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规划方案公示浏览次数:189 作者:交运局发布时间:2016-11-18 16:24一、规划编制背景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0号),结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皖交运[2015]120号)和《关于开展第二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皖运公交[2016]74号)要求。
为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建设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由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的《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设计编制了《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体现国家和省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立足于规划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以优化城乡公交网络、推进服务创新管理为重点,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积极构建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镇)公交三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学发展;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城市客运交通、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
三、规划范围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范围为泾县县域范围,指包括泾县城区及所辖泾川镇、茂林镇、桃花潭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在内的全部11个乡镇行政地域范围,土地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
城市公交规划范围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中心城区范围为重点研究区,建设用地20.13 平方公里。
四、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
其中近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
五、规划目标1、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城市公交方面,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运输系统,以公交优先支撑交通可持续发展,引导土地利用优化和整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各类设施功能完整、网络布局合理、方式衔接紧密的高质量城市公共客运体系,打造便捷公交、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文明公交,成功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满足居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乘车需求。
城乡公交方面,形成公交网络与其他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市公交、城乡一体公交、乡村公交三级网络,实现全县内外交通和城乡交通快速转换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目标,确立城乡公共交通在城乡公交中主体地位,建设完善各级客运站场枢纽节点,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全面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2、城市公交发展具体目标2020年发展目标:•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出行量占全方式出行总量的10%以上,占机动车出行总量的30%以上;•城区人口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到60%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18公里以上;•公共汽车进场率达到90%以上,可同时保障20%车辆进行维修保养;•新建改建主干道物理港湾站台设置率达到100%;•乘客满意度80%以上;•全面建成智能调度系统和企业运营信息管理系统。
2030年发展目标:•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出行量占全方式出行总量的15%以上,占机动车出行总量的40%以上;•城区人口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4标台以上;•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到80%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公共汽车进场率达到100%,可同时保障20%车辆进行维修保养;•城市建成区内设置电子站牌的站点数量占总站点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乘客满意度85%以上;•全面建成智能公交系统。
3、城乡公交发展具体目标(1)、城乡公交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优化完善城乡公交线网结构,实现客运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单次出行直达各乡镇,农村居民一次换乘到城区。
2020年实现80%村村通公交,2030年实现100%村村通公交。
(2)、城乡公交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乡公交网络有效衔接,运输组织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镇村客运公司化率达100%,节能、环保车型得到广泛应用,运营车辆100%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率达100%。
(3)、城乡公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注:含停车及简单的保养功能;配备加油加气站、充电桩、司机休息室等相关站房用地。
镇村公交首末站共规划29处镇村公交首末站,除下表所示的规划规模外,其他首末站不专门规划首末站用地。
为不影响农民的出行习惯,村首末站充分利用现状的场站,现状未设置首末站的村庄可根据镇村具体情况在村委会等公共服务建筑选取不小于300平方米的场站用地,以便车辆停车和掉头。
镇村公交首末站规模一览表七、公交线网规划本次共规划城乡公交线路46条,线路长度共计810.4公里。
其中城乡公交线路11条,线路长度327.7公里,镇镇公交线路10条,线路长度196.9公里,镇村公交线路25条,线路长度285.8公里。
八、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1、公交场站功能及布局原则(1)场站功能公交停保场:是集停车、维修保养、车辆安全检测、办公、加油于一体的综合性场站设施,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司化管理的载体。
公交枢纽站:是多条公交线路起终点站,是各条公交线路之间、其他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之间主要换乘载体。
一般结合对外交通场站(如高铁站、汽车站)、城市大型商业中心设置,设计时既要考虑公交车辆进出站和停车要求,又需满足乘客进站候车、换乘的需求。
公交枢纽同时具备车辆调度、司乘休息、车辆掉头回车、信息发布等功能,是实现公交智能化调度的基础。
公交首末站:在城市公交线网重心之外区域设置,服务公交线路较少,是公交线路车辆调度、司乘休息、车辆掉头回车、信息发布地点,同时也可起到集散客流的作用。
(2)布局原则公交场站布局本着新旧兼容、远近结合的基本原则。
公交场站规划要充分考虑现有公交场站用地、设施,以节省投资、易于实施,并要根据城市土地的开发逐步完善,正确处理好现状与远景之间的关系。
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公交场站规划过程中,用地可能和需要之间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城市主城区。
在规划时,必须根据用地的允许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可行的场站规划方案。
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公交场站,其布局方法也有所区别。
在公交场站规划布局时,必须采用不同的规划模式,体现规划的控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协调结合。
2、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公交干线规划:共规划公交干线5条,全部为近期建设,分别为2路、4路、5路、6路和7路,线路总长62.8公里,总配车数49辆,折合51.4标台。
公交支线规划:为提高城区公交线网覆盖率,满足城区内部居民公交出行,在调整现有2条城市公交线路的基础上,近期新增2条城市支线,远期新增4条城市支线,线路总长77.9公里。
近期线网总体布局:规划2020年泾县城区共有公交线路总数14条,普通公交线路9条,公交专线5条,其中保留现状线路6条(泾中专线4条,海亮专线、高铁专线),优化调整现状线路5条(3路、1路、县医院至丁家桥、童疃至惠康医院、田坊至205停车场),新增线路3条(2017年新增1条,2019年新增1条,2020年新增1条)线路总里程为136公里,总配车数108辆,折合111.9标台。
远期线网总体布局:规划远期城区公交总线路条数为18条,其中普通城市公交13条,公交专线5条,线路总长176.3公里,总配车数159辆,折合172.8标台。
十、公交车辆发展规划结合泾县现状城乡公交车辆数、近远期规划车辆数、现有线路车辆新增、老旧车辆更新、规划公交线路长度、重要程度及道路通行条件等情况,规划近期柴油车辆54台,纯电动车辆35台,油电混合车辆22台,远期柴油车辆0台,纯电动车辆111台,油电混合车辆72台。
十一、智能公交系统规划1、智能公交系统服务目标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公共交通运行的信息化、可视化和安全性,增强公共交通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服、便捷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使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2、公交系统重点规划内容建立泾县智能公交系统,具体包括“一个中心、三个服务系统”。
一个中心即智能公交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三个服务系统即智能公交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公交企业车辆运营调度系统、智能公交政府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系统。
数据中心能够实现泾县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与交通局、公安局等单位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支撑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的所有业务系统。
数据中心建设由县交通运输局主导,协调公安部门、规划、建设、统计部门等其他部门信息平台的数据接口。
智能公交公共服务系统包括公众信息发布和出行信息查询功能。
对外发布的有效信息主要从系统数据库实时获取,然后经过筛选、处理后,形成最终的可发布信息,再传递到各种不同的对外接口,通过电子站牌、互联网、手机终端、LED信息发布屏、热线电话等发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为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相关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6年11月15日至2016年12月15日。
意见反馈部门:泾县交通运输局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局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