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伯对桓公问
பைடு நூலகம்
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王者 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 如是,和之至也。
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 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十 亿(百万)的财物,取得十兆(千万)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 动. 九畡之田:无数的良田。 和乐如一:和谐快乐如同一家人。
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八国记事。
《国语》的作者既非一人,各篇作品的写定时间亦有早晚, 有的篇章可能是保留春秋时代的史料,有的则可能出自战国人 之手,因此,全书的风格也有较大差异。总起看来,其艺术成 就虽不及同时的《左传》,但比《尚书》和《春秋》却有了长 足进展,其中不乏精彩之笔。
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 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 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弊:衰败。谗: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慝: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
角犀丰盈: 额角入发处隆起,有如伏犀。 古代迷信以为显贵 贤明之相。丰盈:谓颊辅丰满,皆贤明之相。
史伯对桓公问
选自《国语》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 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 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 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 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 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 而成的。
由于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 应对之辞。《国 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 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前者偏重记事, 后者偏重记言。
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政记言。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史,很 少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事发议论。 《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管促和桓公的论政之语。 《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史记录较为全面、 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公的事迹。 《郑语》则主要记史伯论天下兴衰的言论。《楚语》主要 记楚灵王、昭王时期的事迹,也较少记重要历史事件。 《吴语》独记夫差伐越和吴之灭亡。 《越语》则仅记勾践灭吴之事。
顽童:愚钝无知的人。穷固:不肖而鄙陋的人。
和:矛盾对立和谐。同:强调专一,排斥异已。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 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 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以他平他: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平衡。 裨:增益。 尽:用尽。支:肢 正七体以役心: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 八索:身体的八个部分。九纪:九脏。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 德行。 合十数以训百体 :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十数,人的十个 等级。
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 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 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有方:四方,有字无义。 讲:考察,处理。
剸:同专,专制。
物一不讲:事物单一,就无法比较。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一定 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 会遵从。’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 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 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 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 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 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 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 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 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于是产生了 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 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
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
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这样的话, 就是和谐的顶点了。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 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 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 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 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 则,而专门喜欢同一。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 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