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几种方法
摘要本文从关注学生的英语阅读起述,以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步骤;教学方法
一、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八个步骤
把课文通篇过几遍,每遍都学一点课文信息内容和解决部分语言点;全篇课文基本熟悉之后,再作重点分析或语言点的归纳;最后对全篇课文进行转述或缩写。
(一)从全篇课文中找出几个或几十个影响读懂课文大意的词、词组,用学过的语法和词语联成几句话,不讲道理,让学生熟读,目的是记住这些词。
(二)第一遍自学阅读全篇课文
要求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主题,有关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能对这些要求作是非判断。
(三)第二遍自学阅读。
要求认识十几个生词,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
在教师对各段的主要内容提问时,能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第三遍自学阅读
要求认识其余生词,了解全篇课文的情节内容,能就情节分段。
读后作涉及课文细节的阅读理解题。
(五)第四遍自学阅读
要求熟悉生词,提出不懂的语言点或语法问题。
(六)针对第四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
答疑之后要求学生能做与所提问相当的习题。
(七)再阅读全篇课文,准备回答问题
问题涉及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内容,由教师在本次阅读前写在小黑板上。
(八)缩写或转述课文
缩写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自己加工组成一篇短文并能表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转述课文是由教师给出不同的方式,学生根据提示,口头转述或书面转述。
二、英语阅读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英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
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二)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可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
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
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
三、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因而这一训练本身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
复述课文这一方法,就杜绝了学生说不会的可能性。
要想复述好课文,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文章的体裁,主要表达方式及基本思路、线索怎样等等。
这样,学生在别无选择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去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从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复述可以根据所提供的 key words 信息量的多少分为一级和二级复述,一级复述提供较为详细的 key words 信息,给学生较为具体的复述素材,这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一个树立自信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给他们找到成就感。
二级复述在一级复述的基础之上减少并改变 key words 信息,给学生较为抽象的复述素材,这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提供一个自我提高的台阶,让他们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四、阅读要讲求效率
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
阅读要以量求质。
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
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但阅读同时也要讲究技巧.
快速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一)通过猜测词义来跨越生词障碍
(二)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三)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
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但要经过大量阅读训练才行。
(四)跳读和略读
能根据自己阅读目的、读物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
这便是跳读和略读。
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
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