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标准

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标准

目录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3.1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Tea tree seedling breeding base / Farm of Well-bred Species Tea (2)3.2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nursery.. 23.3原种母本园Breeder’s Seed Garden (2)3.4良种繁育苗圃Tea tree clonal seedlings breeding nursery (3)3.5茶树引种试验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Tea-plant Varieties (3)3.6茶树品种比较试验Comparison Experiment on New Tea-plant Varieties (3)4总则 (3)5基地类型 (5)5.1基地要求 (5)5.2基地规模与品种 (5)6基地选址与用地 (6)6.1基地选址 (6)6.2基地环境 (6)7工艺与技术 (6)7.1工艺流程 (6)7.2关键技术及要求 (7)8项目构成及规模 (10)8.1项目构成 (10)8.2种源培育区 (10)目录第1页8.3种苗培育区 (11)8.4综合管理区 (11)9建设内容 (12)9.1种源培育区建设内容 (12)9.2种苗培育区建设内容 (14)9.3综合管理区建设内容 (15)9.4农机具与仪器设备 (17)9.5其他建设内容 (17)10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 (19)10.1投资估算 (19)10.2劳动定员 (25)目录第2页1适用范围本标准是政府投资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作为编制、评估、审批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规划、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标准,也可作为有关部门评审、批复此类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的参考标准。

其他社会投资建设的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茶叶品种示范场等茶叶品种培育、生产项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年份的引用文件,仅所注年份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未注明年份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1、《茶树种苗》(GB 11767)2、《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3、《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4、《无公害食品茶叶》(NY/T5244)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7、《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7)1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正文第1页共25页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1)13、《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GB/T18621)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1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18、《连栋温室建设标准》(NYJ/T60)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3术语和定义3.1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Tea tree seedling breeding base / Farm of Well-bred Species Tea可年繁育茶树良种苗木10-15万株/亩,主要承担区域茶树良种苗木的繁育和供应任务的地区,一般由种源培育区、种苗培育区、综合管理区以及农机具与仪器设备组成。

3.2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nursery用于野生茶树、栽培品种、引进品种、单株和近缘植物等茶树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和鉴定评价的园地。

3.3原种母本园Breeder’s S eed Garden培育生产用种的种源(扦插繁育用的穗条)以满足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自身繁育和周边育苗场(户)的种源需求,并对外进行品种展示的园地。

正文第2页共25页3.4良种繁育苗圃Tea tree clonal seedlings breeding nursery采用传统的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进行茶树良种种苗繁育的园地。

3.5茶树引种试验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Tea-plant Varieties在茶树新品种推广过程中,以当地同龄主栽品种或标准对照种为对照,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新品种在引种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能力等进行多年重复比较鉴定研究,以确定该品种在引种地区的潜在经济价值和适应性。

3.6茶树品种比较试验Comparison Experiment on New Tea-plant Varieties简称茶树品比试验。

在育种过程中,以同龄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育成的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能力等进行多年重复比较鉴定研究,以确定新育成品系的生产应用价值。

4总则4.1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统一项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正确把握建设水平,科学估算建设投资,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制定本建设标准。

4.2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茶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推广茶树优良品种,应加快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4.3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应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茶农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特色茶树资源,注重引进适宜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增加单产,改善茶叶品质,正文第3页共25页促进茶树良种苗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动茶业产业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4.4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应贯彻国家关于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并遵循以下总体原则:4.4.1因地制宜,优化品种;4.4.2先进合理,安全适用;4.4.3工艺可靠,方案科学;4.4.4标准生产,规模适度;4.4.5科技先导,推广示范;4.4.6公益为主,良性循环;4.4.7茶农增收,经济发展。

4.5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应做到节约用地、用水、用电、用药、用肥,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

各项建设内容和规模标准的确定应围绕基地茶树良种苗木繁育的主要功能,满足生产、管理需要,符合国家、行业相关建设标准。

4.6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可以一次投入一次建成,也可以在原有基地基础上改造完善或分期建设。

改造完善或分期建设时,后续项目应遵循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应保证与前期建设内容有机结合,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使整体项目形成更合理和更完善的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功能。

4.7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除执行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定额或指标,应严格执行建筑、结构、供水、供电、正文第4页共25页采暖、通风、消防、安防等专业各类强制性标准。

4.7.1基地生产加工茶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标识等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T5244)规定。

4.7.2基地栽培的大叶、中小叶无性系茶树品种穗条和苗木的质量分级指标、检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和运输等方面要求应符合《茶树种苗》(GB 11767)规定。

4.7.3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生产过程使用农药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7)规定。

5基地类型5.1基地要求5.1.1基地建设规模应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茶叶生产和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建设单位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综合确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茶树产业发展规划,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

5.2基地规模与品种5.2.1基地面积不宜少于500亩,年产良种茶苗不宜少于1500万株,适宜推广、使用的品种宜保持在10 个以上。

(基地面积确定原则写入编制说明中)5.2.2基地主要栽培品种应选择经省级或省级以上品种审定机构审定(鉴定或认定)、优质丰产、市场前景好的良种。

5.2.3引进的原种种苗质量应符合《茶树种苗》(GB 11767)的要求,禁止调入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种苗。

正文第5页共25页6基地选址与用地6.1基地选址6.1.1基地应建设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的平地和缓坡丘陵地。

远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与其他作物地块间建有隔离带。

6.1.2茶园应为平地或缓坡,坡度在25°以下,其中坡度15°-25°的茶园需建立等高梯级园地。

6.1.3 年平均温度13°C以上,年活动积温在5000°C以上。

6.1.4 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生长期间月降水量约100—200mm。

6.2基地环境6.2.1 土壤土层有效深度1m以上,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地力肥沃,通透性良好,具备较好排灌条件。

同一地块,不宜连年用作苗圃。

6.2.2砾岩、页岩、花岗岩、片麻岩和千枚岩风化物所形成的砂壤土或壤土适宜种茶,土壤pH值在4.5~6.5之间。

6.2.3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

7工艺与技术7.1工艺流程7.1.1本标准采用短穗扦插育苗技术作为茶树苗木良种繁育的主要工艺。

各地区可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在露天或设施环境中进行茶树良种苗木生产。

正文第6页共25页7.1.2具有技术创新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学机构建立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可采用国内、外国前沿的工艺技术。

7.2关键技术及要求7.2.1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7.2.1.1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开展地方资源的保护与发正文第7页共25页掘是推动茶树良种化的基础性工作。

7.2.1.2鼓励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立一定规模的种质资源保存设施,对本地资源进行保护与研究。

7.2.1.3资源保存圃要求水源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7.2.2引种试验7.2.2.1引种试验是确定适合当地繁育推广品种的关键环节,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应持续开展引种试验,不断筛选适宜本地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7.2.2.2引种试验用地应土地平整,条件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合机械化耕作和机修、机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