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11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概述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重商主义 具体措施包括:
• • • • • 限制外国制成品的进口(高进口关税) 鼓励本国制成品的出口(减免出口税,出口退税) 限制本国原材料的出口,鼓励对外国原材料的进口 推行殖民扩张和垄断外贸政策(东印度公司) 促进本国产业发展
私人生产者对市场价格信号的反应,会在每一个国家一直扩
张生产直到整个世界达到最优; 私人消费者出于对市场价格信号的反应,会持续购买产品直 到整个世界的福利达到最优。
4
次优的现实世界

在一个经济体内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导致了扭曲: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使市场无法达到
经济的最优。
18
美国汉密尔顿 -保护关税的思想

政策主张:奖出限入
(1)进口产品:高关税,以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2)原材料、机器设备:进口低或免关税,出口则限制 (3)国内工业: 政府信贷;津贴、奖励金
(4)联邦质量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该学说的意义:反映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 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 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 标志着保护贸易学说基本形成。
21
李斯特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背景:19世纪上半叶,德国仍以农业为主,远远落后于 英法等工业国家 理论主张 (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代表德 国资产阶级利益)

1)以国民经济学代替世界主义经济学 2)以生产力经济学代替财富经济学
3)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根本上又是一致的
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政府政策:会扭曲经济上有效率的市场。

表10-1提供了六种情况的扭曲,包括四个市场 失灵引起的扭曲和两个政府政策导致的扭曲。
5
表101
状态 边际的激励
激励的扭曲及其效应
效应
最优世界:
激励的扭曲: 外部成本
P=MR=MC= SMB=SMC
SMC>P(= MR =MC= SMR ) SMR >P(= MR =MC= SMR) P>SMC P<SMR 含税的P>SMC 含补贴的P< SMC



对外贸易总政策
对外贸易具体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10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概述
二、国际贸易政策类型
指政府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涉和限制,也不
自由贸易政策 和输入,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的一
种政策。
给予补贴和优惠,允许货物和服务自由输出
保护贸易政策
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 竞争。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出口。 实质是奖出限入。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
几个世纪的争论: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支持自由贸易-理由?
古典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支持保护贸易-理由?

限制进口-关税+非关税壁垒 鼓励出口-出口补贴
2
最优的理想世界
自由贸易理论:假设一个任何私人激励都完 全与整个社会收益与成本相联系的理想世界。
7
庇古的税收或补贴法-治理现实扭曲:
1.
如果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私人成本和市场价格(SMC> MC=P=MB=SMB),如污染,可让政府征收数量为 (SMC- MC)的税收,通过增加成本使私人成本=社 会边际成本。
2.
如果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收益(SMB> MB=P=MC=SMC),如企业培训,便可让政府支付 其数量为(SMB-MB)的补贴,使市场中的决策者得 到全部的收益。
4.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 二战中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5.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新贸易保护主义 -战略出口补贴政策
14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 幼稚产业理论infant industry 观点:暂时性关税是有其合理性的。

与最优关税理论不同:它从长期来看关税 保护,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也是有利的。 与其他关税理论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动态 性,认为保护只是暂时的而非永久存在。

原因:自由贸易关于要素在国内能自由流动前提 不成立,淘汰这些产业会带来失业等社会问题。
在最优世界里,任何需求或供给曲线都具有 两种功能,即同时代表私人和社会的收益或成本。
表10-1中第一行总结了经济学家所谓的“最 优”世界。市场价格(P)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发 挥着信号作用。
3
在最优世界里, 5个边际价值是相等的:


价格(P) = 购买者私人的边际收益MR= 社会边际收益SMR = 销售者私人的边际成本MC=社会边际成本SMC 在最优世界里,自由贸易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自由贸 易使得市场竞争中“看不见的手”在全球发挥作用:
生产力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更重要!
22
李斯特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国民经济发展的5个时期: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业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
摆脱落后和未开化状态
—— 保护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政策:
工商业已发达
根据李斯特观察:当时英国实现工业化并处于世界垄断地位, 主张贸易自由化是正常情况。德国,正处于工业建立阶段, 还不具备自由竞争的能力。
28
3、幼稚产业保护是否有效性?

关于幼稚产业保护有效性的结论:
(1)存在某种政府鼓励的情形。 (2)关税可能起到作用,也可能没有作用。 (3)其他方式,比关税更有助于幼稚产业发展。 (4)幼稚产业的选择,很难操作。
幼稚产业保护,是政府冒风险的一种投资。 案例:P200《一个高效和一个低效的汽车发展战略》
外部收益
垄断力量 买方垄断力量 (要素市场) 导致扭曲的税收
导致扭曲的补贴
6
面向外部性的政府政策
1.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所建立的税收
或补贴的方法。(乐观主义派) 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 科斯(Ronald Coase),产权制度方法,通过建立新的私人产 权制度比税收或补贴更为可取。 但贸易政策的争论点:关税和补贴。 本章研究: 1. 贸易政策(关税和补贴)如何能纠正外部性扭曲, 给一国带来收益。 2. 对这种贸易政策在实践中有效性提出疑问。
17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1755~1804)
美国汉密尔顿 -保护关税的思想

背景-1781年独立后美国经济重建中的南北争论: 当时美国经济凋敝,工业落后,北方的工业资产 阶级要求实行保护贸易,南方的种植园主反对。
汉密尔顿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提出保护关 税思想。

理论基础: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系统 阅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பைடு நூலகம்

贡献: 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贸易保护理论
24
2、幼稚产业经济理论分析 米尔-巴斯塔布尔标准
A.当前的国内市场
P Sdn •自由贸易下,没有生产 •关税下,20单位的生产 •关税损失:b+d
4000 3000
b
d
含税价格 t=33% 世界价格(初期)
Dd
O
20
60
85
Q(千辆)
25
2、幼稚产业经济理论分析
29
二、衰落产业理论-保护就业论
自由贸易下,进口会威胁本国进口竞争 厂商和行业利益甚至生存。 对于这些产业,政府面对选择:
淘汰 or 保护?
30
二、衰落产业理论-保护就业论

理论上:淘汰 重要假定:衰落产业中的生产要素(工人,资本, 土地和经理人),可以自由流动,顺利转向优势 部门。 实践上:保护 衰落产业的工人和其他资源没能顺利转向优势部 门,劳动力有的失业,有的转向收入低的行业。

15
一、 幼稚产业理论infant industry
1、代表人及其思想
美国:汉密尔顿 -保护关税的思想 德国:李斯特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财富与财富的生产力,哪个更重要?
发展物质财富生产力的长远利益,比单纯获 得近期消费廉价物质财富的利益更重要。
16
美国汉密尔顿 -保护关税的思想

出生在英属西印度群 岛的孤儿,一跃成为 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 左膀右臂。 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之一,也是宪法的起 草人之一,他是财经 专家,是美国的第一 任财政部长。
19

§高关税与美国的崛起之路

遗憾的是,当时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未
得到推行,1789年的关税法案规定进口税率仅为9%, 远不足以保护新生的制造业。

1807年的《禁运法案》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816年通过了第一个保 护性关税法案。 南北战争后,汉的思想得到了采纳,美国从此走上了高关税保护工 业的道路(直至二战)。1890年《麦金利关税法》将整体关税率从 38%提高到49.5%。 高关税有力地保护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内战以前,美国还是个农业 国,农产品占全部商品生产的一半以上。但到1900年时,美国工业 总产值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12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2.18世纪中-19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英国:强调自由贸易政策
• 减少应税商品,降低关税率 • 取消了经营外贸的特权 • 废除了《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美国、德国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
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