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城交通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宇宙最强版
大学城交通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宇宙最强版
2.现实意义:方便黄家湖大学城师生出行,优化黄家湖大学城
师生的出行方式,使师生及周边居民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Ⅲ.文献综述及评述
一、综述:
1、《蚌埠市大学城公共交通状况调研报告》中提到,大学生出行方式多为公交车,出租车, 自行车,但由于公交车较便宜,多偏向与公交车出行,公交线路单一,车上拥挤情况样子。 且大学城周围交通违规现象严重。 2、刘晓的《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中表示,城市郊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交通运输设施不满足需求。 3、许国威《关于增设由黄家湖大学城经三环至光谷的公交线路的建议》中表示,大学生 对于公交需求量多,市场容量大,测设新路线会缓减大学城周围交通公交站拥挤状况。 4、吕潇《武汉道路交通状况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2014(12)中:城市道 路资源不足,道路资源分配不够合理,机动车持有量快速持续增长,公交线路密度上与 一线城市仍存在较大差异。 5、郑安文.ZHENG An-wen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改善对策》[期刊论文] 《武汉科技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中提到:1985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开始恶化, 1990年后尤为明显,在2002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 为773 137次、109 381万人和562 074人,达到历史最高值,而在2003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 状况出现好转: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实际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均明显下降。 6、黄彬.金岗副 《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与建议》[期刊论文] - 杭州 2011(9)中提到, 缓解交通两难的主要理念应以“综合治理”为主,以“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基 础突破、公交优先、统筹发展”作为治堵基本的策略。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公交优先”缓和车与路的矛盾。车和路永远是一对矛盾,只能处于相对的平衡之中,才能 突破“囚徒的困境”。
3.调查黄家湖大学城的交通设施状况
调查大学城的路网建设,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现状以及有关 部门的管理情况,以做出反应,提出改善路网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 有效措施和管理手段。
4.大学城周边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对师生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
Ⅴ.研究方法
一、理论部分:
1.文献查阅法 3.头脑风暴法 2.归纳总结法 4.批判学习法
Ⅲ.文献综述及评述
7、李俊《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公交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到以下几个方面 : 1)中国公共交通暗疾丛生,一些城市公交车比自行车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 市公交车辆的拥有率低。拥有率就是某个城市中平均拥有一辆公交车的人数,单位为 人每辆,据调查,国外不到1000人就拥有一辆,而中国是1000人拥有0.6辆。中国是 人口大国,公交车又少,公交车经常超负荷运行,再加上交通道路质量差,道路规划 不科学,经常堵车、绕行。而自行车可以走捷径,也不会拥堵,所以一些城市公交车 的速度还赶不上自行车。 2)公交车辆公交线覆盖不均衡,普及率低,车辆换乘不变,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公 交线路重复,而城乡结合区、边缘区公交线路稀少。 3)公共交通技术、管理落后,缺少专业人员,从全国高校看,培养公共交通人才的 专业少、起步晚,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4)公共交通结构形式单一,出行分担率低,投入不足,中国经济起步晚,财政并不 富裕,而土地面积广人口基数大,市场份额大,有限的财力物力与技术不能较好地建 设足够的公共交通。 5)公交站位设置不合理,公交停靠站离交叉路口停车线过近、公交停靠站站牌设置 间隔太小、路段上下行公交站位间距过小。 6)公交服务员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态度恶劣。
二、实践部分:
为了得到客观真实的资料,我们将采取自填问卷和网络调查的资料收 集方式,调查对象的选取具体表现为简单随机抽样和偶遇抽样。 总结成文: 以客观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SPSS和Excel等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进 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结合已有科学的研究成稿成文。
Ⅵ.问卷
一、调查对象:黄家湖大学城的本科,专科学生,教职工
Question and answer
Ⅳ.研究内容
我们通过研究4个方面的内容及评分情况,来系统全面的掌握黄家 湖大学城的师生出行和交通管理运行现状。
研究内容
一、武汉公共交通现状 二、黄家湖周边交通现状 三、大学城师生出行现状 四、完善黄家湖周边交通是否具有必要性
Ⅳ.研究内容
一、武汉公共系统现状
