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城市意象解读平乐古镇

从城市意象解读平乐古镇


自然边界一般为河流、农田等。围合平乐古镇
西北边的白沫江,整个古镇依江而建,随江成型, 码头密布,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古镇和乡村毗
邻,四川平原方整的农田也是场镇的重要自然边
界。
2、边界
2.2 人工边界 人工边界是由除自然要素外, 一些人为的因素形成的场镇的边界线,如城 市干道、牌坊、围墙等。平乐古镇西南面 新建的宽大的迎宾大道,将古镇区域和新城
5、标识物
5.6 河堰 平乐古镇穿城 而过的白沫江上,还有一 处该镇独有的古堰—— 黄金堰,传说该堰为大禹 撒黄金垒土而成,后成为
灌溉农田的农用堰,将白
沫江分为了内、外两江, 滋润千倾良田。此时的 堰坝将河水层层拦截,层 层跌落,成为白沫江上特 有水景。
总结
通过对平乐古镇的通道、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这5 个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的分析,总结 出平落古镇的景观意象特色。 1、通道:街道与河道交融,街道呈鱼骨状与河道连接,连接处为码头。街道立面多为两层木质穿斗结 构建筑,上宅下铺 ; 2、边界:西南面是连接新城道路的人工边界,大部分边界是河流和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农田景色;
乐善桥
兴乐桥
5、标识物
5.4 戏台。成都平原传统场镇的戏 台与川剧的兴起和发展有关,戏台 是整个场镇居民社交活动的中心。
平乐古镇戏台属于沿街戏台的形式,
底层架空,台面沿街布置。
5、标识物
5.5 庙宇 成都平原传 统场镇很多都保留有 较为完整的寺庙等宗 教建筑,是进行宗教活 动的场所,与佛教以及 道教在中国的发展密 切相关,并且伴随民间 信仰活动而发展,庙会 活动延续至今,是人们 重要的传统公共社交 活动。在平乐古镇,现 保存较好的是离集镇 大约1km的观音庙。
5、标识物
5.3 古桥 平乐古镇有白沫江穿城而过,连接两岸是两座石桥,一座叫乐善桥,一座叫兴乐桥,两桥相距四五百米,是古镇 的交通枢纽。有400年历史的乐善桥建于明代,是一座七孔石桥,桥长200多m,用红色岩石修砌而成,雄厚而古朴。兴 乐桥是近年建造的,也选用红色岩石修建,用圆柱结构作为支撑,形态小巧纤细,与河道景观融为一体。
3、区域:灰褐色屋顶的民居和白沫江碧绿的水面形成古镇的区域;
4、节点:节点为道路的拓宽点及广场,是人流、商业、交通集中处; 5 、标志物 :点状分布,由成都平原古镇常见码头、大树、古桥、庙宇、河堰等组成。
成熟的成都平原场镇具备城市的5种物质形态,并形成了富有川西平原特色的空间序列,这种明确、
简洁的空间序列,给人强烈的景观意向性认识,这区别于其他古镇景观的可意象和可识别性,从而促进古 镇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同时,也为成都平原其他古镇的保护和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平落古镇重要
的景观意象。
4、中心节点
4.1街道节点 (1)道路街巷节点。在平落古镇道路的交汇处,即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 有面积较大的空间,往往是商家旺址,集中了规模较大或生意较好的店 铺,形成人流交往集中的商业节点。
4、中心节点
4.1街道节点 (2)民居大院。平落古镇自古是商贾聚集之地,其中保留的富商宅院现也 成为游客的集散地,如河滨银家大院,是清代大纸商的别宅;已经成为白酒 博物馆和餐饮地的平乐堂,正是川西四合院的精品,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 通连奇巧,雕梁画栋,成为游客聚集的休憩节点。
