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流解析PPT教学课件

大气环流解析PPT教学课件


P2
它们同Z2都相交,
P1
此时Z2高度上的气压就不相 等,暖区的气压高于冷区,即
B冷
暖A Z1
产生了由暖区指向冷区的气压梯 度力G。
有了G,就会产生相应的风,根据地转风和气压 场的下关层系原(来风没压有律风),,上可层以却判有定了Z2风高,度说上明的风风随向高。度发生了变 化。这个由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上下层风的向量差,即热成 2020风/10/1。6 或一个气柱内地转风的垂直切变–-该气柱的热成风。 4
因此,海陆分布与地形的共同作用,使得大 气环流的状况更为复杂,
使对流层中、上层的大气环流在特定地区出 现平均槽、脊的波状趋势。
南半球大陆面积小,高山也少,因而对平均 环流的影响也较小,所以高空环流比较平直, 没有表现出象北半球那样的深槽大脊,仅出 现一些较弱的高空槽、脊,天气变化也不象 北半球那样复杂和剧烈。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哈德莱 (低纬) 环流圈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
2020/10/16
9
2020/10/16
10
可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 了几乎遍及全球的纬向环流带。
纬向风带的出现,阻挡着经向气流的 逾越,引起某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合 和另一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散,使一 些地区的高压带和另一些地区的低压 带得以形成和维持。
第四节 大气环流
2020/10/16
1
作用于空气的力有哪些? 1重力(g) 2气压梯度力(G)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的 3地转偏向力(A)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 4摩擦力(R)由于空气层之间、空气与地面之间 存在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5惯性离心力(C)由于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的
2020/10/16
2
热成风的形成原因?
这些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大气环流的状 态就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造成近地面季风环流
(3) 对高空环流形势的建立和变化有明显影响
冬季
夏季
2020/10/16
温度槽 温度脊
热成风 低压槽 高压脊
温度脊 温度槽 高压脊 低压槽
例如:冬季, 东亚大槽和北 美大槽都位于 大陆东岸;夏 季,东亚大槽 东移入海。
12
2、地形起伏 大范围的高原和高大山脉
抬升: 迎风侧:辐合,形成高压脊
赤道
假设地球不自转, 且地表性质均一
直接热力环流圈
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的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
规模2020运/10/1动6 的根本原因。
6
(二)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
上述理想的热力单圈环流是由于在地面上有自低纬 指向高纬的温度梯度造成的。
夏季,虽则极区终日有太阳辐射(极昼),总量较 大,但地面吸收的并不多,同时地气系统还要向外 放射热量,特别是极地的冰雪覆盖使气温明显下降,
自Hadly 1735年提出了大气环流模式,至今已 200多年。
大气环流概念,在气象学里应用十分广泛,但并没 有明确的定义,人们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有人以 大气中大规模平均情况作为大气环流,也有人将所 有大气中的大小运动都归入大气环流。一般认为:
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其水平
范围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 度在1—2天以上。
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 维持的重要因子。
2020/10/16
11
(四)地表性质作用
1、 海陆热力差异:
下垫面性质不均匀
夏:陆—热源 —低压 冬:陆—冷源 —高压
海—冷源 —高压 海—热源 —低压
(1) 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
夏:气压梯度驱动着空气从海洋向陆地流动 (2) 冬:气压梯度驱动着空气从陆地向海洋流动
背风侧:辐散,形成低压槽
(1)动力作用:
(如:东亚大槽、北美大槽)
分支绕流、汇合:
青藏高原
北支:地形脊 南支:地形槽 (印缅低槽)
(2)热力作用:
如:青藏高原,夏—热源—热低压,辐合 冬—冷源—高压, 辐散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对东亚环流有很大影响, 对202西0/10太/16 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和我国夏季雨带的移动、对我1国3 东部大范围的旱涝都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2020/10/16
14
(五)地面摩擦作用
角动量
大气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与地表产生相对运动, 地表对运动的气流产生摩擦作用。
摩擦会阻滞大气的运动,消耗大气动能,减慢气流 速度;
还会使气流的运行方向发生偏转,使空气穿越等压 线运动,以致削减气压梯度,最终使运动停止。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除以上因子外,还同大气 本身的特殊性质有关。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并孕育和制约着较 小规模的气流运动。
它是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 背景条件。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是个复杂的理论问题,目前
仍未得到完善解决,这里仅介绍公认的因素。
2020/10/16
5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太阳辐射作用
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分布 不均匀。在35°S~35°N之 间为正值,35°S以南和 35°N以北为负值。
这主要是因为:
1、极冰大大减少了下垫面所可能接受的太阳辐射, 大陆冰盖的反射率常达80%以上;
2、冰雪阻止或大大削弱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 交换,尤其在海上,海冰阻止了海水的蒸发,这就 使大气不可能得到水面蒸发带来的巨大潜热;
20320/、10/16融冰化雪吸收大量的热能(80卡/克)。
7
因此,夏季,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太阳高 度角很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很少, 致使地面真正吸收的热量仍然是低纬多 于高纬,
使对流层大气的夏季热源仍维持在低纬, 冷源仍维持在高纬极区,
温度梯度仍然是低纬指向高纬。
这种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是影响大气环 流运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020/10/16
8
(三) 地 球 自 转 作 用(P108)
极地(高纬) 环流圈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
费雷尔 (中纬) 环流圈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2020/1中Z1高度上各处气压相等,等压面
P1与Z1重合。此时在Z1上无水平气压梯度,也无风。
若A点上的空气柱比B点上的
空气 柱暖,水平温度梯度由A点指
P3 向B点,则由于A点上空的单位气
压高度差hA比hB要大,等压面P2、 P3将不是水平的,而是倾斜的。
P3
G
V
P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