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的养生之道朱存明朱存明淮海文化,历史悠久,远古的文化早已湮没于时光的流逝中,借考古材料,我们才得知一二,也只能是补苴罅漏,不成系统。
淮海地区,疆域广大,徐州当为之重镇。
徐州古称彭城,源于尧时封彭祖于大彭国。
彭祖在中国古文化中,源远流长,他以美食与长寿而著称于世。
虽然彭祖的养生术以后成了道教仙学的内容,但从历史和民俗传说来考证,彭祖神话传说中表现了淮海文化重生命,善养生,以求人生幸福的生命哲学。
在相传为汉刘向所作的《列仙传》中,有彭祖传:彭祖者,殷大夫也。
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历阳有彭祖仙室。
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
常有两虎在祠左右。
祠讫地即有虎迹云。
后升仙而去。
遐哉硕仙,时惟彭祖。
道与化新,绵绵历古。
隐伦玄室,灵著风雨。
二虎啸时,莫我猜侮。
刘向的彭祖传,言简意赅,反映了汉时人们对彭祖的认识。
汉以后的多种彭祖传,除了葛洪的多了一些吐纳导引、养生房中等内容外,多以此为本。
今考之古籍,刘向的彭祖传是有其史料来源的。
我国古代文字发明很早,到商时已有能系统记事的甲骨文。
商时并设有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史事。
在孔子所作《春秋》中,记载有彭城。
"(鲁成公)十有八年……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左丘明的《左传》对此有较详细的说明。
据晋时出土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载:(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
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外壬)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器,邳人,姺人叛。
(河(NFDA4)甲)三年,彭伯克邳。
五年,(NFDA3)人入于班方。
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
(祖丁)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
(武丁名昭)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从中可见彭祖所居彭城的记载,彭伯大约为封在彭城的首领。
其它古籍如《世本》、《汲冢周书》、《国语》、《大戴礼记》等也记有彭祖的事迹及族系。
到司马迁作《史记》时,他综合各种传说写到: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
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
摄政八年而尧崩。
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彭祖自尧时皆举用,未有分职。
《史记〃楚世家》把彭祖归为陆终六子中的第三子: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帝喾命曰祝融。
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姓,楚其后也。
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从史书上,可见彭祖事不虚,彭祖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不成问题的。
但彭祖似不应为一个人,而应为一氏族,其在尧时封在彭,以后世袭其封,故古籍记载才绵绵不绝。
彭伯名"寿",反映出彭人善气功养生,在当时为长寿之人,故后人传为可以活近千年的仙人。
如在晋葛洪的《彭祖传》中说:"彭祖者,姓篯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
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衰老。
"这当然成道教仙话了。
除了史书外,在先秦诸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彭祖的议论。
《论语〃述而第七》载:"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道家重生,讲吐纳导引以求长寿,《庄子》一书多次讲到彭祖。
《庄子〃刻意第十五》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逍遥游第一》曰:"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注云:彭祖名铿,尧封臣彭城,历虞、夏至商,年七百岁,故以久寿见闻。
"《荀子》一书中也提到彭祖:"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命则配尧舜。
"这里的"扁",当读为"辨"。
意思是说君子有辨别善的方法,这就是礼。
如果用礼治气养生,寿则不及于彭祖;如果以修身自为名号,则寿配尧、舜,可以不朽矣!《吕氏春秋〃为欲篇》说:"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
"《审分览〃执一》说:"彭祖以寿,三代宜昌。
"《列子〃力命第六》云:"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
"《抱朴子〃对俗卷第三》云:"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
从诸子的著作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从春秋战国迄汉魏晋时代,彭祖都是以长寿者的形象出现的。
彭祖寿达七八百年,这在现在科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彭祖看作封在彭城国的历代的彭伯代代相袭的封号或祖先崇拜,则是很自然的。
在传说中,大彭国人善于养生之道,如摄养术、导引术、服气术、房中术等,通过自我修炼以抵御疾病达到长生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内容之一。
