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PPT
安排一些高兴欢乐的事情,把愉快的活动列入日程
经常锻炼 患季节性抑郁症者,要经常到户外接触阳光,接触绿色植物,这有助 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霍尔(Hall)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进行了观察,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有 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⑴ 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为亲密距离。(在这个距离,双方都能
学习、工作压力,以及家庭不和、朋友间的矛盾等都可导致抑郁症,甚
至自杀。另外,较大的负性事件,如失业、丧偶、经济困难也可引起抑 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自我治疗方法 —— 抑郁症在始发期或症状不太严重时,可以自我治疗。
抑郁常因惰性而起,行动则是它的克星 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人以帮助,是治疗精神抑郁的良好方式
⑶
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交距
离是1.20—2.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往中,如谈判和商业接
待中多是这种距离。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 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
⑷
公众距离的范围是在3.60—7.60米间,(它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
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它多出 现在陌生人之间,或正规场合,通常公众距离为单向沟通时采用。)
总之,交通拥挤使个体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周围空间 不被入侵,所以它会导致人们的很多负性情感和行为,如攻击性、 暴力和身心健康问题。
十种正常的“异常现象”
疲劳感 焦虑反应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强迫现象
恐怖和对立 疑病现象
偏执和自我牵连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精神病,
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
和行为改变。抑郁症是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病人数占世界人口的 5% 左右,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情感性精神病的
发病率为0.76%。女性高于男性。近几年,中青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
当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基数庞大,在救助、监管普遍不
力的现状下,精神疾病患者失于监护,导致发病肇事、危
害社会的事件时有发生。
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重性精 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和监管仅靠亲属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将 这一群体的救治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投资的视野。
据俄罗斯新闻网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在奥地利公布的 一项分析报告指出,全世界自杀死亡人数超过因军事行动
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
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
健康问题。一般的交通带来的应激后果。调查了682名护士的应激症 状,发现在路上花的时间与应激成正相关。
司机的应激。
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 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
保护功能。
个人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控制他人的侵犯,保护自己免受情
绪威胁或物理刺激的威胁,减少压力。个人空间越大,就越能做好充 分的准备逃离危险刺激。个人空间的保护功能还体现在可以调整感觉
输入,这其实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边界调整功能。个人空间可以作为身
体缓冲区。当处于过分亲密、刺激量超负荷时,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作 为自我保护机制,提高私密性和防止过载的刺激,以维持心理上个人
轻度抑郁症临床表现 轻度抑郁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这类病人在现实生活中 很常见(所以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其中本类型病人占主要比例)。这 类病人由于外表上无异常,忧郁性情绪埋在内心深处,本人不一定会
自我识别,周围人包括自己的家属亲人又无法能理解和认识,常常使
疾病长时期耽误,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本人沉重的痛苦,影响功能 发挥,更重要的导致疾病恶化和无意义原本可避免的轻生行为
国际国内临床研究显示,重大灾难后精神障碍的
发生率为10—20%。
生活中的重要阶段、突发事件等:升学、就业、
人际关系
大学生已成为出现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2004年)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
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
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已占大学生
2007年的《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报告》显示,根据1997年到 2005年的统计,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平均为每年每10万人2.59。以上数
据说明,大学生自杀率明显低于全国人口自杀率,同时,也明显低于
每年每10万人7.5的美国大学生自杀率。
及时干预可大大减少危机发生概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诸多原因中,人际交往不和谐
清楚地看到对方的面部。这种空间距离只出现在特殊关系的人之间,
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对关系亲密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可以感
受到对方的气味和体温等信息。) ⑵ 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
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嗅觉和细微的视觉线索减少,
但双方的接触还是有的。)
【自我统计】
当今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抑郁症。
广义上的“抑郁症”其实指的是一大类心理障碍,我们把它们统称为 “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包括许多不同的障碍,其中主要有:重性抑
郁症和慢性抑郁症。其他有比如,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产褥
期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等。
狭义上的抑郁症是指重性抑郁症
遗传基因方面的因素 药品的影响
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大脑的变化
其他因素,包括吸毒、酗酒等可导致大脑的一些化合物的变动,直接导 致抑郁症
心理因素:主要指一个人对外界的刺激能否应付,应付能力和承受能 力有多大,会用哪些方法适应外界的刺激和打击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心理素质。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一种外界因素,如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
和犯罪而造成的死亡人数。
中国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
中心透露:中国每年因自杀死亡者达28.7万,200万人自
杀未遂。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 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自杀死亡占中国死亡人数的3.6%,并且是第5位最重要的 死亡原因。而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的死因。
有5亿人患有各类心理和精神疾病,占世界人口的10%。预 测未来20年内,包括忧郁症、早发性痴呆、以及智力退化 性的心理及精神疾病,将成为导致人类失能的第二大成因, 将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
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 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 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 至1/4。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美]Gerald Corey著 石林 程俊玲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
陈倩/编著 武汉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丛书
郑日昌
山东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卫生》 《大学生心理诊断》
第一章 绪论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967年,美国健康委员会公布十分之一人患有心理疾 病,二十分之一的人因心理疾病而住院。1985年材料, 12.7%----2460万人患心理疾病。据历史统计, 1859年起 1897年 1926年 1977年 1/535 1/312 1/150 1/100 占0.2% 占0.3% 占0.6% 占1%
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
我国大学生不属于心理疾病高危人群 (2008年)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绝对数
有所增加,但其占大学生总数的比率并没有随之提高。
卫生部《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全国城市人口自 杀率为每年每10万人5.02,农村人口自杀率为每年每10万人9.26
2139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
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
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 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全世界抑郁
症患者的人数已达2亿人”。10年后该组织报告说,至少
人们对密度的主观感觉是受情境因素影响的。
拥挤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拥挤对退缩行为的影响:
拥挤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拥挤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拥挤对任务完成的影响:
拥挤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可概括为:
1、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
2、拥挤导致退缩行为和利他行为减少; 3、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到今没一致的结论,但对 某一部分人来说(如儿童),一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
排在首位
个性很强或是性格内向不合群 激烈的学习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大学生带来压力
心理压力大 “强迫症候群”大学生占60%
全球3000万人患“完美强迫症”
有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 轻微的强迫症并无大碍
强迫症是“怪病”还是“时尚病”?
如何自我减轻强迫症状
【心理暗示】 【纸条提醒】
轻度抑郁症第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内苦外乐”的症状 第二个特点是社会功能下降 第三个特点是出现顽固持久、久治难愈的以失眠为中心睡眠障碍 第四个特点是这类病人意识清晰,仪表端正,对自己疾病有深切的主
观体验
第五个特点是临床表现以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容易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