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

Inadequate trainingforfarmersandthe low productivityof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ofcountry dwellersin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intheir own countries.
英语则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如英语book表示书的单数;books则表示书的复数。英语陈述句中现在时态单数第三人称(third person singular)要加s;或借助元音互换与辅音互换的方式表示复数,如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或借助错根形式表示时态(tense),如go-went-gone等。再看下面几个句子:
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但汉语的特点没有变,它仍然是表意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康熙字典》收了4.9万个字的汉字。《汉语大字典》收5.6万字。台湾1973年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词40余万条。1960年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收词55万余条。汉字的构词能力强。曾有人作了粗略的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就有200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5472条。据称原计划出版的《中山大辞典》曾包括60余万条。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句子
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
著名汉语学家王力教授说过:“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化整为零。“
所谓分析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如在汉语中,如果孤零零来看,“学习”、“困难”、“危险”这些词,很难判断是名词,还是动词,或是形容词。但在下列片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词性:“政治学习”(the study of politics);“学习政治”(to study politics);“克服困难”(to overcome difficulties);“困难问题”(a difficult problem);“脱离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非常危险”(exceedingly dangerous)。可见汉语词性往往要通过它在句子中的词序或位置加以判别。可以说词序在汉语里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英汉翻译教程》
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一节:英汉语言历史比较
第二节:英汉语言本质比较
第三节: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第四节:英汉词序比较
第五节:英汉语态比较
第六节:英汉词汇系统比较
第七节:英汉词类转化比较
第八:英汉词义比较
第九节:英汉缩略语比较与翻译
第十节:英汉民族思维比较
第一节:英汉语言历史比较
全世界语言共分七大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逊人及盎格鲁人的入侵,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449-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现代英语时期(1500-现在)。英语是拼音文字。由于外来的侵略,英语是欧洲语言中变化最大,词汇成分最复杂,词汇量最丰富的一种语言。《牛津英语词典》有古英语、现代英语的词和成语共40多万条。1976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认为英语词汇已超过50万个。也有少数学者估计,英语词汇总量是100万个以上。
四句用原形“write“,其余一至三句都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还表示“正在”、“写了”,“已经写了”。汉语“写”本身没有词形变化或时间观念,只能借助助词、副词或上下文来表示时间观念。现代英语中,名词已失去了若干“性”的形态变化;形容词也失掉了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性、格、时等方面的一致形式,因此,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就不要求性、数、格方面一致了,如,goldfish(金鱼),history teacher(历史教员);同时句子的词序也逐渐地固定下来,与汉语的句子的词序也基本相似:主、谓、宾,如We drink water(我们喝水)。所以我们称现代英语是正不断由综合型语言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
请看下面句子: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是一个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subject),一个谓语(predicate)。全句共有九个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用五个介词连接起来,而动词只有一个。
句中主语是: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谓语是is compounded。句子指出,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然后用介词短语说出原因:离开城市远,缺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不足。译成汉语:
这样英语句子,其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不是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二)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中,主要采用主谓机制。由于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它是英语句子的轴心与核心,然后要借用名词来表达。而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联系却要借介词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要理解与掌握英语,只要抓住谓语动词就抓住了英语句子的灵魂。在翻译时,对介词要特别注意。因为英语句子的扩展,准确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通过介词来实现的。如:
I amwritinga letter.(综合型)我正在写信。
Iwrotea letter yesterday.(综合型)我昨天写了信。
Ihave writtena letter.(综合型)我已写了信。
Ishall writea letter tomorrow.(分析型)我昨天写信。
同样都是行为动词“写”字,汉语只用一个“写”字,英语只有第
但在现代汉语句子的实际运用中,主、谓、宾型的句子只占少数。大量的句子,却是多动词,如:
马阿姨站在井边上看到了直咂嘴。
或多段句,如:
他把头一伸,见里面只有童少山一个人蹩进去,关上门。
第三节: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一)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农民缺乏训练,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困境。
此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但却有八个名词,六个介词或连词。译成中文时,却用了三个谓语动词。
(三)汉语句子中,动词占优势
汉语动词没有什么形态变化,使用方便,且重于动态描写,所以汉语动词用的多。汉语在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句子结构像一根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来。有人把汉语句子描写成为有如海上万顷波涛,前后起伏,层层推进。请看《红楼梦》中的一段:
第二节:英汉语言本质比较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看,俄语是综合型语言,英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而汉语却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
所谓综合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格、数、时等)。如俄语книга,表示书的意思。属于单数,主格,阴性及名词词类。книги,则表示书的复数。
具体来说,在英语句子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用得多,介词(preposition)也用得多;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然后借助英语特有词汇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clause)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串葡萄似的句子。主干可能很短,上面却结着累累果实。
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桥,爬下山岗又爬上去,经过许多小铺和肉市,又经过一些平房,然后突然朝着一大片绿色草地中止了。
此句属于主谓结构,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runs”,但通过六个不同的介词,把六个名词串起来使句子扩展开来。如果把句中介词去掉,这个句子就不成句,就像一列各车厢脱了钩的火车。又如: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acrossa great black bridge,downa hill andupagain,by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pastsingle-storied homes,untilsuddenly it stopsagainsta wide green lawn.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词汇多是双音词。现代汉语词之所以丰富,词义辨析细微,表意准确精当,色彩形象鲜明,是和汉语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分不开的。如以“生”字为例:求生、谋生、发生、产生、生产、生丝、生铁、生手、生平等。可以与其他字配成150多个词。又如“米”这个字,由“稻”、到“谷”,到“饭”区分得十分清楚。又如一个“达到极点”的意思,可以根据上下文分别用“激烈”、“猛烈”、“热烈”、“剧烈”、“壮烈”等词精确地表达出来。
试比较:
一吨煤用不了一个月。
一个月用不了一吨煤。
三天读一本书。
一本书读三天。
他昨天坐车到郊外。
我昨天到郊外坐车。
在比较下列句子:
一会儿再说。
再说一会儿。
屡战屡胜。
屡败屡战。
但汉语也有一些词尾变化。如词尾“X子”可以指人:孩子、瞎子、胖子;也可以指物:箱子、刷子、椅子;还可以指时间,日子等。类似的还有“X儿”、“X员”、“X们”、“X者”、“X家”、“X了”、“X着”、“X过”、等等。但汉语词形变化比较少,所以说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