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 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
里昂惕夫 (Wassly .W. Leontief)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入产 出经济学的创始人, 出经济学的创始人,1972年诺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劳动 土地 5 4 2
(二)理论逻辑推导 1、商品价格的国
际绝对差异是国际 贸易产生的直接原 因。国家间的商品 相对价格差异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必要 条件。 条件。
2、国家间的生产
要素相对价格的 差异决定商品相 对价格的差异。 对价பைடு நூலகம்的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要素相
对价格的差异。 对价格的差异。
(二)局限性
1.模型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 1.模型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 模型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 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 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 2.从供给角度分析贸易产生的原因, 2.从供给角度分析贸易产生的原因,忽视了需求的 从供给角度分析贸易产生的原因 作用。 作用。 3.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的贸易行为,无法解 3.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的贸易行为, 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的贸易行为 释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国家间贸易现象。 释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国家间贸易现象。 4.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 4.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增加了问题 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 的复杂性。 的复杂性。 5.抹杀了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区别。 5.抹杀了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区别。 抹杀了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区别
四、基本内容
(一)H-O理论的基本结论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 裕度决定的。一国出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 集地使用了该国最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 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该国最稀 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单位要素价格 土地 美国 英国 2 8 单位产品成本 小麦 纺织品 劳动1 劳动1 14 42 土地1 土地1 劳动 10 42 28
4 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Production)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 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人或使用的 主要手段。 主要手段。 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 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知识、 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知识、信息也当作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 要素价格( Price) 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二)针对H-O模型内容的解释 1 贸易保护说
H-O理论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假设之上,而现实 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保护贸易政策措施,这是 导致里昂惕夫之谜的原因。 美国作为世界上劳动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其劳动 密集型产业处在相对劣势地位,因而成为其主要的 贸易保护对象。美国为此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势必阻碍外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入。这就相对地 缩小了美国进口商品总量中劳动密集型商品所占的 比重,相应的增大了进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商品的 比重。
项目 资本(美元/ 资本(美元/年) 劳动( 劳动(人/年) 资本-劳动比率(美元/ 资本-劳动比率(美元/人)
出口商品 2550780 182.313 13991
进口替代品 3091339 170.004 18184
1951年每100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 1951年 100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
要素密集度( intensities)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ies) 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组合比例。 组合比例。 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集型产品;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 集型产品;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劳动密 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 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称为 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此类推。 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此类推。 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 在只有两种商品( )、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 两种要素 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 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 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 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 产品,而称Ⅹ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而称Ⅹ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基本概念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要素禀赋( Endowment) 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总量。 生产要素的总量。 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 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社会积累的 资源。 资源。
例如,生产小麦投入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称小麦为土地密 例如,生产小麦投入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
2 需求偏好逆转说
H-O理论成立的一个假设前提是贸易国双方 的需求偏好是无差异的,因此消费结构也是相同 的。 实际上,贸易各国国民需求偏好是不相同的, 而且这种偏好会强烈地影响国际贸易方式。 消费偏好的力量使美国违背了其在生产成本 上的比较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外,把 资本密集型产品留在国内消费。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针对里昂惕夫检验方法的解释
1 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是指资本与劳动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 的生产要素,包括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开支。 资本包括有形与无形两部分,而里昂惕夫计算 的资本只包括有形资本,而忽略了无形资本。 如果在计算资本/劳动比率时把人力资本的价值 加在有形资本的价值上,那么美国出口的便是资本 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按照H-O模型,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地使 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 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 的产品。 里昂惕夫对1947年美国生产每百万美元出 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资本 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与H-O理论大 相径庭,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 悖论。
1947年 100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 1947年每100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拓展
•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珀• 二、H-O-S定理 • 三、雷布钦斯基定理
2
劳动技能说
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 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 美国经济学家基辛认为一个国家的劳动要素不是 同质的,不同国家之间劳动要素更不可能是同质的。 在同样资本的配合下,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比外国同行高得多,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 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数倍。从有效 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而资 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3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占有研究与开发 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将研究与开发密集型的产品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以利率予以资本化,将其折算成实物资本后,美国 的出口品亦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4 自然资源说
在H-O理论中,只考虑了两种生产要素即资 本和劳动,而忽略了自然资源要素,如土地、 矿藏、森林、水资源等。 自然资源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存在相互替代 关系。 美国实际上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 不是资本。
•二、基本假设 二
1
2×2×2模型,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 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一假设目的是为 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
2 3 4
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 两国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同,生产函数相同。 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
5 6 7 8 9 10
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 两国均为不完全的专业化分工。 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 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拓展
赫克歇尔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 • • • • 一、产生的背景 二、基本假设 三、基本概念 四、基本内容 五、评价
•一、产生的背景 一
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可知 1 各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生 产成本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国际 分工和贸易发生的基础。 人们发现它只强调了劳动要素, 2 未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在决定贸 易格局中的作用。 比较优势对现实中贸易模式的 3 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在分析两 国的贸易模式的时候,我们应 该注意其他生产要素的重要性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 为《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 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 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 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Bertil G. Ohlin (1899-1979)
俄林
1933年出版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 易》,他接受了其老师的观点,创 立了要素禀赋论;并于1977年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初, 20世纪初,一些学者试 世纪初 图用要素禀赋差异来解释 图用要素禀赋差异来解释 贸易产生的原因, 贸易产生的原因,其中代 表性的人物是赫克歇尔和 俄林。 俄林。 要素禀赋理论是一种多 要素理论,不仅考虑生产 商品所需的劳动力要素, 还考虑资本、土地等其他 生产要素。
Eil F.Heckscher (1879-1952) 赫克歇尔
3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在劳动丰 裕的国家生产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 国家生产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由于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可以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那么当劳动的相对价格提高(工资提高),美国进口 竞争部门会用相对便宜的资本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 由于资本替代劳动的能力很大,致使该部门生产的 产品由劳动的相对价格提高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变 成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会有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