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康复PPT课件
合适的固定范围
腕关节不超过掌横纹,手指骨折患指固定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2)
合理选择固定方法 重视伴随损伤的处理 积极开展早期运动 关节强直的防治
骨折部位
腕部:Colle’s骨折 舟骨骨折(骨不连) 月骨骨折(无菌性
坏型移位
(5) 超短波疗法 无热量,对置法,10min/次,1次/日,10次一疗程
(6) 主动运动 长期的反复主动牵伸 肌肉等长收缩和小范围的等张收缩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下列情况不宜早期主动运动 ① 严重创伤后的3~4天 ② 神经和肌腱修复术后3周 ③ 关节急性炎症 ④ 不稳定骨折 ⑤ 手术后需延迟的抗阻运动
两点区分试验是神经修复后,常采用的检查 方法。两点辨别试验的距离越小,越接近正 常值范围,说明该神经的感觉恢复越好。
Moberg拾物试验
检查用具有木盒,5种常用日常小物件,如钥匙、 硬币、火柴盒、茶杯、纽扣和秒表。让病人 在睁眼下,用手拣拾物品,并放入木盒内, 每次只能拣拾一件,用秒表记录患者完成操 作所花费的时间。然后,让患者在闭眼下重 复上述动作,并记录时间。
放松,利用“肌肉泵”的作用来促进静脉、淋巴回 流,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用红外线、蜡疗等理疗方法加强患肢血液循环, 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其他方法:按摩,手套状气囊交替加压与减压。
2、肌力练习 3、关节活动度练习 4、作业治疗 5、理疗
手部骨折的康复
手部骨结构及特点
8块腕骨(舟月三角豆,大 小头状钩)
5块掌骨 14块指骨 骨短小,参与构成的关节多,
功能要求高。
手部骨折-一般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1. 准确的复位; 2. 有效的固定; 3. 合理的功能训练。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1)
进行早期整复
良好的肢体固定位置
功能位,腕关节20-30°背伸,拇指对指,掌指关节 半屈
用来检查患者的拇指、示指、中指感觉或正 中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
整体功能测试
Jebson手功能测试 明尼苏达操作等级测试MRMT Purdue钉板测试
第二节 手外伤的临床康复
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断和处理的基础 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挛 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 觉丧失或异常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运 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手夹板、辅助器具等 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 每日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
2.控制伤口感染 (1) 超短波治疗
急性期:无热量,对置法,10分钟/次,1次/日 慢性期:微热量,对置法,10~15分钟/次,1次/日 (2) 紫外线疗法 早期急性阶段: 中心重叠照射法 伤口表面用超红斑量(20~30个生物剂量) 伤口周缘皮肤用红斑量(5~10个生物剂量) 伤口肉芽增生阶段: 小剂量可促进肉芽生长,l~2级红斑量
一、手部软组织损伤和术后的康复 (一) 早期康复治疗
一般手术后,受伤的部位需制动2~3周 然后才开始运动 早期康复的目的: 控制肿胀 预防感染 促进损伤组织的正常愈合
1.控制肿胀 (1) 抬高患肢 (2) 患肢制动 (3) 冰敷法 (4) 压力治疗 ① 伤肢抬高位做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回流 ② 向心性压迫缠绕 ③ 弹力指套,适用于单个手指肿胀 ④ 等张压力手套,注意指蹼部位与手套紧贴
手的触诊
温度 弹性和质地 血液循环 压痛
手的动诊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主动与被动(active and passive)
手的量诊
关节活动度-量角器、 距离
肢体周经-双测对比 肢体长度-双测对比 肢体体积-体积测量仪,
阿基米德定律
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的检查
手的望诊
一般情况:营养、色泽、纹理、瘢痕、畸形 手的姿势
手的休息位
休息位:内在肌和外在 肌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 态,腕关节微背伸约 10°-15°,并有轻度 尺偏。
手的功能位
功能位:腕背伸约 20°~25°,拇指处于 对掌位,掌指及指间关 节微屈。其他手指略分 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 间关节半屈曲,远侧指 间关节微屈曲。
治疗重点
骨折固定期(早期)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⑴抬高肢体 ⑵主动运动 ⑶物理疗法
骨折愈合期(后期): (1)消除残存的肿胀; (2)软化和松解纤维瘢痕组织; (3)增加关节的ROM; (4)恢复正常的肌力和耐力; (5)恢复手功能协调和灵活性。
(二) 后期康复治疗 一般手术,术后2周伤口拆线 肌腱和神经修复术后需制动3周左右 骨关节损伤需固定 4~6周时间
康复重点: 恢复患手的运动、感觉、功能活动 减少肿胀,缓解疼痛,松动关节是治疗性
训练和功能康复的前期治疗
手外伤后康复常用治疗
1. 水肿的消除 抬高患肢; 前臂和手部肌肉有节奏的动力性或静力性收缩和
十六章 手外伤的康复
概述
手是人类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器 官。人类双手具有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 能够灵活而准确地完成捏、握、抓、夹、提、 拧等动作。
伤情严重、感染或初期处理不当;或术后缺 乏功能锻炼,固定关节于非功能位,均会导 致手功能丧失。
手外科的临床检查
望诊、触诊、动诊和量诊及特殊检查
功能评定-肌力测试
MMT 握力计 捏力计
功能评定-感觉测试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
实体觉、材质辨别觉、重量觉
两点辨别试验
正常人手指末节掌侧皮肤的两点区分试验距 离距离为2~3㎜,中节4~5㎜,近节为5~6㎜.
MP、PIP、DIP TAM=A
(MPf+PIPf+DIPf)A
(MPe+PIPe+DIPe) TPM=P
(MPf+PIPf+DIPf)P
(MPe+PIPe+DIPe)
评价标准 优:TAM〉220°屈伸活动正常 良:TAM 200°~220°为健侧75%以上 中:TAM 180°~200°为健侧50%以上 差:TAM〈180°为健侧50%以下 极差:其结果不如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