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泻患儿的护理

腹泻患儿的护理


3
6:2:1 液
6
不含碱溶液 2
3
0.9%NS 1.4% NaHCO3
2
1
4
2
2
1
2
1
1
1
张力
等张 2/3 张 1/2 张 1/3 张
治 疗 Treatment
静脉补液: 适应症:中度以上脱水,经口服补液不见
好转或呕吐、腹胀严重者 ★ 三定: 补液总量 补液种类 补液速度
第一天补液
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液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
耀辉合作医院儿科 戎安娜
【概述】
概念:小儿腹泻亦称腹泻病,是指由多种 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及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概述】
年龄:6月~2岁,<小于1岁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
病毒性----秋末冬初(又称) 细菌性----夏季 非感染性----各季节
2.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月)腹泻 多见于营养不良儿
临床表现----迁延性、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 感染、营养物质过敏、酶缺陷、药物
因素、先天畸形等。常因急性腹泻治疗 不当或不彻底所致。 人工喂养儿、营养不良儿发病率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大便检查 2.血生化检查 血清钾及血清钙下降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血钠浓度随脱水不同而异
量:取决于脱水程度量=总量--扩容直推量,约为总 量的一半
输液种类:取决于脱水性质 速度:8-12小时内滴完,约8-10ml/kg.h, 高渗性脱水补液速度宜稍慢
补液速度
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
充生理和继续损失量
输液量=总量--累积损失量(约为总量的
一半)
输液种类:1/2~1/3张含钠液
感染性 非感染性
急性 迁延性 慢性
按病因
按病程
按病情
腹泻
分类
轻型 重型
☆腹泻病因
腹泻
肠内 感染
细菌感染 上感、肺炎
致腹泻大肠 中耳炎等
杆菌为主要
病原
肠外
感染
易感 因素
饮食 因素
气候 因素
渗透性
【发病机制】
分泌性
渗出性
肠道功 能异常
临床上不少腹泻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病程
临床分期 (3期)
急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
5%NaHCO3、10%kcl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液体
等渗液:液体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300mOsm/L左右) 。
等张液:能维持正常细胞形态的液体, 如渗透压等渗的电解质溶液
等渗液≠等张液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液体
常用混合溶液
比例
10%GS
含碱溶液
2:1 等张含钠液
4:3:2 液
3
3:2:1 液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 多在补液后出现。若补钙后抽搐仍
不见缓解,注意低镁。
不同病原所致腹泻的大便特点
轮状病毒肠炎 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大便特点
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蛋花汤样或水样、含有粘液 大便呈粘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由黄色水样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暗绿色似海水样,含粘液和伪膜, 脓血便 稀黄,泡沫较多,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水、电解质 丢失
血钠浓度 细胞内、外
液 皮肤弹性
口渴 血压
精神状态
大致相同
130~150mmol/L
细胞外液 减少为主
稍差 明显 低 精神萎靡
电解质丢失为主
<130mmol/L
细胞外液 减少明显
极差 不明显 很低,易休克 嗜睡 昏迷或惊厥
高渗性脱水
水丢失为主
>150mmol/L
细胞内液 减少明显
C.高渗性脱水
特点:在失水量相同情况下,脱水症较轻。 常由医源性引起,大量输入高渗性液体。 临床特点:细胞内脱水和神经细胞脱水 表现为高热、烦渴、尿量锐减、烦躁不安、肌张
力增高、惊厥、脱水征不明显。
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
CO2CP (mmol/L)
精神状态
轻度 18~13
正常
呼吸改变 呼吸稍快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腹泻
与喂养不当、感染致胃肠紊乱有关
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摄入 不足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 受损的危险
与大便次数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营养失调 知识缺乏 潜在并发症 体温过高
与腹泻、呕吐丢失营养物质过多 及摄入减少有关
家长缺乏喂养、饮食卫生及 腹泻患儿相关护理知识
输液速度:余下的12-16小时输完,约为
5ml/kg.h
纠正酸中毒
轻、中度代谢性酸中毒:
不须另行处理。
纠正酸中毒:
简易计算公式 5% NB ml=(40-CO2CP) × 0.5 × BW(kg) 5%NB ml=-ABE × 0.5 × BW(kg) 先给半量,之后可根据CO2CP 或血气分