4、中心节点
4.3戏台、广场节点 由于戏台特殊的功能需求,平乐古镇戏台前方街道空间留有较大的 面积,当有演出的时候,这里是全镇最热闹繁华之地,平时则较冷清。
古戏台
音乐广场
5、标识物
标志物是每一个城镇空间的外部参考点,每个标志 物均应有其自身造型的特点,具有高识别性。它可 以帮助人们在城市中定向、定位 。
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解读城市 ——平落古镇
城 市 意 象 五 元 素
道路
区域
1、道路
1.1商业街道
传统的穿斗建筑式街道景观 青石板街面,两边是木质穿斗结构建筑,青瓦木檐,一般为2层楼房,分为下店上宅类型和前店后栈中天井类型,这
类街宜人。建筑有突出屋檐,饰以木质牙花、
区很好地区分开来;古镇入口处的牌坊,起
到标识提示游人的作用,古镇东南面街道出 口,均设有牌坊,如千年古镇牌坊、秦汉驿
道牌坊等;
3、区域
区域是场镇中的一些地域,地域内
的环境有某种共同的性格可供识别,但 是相当一部分地域是作为背景或者底 色而存在 ,在这些区域中,通道、节点 就被突出出来了。 平落古镇作为区域而存在的是隐 没于大街小巷的普通居民宅院,它们被 道路所划分,用灰褐色的瓦片来作为场 镇的底色。还有一部分区域是水域,白 沫江在古镇中形成的大面积水域,给游
吊柱,雕琢精美,檐下一般有作为商业用途的檐台,高于街道,檐下空间是室内外的一种过渡,还为行人遮阳避雨,是商铺 在街面的延续。
1.2景观街道
一般街面比较宽,两旁的建筑的高度对街道的宽度控制较弱,围合感不强。
1.3沿河道路、堤岸
平落古镇有白沫江穿城而过,一面临河,一面是街道铺面, 形成古镇的特色。临河一边,因为河流水位与街道有一定的距 离,一般设有石质栏杆,种植行道树,树阴下成为行人休息、喝 茶、打牌、乘凉的休憩据点。街道另一边,为穿斗式建筑铺面。
1.4水上通道
平落古镇是传统商业水陆货运码头,如今由于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商业水运码头的传统职能已经丧失,但由旅游开 发的河道还是蓬勃发展起来了。根据当地水源环境,旅游游艇的投入和传统竹筏的开发成为旅游交通的一大亮点。
2、边界
2.1自然边界 自然边界是由山、河、湖、海、沙漠、森林等 自然因素形成的边界线,如能巧妙的利用,能形成 地域的特色。成都平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场镇的
5.1 码头 平乐古镇作为重要的物质集散地,为了方便 货物的装卸和交易,街口与河道相接,均为码头。有
石梯巷道从临江街市通向江边码头,被称为水巷子。
现存的码头规模都比较小,方形、半圆形、或自然 形状的十几平方米的平台,深入河水的石阶,依稀可 见当年船来船往的盛况。
5、标识物
5.2 大树 大树通常是一种形体巨大
的景观标志,许多场镇均有作为标志 性景观的大树,树的年龄越大表明场
镇历史文化越悠久,成都平原场镇的
大树通常是大榕树。高大的榕树因 拥有巨大的树冠,成为行人纳阴乘凉 甚至避雨的理想场所和日常生活的 中心。平乐古镇兴乐古桥口有两棵 树龄超过1500年的古榕,人们在古 朴苍劲的树干上挂了不少红色的布 条,并在古榕树下焚香祷告,希望古 榕树能为他们免灾祈福,古榕早已成 为了居民崇拜的图腾。
4、中心节点
4.2水陆节点 (1)码头节点。作为古代水陆货运地的平乐古镇,街巷相连的水码头,是繁 忙的人流、物流集中地。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和河流水位的下降,水运不 再是主要的运输手段,这些码头现在承载的更多的是娱乐的功能,古镇的 码头部分开发成竹筏游船码头,有的形成河边喝茶纳凉的小广场。
(2)桥头节点。桥是平乐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还 是人们休憩、观景的场所,桥头空间是商铺、茶 楼等集中之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