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文始经》中“养气蓄精”的养生之道
作者:萧志才
来源:《现代养生》2007年第12期
《文始经》是道家三经之一。
道家三经:《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
说起《文始经》作者尹喜与老子有一段故事。
尹喜是周朝幽谷关的守护官,尹喜对老子有久仰之心,老子看透了周王朝内乱衰败,决定西游离开周王朝。
一天,幽谷关守护官尹喜见紫气浮关,知道必有圣人来临。
尹喜见老子骑着青牛翩翩而来,喜出望外,十分恭敬盛情款待老子。
老子见尹喜善根慧根上乘,而愿向尹喜传道。
尹喜又请老子著书教诫。
老子著五千言《道德经》。
老子向尹喜传道著书后西去,当老子离开幽谷关后,尹喜千日后与老子相会于成都青羊宫,老子赐号尹喜为“文始先生”,尹喜著书名为《文始经》。
自道教在神州兴起后,庄子封为“南华真人”,尹喜封为“文始真人”。
何谓文始?可以解为文明之始。
尹喜接受老子传道以后,开悟得道,著《文始经》弘扬道法,这也可以讲文明之最高境界吧。
《文始经》是神州最早诠释老子《道德经》的经典。
《文始经》在理论上有突破创新,启导人们认识宇宙与人生规律。
鄙人就《文始经》中“养气蓄精”的炼气养生之道,略谈下列五方面的浅见,奉献朋友们,也只能讲就是抛砖引玉。
一家之言,敬请万家指教。
1.《文始经》讲:“养气蓄精”,“呼吸之道”。
我通天地,天地通我。
“养气蓄精”,“呼吸之道”。
《文始经》讲这八个字,是对“炼气”养生的创新之见。
因为人如不通过修丹道“炼气”,那根本就无从谈“我通天地,天地通我”。
当下,我们首先是要弄明白《文始经》所讲的“养气蓄精”,什么叫“养气”?明朝张介宾(字景岳)著《类经》中讲:“养
生之道,以养气为本也。
”“故善养物者守根,善养生者守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文始经》讲:“呼吸之道”,是抓住了“养生之道,以养气为本也”。
尽管《文始经》只讲“养气”,但是抓住了养气是养生之道的根本,“养气”即是呼吸。
我们再来讲解一下《文始经》“蓄精”。
道教茅山上清派开山祖师魏夫人从景林真人处得到秘藏草稿撰为定本流传于世的《黄庭经》讲:“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蓄气以成真”,“积精”与《文始经》讲“蓄精”,“蓄”与“积”都是积蓄,同义词。
《金丹四百字序言》讲:“以精炼气”。
为“气”与“精”是通过“炼气”而成,所以也可以统称为“精气”。
《黄帝内经》对精气有明白的讲解:“调阴与阳,精气乃光”,我们要十分重视思考“精气乃光”这个“光”字,因为光是“精气”所产生的。
“精气”从何而来?“精气”是从调阴阳而来。
宋朝丹家泥丸真人在《大道歌》中讲:“真阴真阳是真道”,七个字讲了三个“真”字;吕纯阳在《指玄篇》中讲:“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百法王”,讲了一个“王”字;《黄庭经》讲:“通利华精调阴阳”,讲了一个“调”字。
道家内丹学南宗祖师张伯端著《悟真篇》讲“道自
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光月道长开示录》讲:《黄庭经》所讲“通利华精调阴阳”,就是指调阴阳气,调阴阳气即是“炼气”。
什么叫“炼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讲:“炼气即行气。
”《抱朴子》讲:“长生之道在于行气。
”“行气”即是《文始经》所讲“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