武汉作为一个大城市,近几年来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 多项经济指标创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00多 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15.6%。城市交通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交通 投资额20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6%。城市道路里程2515公里,道路 面积达477l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公路通车里程8911公里 ,城区停车泊位21.6万个,公交站点2446个。 武汉公共交通现有陆上公交线路274条,其中专线线路176条,普线线 路7l条,小公共汽车线路2l条。公交车辆6600余台,线路长度约为4937公 里。轮渡客运航线9条,船舶19艘,航线长度49.2公里。轨道交通已建成l 号线一期工程宗关至黄浦路段,全长10.234公里,为全线高架,配备12列 48辆列车。出租车企业83家,车辆12137台。经过50余年来的大力发展,武 汉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形成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出租 车、小公共汽车为辅,轨道、轮渡补充的多方式立体交通体系。 2007年,武汉市全年完成公共客运量约19.5亿人次,其中常规公交年 客运量13.9亿人次,占总量的71.2%;轨道交通年客运量925万人次,占 总量的O.47%;小公共汽车年客运量1.37亿人次,占总量的7.0%;出 租车年客运量4.05亿人次,占总量的20.8%;轮渡年客运量1035万人次 ,占总量的0.53%。常规公共交通仍然是武汉市公共交通的主体。
水平,是重要和必要的。交通安全是高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
代的进步,与交通安全管理一样,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 2.武昌是全国智力密集区之一。辖区内有131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 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10多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大学 生30万余人。
Ⅲ.文献综述及评述
二、评述:
从各种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交通状况一直存在很多问题 ,而大学城交通状况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大学生主要依靠公交车和 地铁来出行,而大学城周围公交线路杂乱,地铁也并不能满足所有 学校大学生的需求。主要问题集中有三: ① 公交车日常空车率高,高峰期车辆不够 ② 节假日超载严重,影响出行安全 ③ 候车时间长,出行拥挤 因此,我们将从大学生对现在周围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对其 的建议,有哪些问题,希望怎样改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去弄 清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研究改进目前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二、成员分工:陈泓宇负责文献综述评述;蔡英健负责问卷设计
;王子贝、曹浩奇负责内容设计;主题和结构由大家共同讨论得出 。
三、经费预算:发放问卷100份,网上问卷100份的花费,约100
元;成员外出调查餐饮费约100元。
结论待续...
THANKS
CHQ
问
提
答 疑
Question and answer
大学城交通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以黄家湖大学城为例
组员:曹浩奇、蔡英健、陈泓宇、 王子贝 时间:2015年11月11日目录I.选题背景II.
III. IV. V. VI.
目的及意义
文献综述与评述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问卷
Ⅰ.选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1.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治理隶属公安交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其应在校园出入口位置 和校园周边人车密集区域采取专门的治理措施,如增设红绿灯、增配警力等,改 善交通环境,保障师生安全。对于高校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公安机关的支 持与参与不但可以增强其管理的权威性,而且可以提高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Ⅳ.研究内容
二、黄家湖周边交通现状
经过50余年来的大力发展,武汉公共交通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 的更快发展,我们所处的白沙洲大道多段路一直处于维修状态,因此经常 造成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我们将具体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周边 高校师生和居民造成的影响。
Ⅳ.研究内容
三、大学城师生出行现状
教师平日出行高峰期集中在上午7:00-8:30,下午5:00-6:30。学生周 末、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集中在上午7:00-10:00,下午16:00-22:00;平时 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18:00-21:00(如图)。在此同时,通过网上查阅资料 ,调查、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总结出大学城师生出行时间特点:
Ⅰ.选题背景
3.黄家湖大学城位于白沙洲大桥南端的洪山区青菱乡黄家湖地区,首期工 程选址7000亩,规划总面积39000亩。入驻人口以学生和老师为主,随着其 发展趋势的看好,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入驻。目前大学城入驻人口九万 余人,其中,武汉科技大学三万余人,湖北中医药大学18000余人,武汉交 通职业学院16200余人,武汉工商学院17000余人。目前大学城的交通主要 以公路交通为主,交通出行方式单一,交通需求量大,公共交通严重短缺 。 4.虽然各种交通的投入使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因为大学城入驻人员出行 的特点及需求,随着师生出行次数的增多,高校周边的交通便开始逐渐紊 乱。一旦遇到假期,特别是小长假,出行便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排长龙 、拥堵、超载成了最普遍的情况,现存的一些路线及班次设置,一旦遇到 人流量的稍微变动,就会造成拥挤现象,特别是中长途情况车次安排不充 分或者路线设置不恰当,往往造成等车时间过长,人数聚集增多,拥堵现 象特别明显,便捷成了拥挤,高效成了低效。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便捷, 也对交通安全提出了挑战。
Ⅱ.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有效支撑。武昌身为一个大学城,
其交通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大学城聚集人群的特殊性,其 出行特点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本文在对武昌大学城公共交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