和仓库。
3、重点原材料(如促进剂、硫化剂等)存放超期的应按规定做主要项目复检。
4、存储期间外观发生异常变化的原材料应进行复检。
四、投用:1、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并按进厂先后顺序投产使用;仓库对原材料投用起、止日期及使用情况做好记录。
2、车间使用原材料必须与原材料准用通知单相符,否则车间有权拒收。
3、车间做好原材料使用记录,投用期间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技术部反馈,联系处理。
配料作业指导书一.工艺条件:1所用原料应检验合格,定置存放,标识清晰、准确,配合场地应清洁、干净、干燥。
2天平、电子秤和磅秤等称量器具应经校核、灵敏可靠。
3称量公差:3.1生胶、塑、混炼胶、碳黑、陶土碳酸钙、:300~500 kg 磅秤 , 称量公差±200g3.2油料 50 kg案秤,称量公差±100 g3.3氧化锌、硬脂酸 : 5kg案秤 , 称量公差±50g.3.4小药总量:50 kg案秤,称量公差±100 g3.5 促进剂、硫黄、单量小药 : 5 kg案秤 , 称量公差±5g3.6促进剂TT : 1-5 kg案秤, 称量公差±5g.二.原材料加工:1液体原材料加温:芳烃油:保持40~70℃。
2固体材料粉碎:松香以及结团古马隆、增粘树脂、石蜡,硬脂酸等不大于20克/块。
粉碎后的药料应干净、无杂物。
三、操作要点:1、配料前检查磅秤是否灵敏、准确;校准调零。
磅秤要定期进行校验;新投用称量器具必须经过鉴定后方可使用;磅秤移动场地后必须重新校准调零。
2、原材料要定置存放、标识清晰;配料前认真核对品种、标识及外观(有无杂质及霉变等),核对配方和生产计划一致。
3、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并按要求单放或混放。
小药必须进行总量抽查,发现总量与配方标准不符,应对其隔离放置,及时联系技术人员共同处理。
4如配合用料桶盛放药料时,装袋时要倒净,料桶要认真清理干净.5、称量塑/母炼胶时,必须核对实物与卡片及其与生产计划一致;配剩的胶料要保留原标识返回原存放处。
6、送往机台的药料要标明胶号,定置存放,标识清晰准确。
新配方或实验配方投产,须向机台操作人员交待清楚。
当班未用完的余料,应保留原标识返回配料处并向有关人员交代清楚。
三、质量标准:1、药料品种、数量应符合配方要求。
2、料袋完好不破损、无漏撒;炭黑、胶料等量大者,应辊次分清、摆放整齐;标识清晰、准确。
密炼机炼胶作业指导书一、设备1.塑炼:110捏炼机 XK -560开炼机2.密炼:XHM-250/20密炼机 XKY-660;开炼机、2.1 250密炼机:型号:XHM-250/20混炼室总容量:253立升;一次装料容量:250立升;填充系数: 0.54;最大回转直径:555毫米;转子次数:前转子20转/分;速比:1:1.15;压缩空气:≥0.5MPa;电机功率:240千瓦/985转;电机负荷:440安培;水压:≥0.3MPa。
⒉2 250压片机特征:型号:XKY-660辊筒直径:660毫米;工作长度:2130毫米;辊筒速比:1:1.08;辊筒最大调节距离:15毫米;电机功率:115千瓦;电机负荷:214安培;摆动幅度:1650毫米;往返速度:4次/分。
二、工艺条件:1、使用风压不低于0.6 MPa;冷却水压力不低于0.2MPa。
2.塑炼胶排胶温度150±10℃。
3.压片机加硫温度:普通硫磺不高于105℃;不溶性硫磺不高于100℃.4、110L塑炼胶量(KG):塑炼胶:85±5KG;5、密封圈和排胶器等不泄漏;上顶栓灵活好使、起落往返时间不超过20S;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等仪表齐全、准确、灵敏;、冷却系统管路、阀门通畅,无阻塞、无泄漏。
三、操作要点:1.密炼机操作要点:1.1、开车前检查设备状态及环境情况正常后,开车空转3分钟,检查上顶栓和下顶栓应灵活。
1.2、对生产的胶号、数量、顺序以及需用的配好的药料必须逐项核对并抽检品种、数量和外观,准确无误后方可生产。
1.3、按班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如有变动,密炼机主机手应提前与压片主机主手联系。
1.4塑炼: a生胶块不大于18公斤,每车塑炼胶重量85±5KG,塑解剂170g。
生胶加入1-2分钟提上顶栓,加入塑解剂,30秒后加压,每车塑炼时间为8分钟,c.塑炼用生胶等级应符合配方要求;根据生胶质量、品种等级及可塑度获得的难易,酌情延长或缩短操作时间。
根据温升情况,采用加压或半加压(浮铊)及其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排胶温度 d.取样化验:快检员在称量后的塑炼胶随机取料,毎五卷取一块试片。
1.5混炼:工艺规程随配方另下。
a按顺序投料,轻倒药、慢下铊;满加压,不抢点,精细操作。
b挤出或散落胶料和药料,应及时清理掺在同种胶料中,但必须注意保持清洁不准混入杂物。