原始社会,医药知识贫乏,加上生存条件艰苦,遇风雨雷电,霜雪寒露,人易染疾病。
有时暴雨倾盆,江河横溢,阴湿壅塞,使人气血不畅,故多疾患。
《路史》前纪卷九说:"阴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阳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
"阴康氏时代,人们对"关节不利"的疾病是"引舞以利导之"。
这种"摇筋骨、动支节"的舞,是对飞禽走兽图腾的模仿。
正如《庄子》所谓"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这种大舞,有时要靠鼓点的节奏。
彭祖之"彭",就是从此而来。
彭,本为击鼓而发生的声音。
《说文解字》曰:"彭鼓声也,从,彡声"。
文字学家认为""为鼓之象形。
彭祖以彭为姓或国,可见彭祖是以鼓为族徽形象的,这是一个善于击鼓而舞的方国。
击鼓而舞有两大功能,一为以舞而通神,增加方国的战斗性,鼓舞士气;二为以舞来锻炼身体,在鼓声彭彭的节奏中,熊经鸟伸,以御疾病。
大彭国的此种风俗,一直到汉时还存在,我们可以从汉画像中看到击鼓而舞的图像,反映的正是大彭国古老的风俗。
云南滇文化中的铜鼓文化,当是东夷文化影响的结果。
我们从铜鼓上的鸟纹、羽人、太阳纹可以找到源于东夷文化的文化原型。
彭祖注重生命本身,讲究养生之道,故以长寿而著称于世。
所以诸子百家及史籍中,留下了其方国养生术记载。
虽然从今天留传下来的资料看,有许多有史以来谈彭祖养生术的著作肯定是伪托,但其精神内涵则是一脉相承的。
彭祖养生术中,表现了中国人原始的生命哲学。
据沛人朱浩熙君编著《彭祖》1一书介绍,彭祖养生术可分为摄养术、导引术、服气术、房中术、烹调术等。
导引又称道引,是中国古老的气功健身法。
远古中国多洪水,阴多滞伏,民杂食而不劳,故多痿厥寒热之病,于是发明了导引按(NFDB5)之术。
李颐注《庄子〃刻意》曰:"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
又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上古无医药,导引按蹻就是原始的医疗体育,彭祖是此术影响最大的实践者。
到春秋战国时代成为流行的疗病保健和养生方法。
后来被道教所吸收,《道藏》中收有《彭祖导引图》、《彭祖谷仙卧引法》等。
传说,古有《彭祖经》,为彭祖养生学专著。
可惜没有留传下来。
彭祖导引术,分坐引和卧引两种。
坐引法如次:导引服,解发,东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掐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2卧引法须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可以除百病,增延年。
详见《道藏》尽字三号《彭祖谷仙卧引法》。
导引术和服气术是相通的。
原始人有一种万物有灵观,认为万事万物中都有一种灵气,人也是由气育化而生,故人有吐故纳新的气息。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气的结果,故有一种气论观。
表现在健身上,便把修身养性、吐纳导引称为"气功"。
葛洪《神仙传〃彭祖》记载彭祖的气功观说:"次有服气得道,则邪气不得入,治身之本要。
""人受精养体,服气炼形,则万神自守其真,不然者,则荣卫枯悴,万神自逝,悲思所留者也。
"汉代古医书《引书》载有彭祖气功之法:春产、夏长、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
春日早起之后,弃水,澡,洒齿、泃,被发,游堂下,迎露之清,受天之精。
饮水一杯,所以益雠也。
入宫,从昏到夜大半,止之,益之伤气。
……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对彭祖服气法有专门介绍。
彭祖曰:常闭气纳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运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其神,不须针药灸刺。
凡行气欲解百病,随所在作念之。
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
时气中冷,可闭气取汗,汗出辄周身则解矣。
这里介绍的彭祖气功,是一种闭气攻疾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又叫辟谷术。
炼气到一定的程度,身体便会自我调整,不思饮食,气巡经行走,哪儿有疾患,气便自攻之。
高级的辟谷者要兼作导引,以意念调动气脉,以攻病灶,百病全消,以达长寿。
彭祖的房中术也是养生术的一部分。
所谓房中,即指房内男女性接触之事。
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告子上》云:"食、色,性也。
"房中术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性保健方法。
彭祖房中术是从延年益寿的角度来指导人们进行性生活。
葛洪《神仙传〃彭祖》中,彭祖与采女讨论这个问题,彭祖说:"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
所以神气导养,使人不失其和;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竞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伤残之期。
能避众伤之事,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
"彭祖认为,男女之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如何交接,应该注意什么呢?彭祖认为,应该交接以时,交接有度,交接戒暴,交接戒滥。
以气候论,当避大寒、大热、大雨、大雪,日月蚀、地震动,均不曾交接。
以人的情态论,当避喜怒忧愁、悲哀恐惧、醉饱过甚等。
交接时间不可过长,过长伤"气";交接不可过频,过频致虚,虚损所寿;交接不可施暴,暴则使气、肉、筋骨、体衰;交接不可滥,纵性食色,淫声美色,犹如破骨斧锯,徒有减年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