等渗性脱水 1/2张 常用3:2:1液
低渗性脱水 2/3张 常用4:3:2液
高渗性脱水 1/3—1/5张 常用生理维持液
继续损失量:继续腹泻呕吐脱水量,1/2
张液体,常用3:2:1液
生理维持量:1/3-1/5张液,常用生理维持液
脱水性质判断困难时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补液速度
扩容阶段:对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
析进行调节 紧急情况下亦可以给 5% NB 5ml/kg或
1.4% NB 20ml/kg 均可提高HCO35mmol/L或CO2CP 10vol%
纠正低钾:
补钾 : 补氯化钾
轻度低钾血症: 200-300 mg/kg.d
2-3ml/kg.d 10% KCl
严重低钾血症: 300-450 mg/kg.d
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维持液 总量(ml)
轻度脱水 50
10--30 60--80 90--120
中度脱水 50--100 10--30
60--80 120-150
重度脱水100--120 10--30 60--80 150--180
营养不良、肺炎、心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补液种类:
累积损失量:
低钾血症 :Hypokalcemia
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萎靡不振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
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
或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
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表现为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 P-R 、Q-T 间期延长、ST段下降 碱中毒
5.皮肤护理 A.尿布护理 B.臀部护理
护理措施
6.严密观察病情 A.观察排便情况 B.检测生命体征 C.观察全身中毒症状 D.病情观察
护理措施
7.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小儿腹泻的病因及预后,饮
食调整及臀部护理的方法,ORS液的配制,喂 服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家长掌握病情观察的 内容和方法,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尚可 极明显,烦渴 正常或稍低
惊厥 肌张力增高
A. 等渗性脱水
特点: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内 液无变化。
常见急性腹泻患儿,大量呕吐后。 临床表现:一般脱水症状
B.低渗性脱水:
常见于营养不良患儿伴腹泻。 临床特点: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 脑细胞内水肿:头痛、嗜睡、抽搐、昏迷 休克——四肢凉、脉弱、尿少或无尿
口唇颜色
正常
中度 13~9
重度 <9
精神萎靡 烦躁不安 呼吸深大
樱红
昏睡、昏迷
呼吸深快、节律不整、 有烂苹果味 发绀
低血钾(血清K<3.5mmol/L)
脱水纠正前——不出现低钾: 脱水——血液浓缩 酸中毒----钾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 尿少——钾排出相对少
补液后易出现低钾:
补液——血液稀释 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 随尿量增加——钾被排出体外 输入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需钾参与 腹泻——继续丢失
低镁血症:25%硫酸镁0.1mg/kg,深部 肌注,每6小时一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钙、镁的补充
四不 1、心率低于80次/分,不用 2、不能漏出血管外 3、不能与洋地黄同时使用 4、不能皮下或肌肉注射
合理选择抗生素
水样便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当明显中毒症 状不能用脱水解释时尤其是重症患者,小婴儿, 免疫功能低下儿应使用抗生素。
【概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5岁以下的儿童每 年 有11亿人发生 腹泻 ,其中死亡者达500~1800万,腹 泻是第三世界国家小儿死亡的第 一原因。
小儿腹泻在中国居第二位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7省市 调查,农村小儿腹泻年发病率占 201%,较第三世界略低, 但在世界范围内 ,仍属高限。
腹泻分类
黄绿色蛋花样 Ca .Mg
少量白细胞 高Na
脂肪球
代酸
脱水:
☆ 定义:是指由于呕吐或腹泻致体液摄入不足或 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 的减少。
按脱水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脱水 按脱水性质分:低渗、等渗、高渗性脱水
☆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失水百分比 累积损失量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口腔黏膜 眼窝及前囟
3-4.5ml/kg.d 10% KCl
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
★补度:0.2~0.3%(不能超过0.3 % ) 含钾液体不能直接静脉推注 每日补钾总量静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 疗程:持续补钾4-6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