2、压片机操作要点:2.1、开车前要清扫环境卫生,检查设备以及安全设施。
对当班生产的胶号、数量及所需用药料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生产。
2.2、加硫磺操作(一段胶):一段开炼机加硫,排胶通过辊下片散热后,抽余胶,留包辊胶,硫磺要缓慢、均匀加入,确保包辊胶不破、硫黄不落盘、不飞扬,等硫磺被吃净以后,将落盘胶包辊并通过一次后,捣胶三遍后下片;以达到混炼胶排胶温度和加硫温度为目的,落胶盘扫净,一辊一清。
(具体见混炼工艺);二段密炼机加硫吃尽硫磺排胶后,在开炼机上倒胶三个来回。
2.3、混炼胶下片厚度,不大于10mm。
2.4逐辊在胶料1/2处割取试片进行快速检验。
3停放:3.1、塑、混炼胶垛胶温度不高于45℃。
停放时间:塑炼胶、母炼胶不少于2小时,终炼胶4~96小时(不包括节假日)。
3.2、胶料表面不得有水,摞片整齐,辊次分清,每辊胶尾部应注明胶号、辊次、班次等标识,不同胶号不能混放。
3.3、混炼胶逐桌过磅检查重量,超出公差范围者,及时与机台联系,并将该胶甩出另行处理。
3.4、塑、混炼胶逐车放质量追溯卡,注明胶号、辊次、班次、主机手、日期等。
3.5、胶料要保持清洁,不准落地、脚踏,防止污染和夹带杂物。
四、质量标准:1、终炼胶逐车进行硬度、比重、可塑度检验。
不合格胶料复检。
2、混炼胶断面细腻,胶中不得有胶疙瘩、药粒子及其它杂物等。
3、胶片表面无水,存放温度不高于45℃;不粘连。
塑、混炼胶存放要离开热源l米以上。
4.胶片摆放整齐,辊次、标识清晰、准确;定置存放,按顺序发放。
五.安全操作注意事项5.1密炼机1、开机前,勿忘拔出压铊安全销,并用导向螺钉紧销。
开车先低速启动,运转正常后再转至高速。
2、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太靠近加料门,更不能把头、手伸进加料口,以免加料门开关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3、修复故障,重新起动,先将锁紧机装置松开,打开卸料门,慢速排料后,再按正常程度起动主机。
不允许“负荷下”下起动。
4、油压式密封装置在工作时,如发现有物料排出及喷粉现象,应及时检查维修5、减速机声音异常、轴承温度异常,应及时停机检查原因。
6、机器表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尤其是加料门压料装置、卸料门等与物料接触的部位,若有物料粘住,则影响该部件的运动和密封性能。
7、卸料门工作区域为135°,因此在工作中千万别靠近此区域,以保证人身安全。
5.2压片机:1、开车前,试刹车,空转不得超过滚筒的1/4;2、填胶时,靠驱动齿轮一边陆续填入,辊距大小、容胶量、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规程操作,不准两人持刀同时在一边操作。
3、发现胶内有杂物,影响人身及设备安全时,应停车取出。
4、不准在车上取试样,推胶上车不准手拿刀子,应握成拳头,手不准超过滚筒的上中心线。
5、运行中,不准在机台上修理或传递东西,空车方可拣胶豆请地盘。
6、发现机器有异常声音,应停车检查,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7、辊温过高时,在滚筒转动过程中徐徐放水冷却,防止滚筒断裂。
8导胶发生故障,严禁设备运转上机台处理。
附件:塑、混炼胶料不合格处理规则一、塑炼胶:1按可塑度大、小搭配使用,其算术平均值应达到使用要求。
a可塑度超出公差范围0.01~0.02按1:1掺用;2可塑度超出公差范围能够变级使用的,可变级处理使用;公差超出0.06以上又不能变级处理使用的,返车处理。
3、可塑度成批不合格,又无合格胶掺用,应返炼处理;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混炼操作条件处理使用,但要保证混炼胶可塑度达标、注意控制排胶温度。
二、混炼胶:1.可塑度不合格a、超出公差范围±0.01~0.02,按1:1掺用;b、超出公差范围±O.03~O.04,按1:2掺用;c、超出公差范围±0.05以上者,掺用lO%;d、超出公差范围小0.06及更甚者补充加工,试验可塑度后,按上述三条执行。
2. 硬度、比重不合格:a、硬度超出公差范围±1~2度,按1:2掺用;b、硬度超出公差范围±3~4度,按1:4掺用;c、比重超出公差范围±0.01,按1:2掺用;d、比重超出公差范围±0.02,按1:4掺用;e、硬度超出公差范围5度或更高者,比重超出公差范围±0.03或更高者需查明原因另行处理。
三、配料不合格:1、各种烟片胶、合成胶表面有杂物、发霉变质的不能直接使用。
应经处理:杂物清理干净;发霉变质者,应按最大1:5比例掺用做小配合,物性符合标准则掺用反之则报废处理。
2、配料操作产生的重量差超出公差范围者,应予以控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另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