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安石变法》课件ppt

《王安石变法》课件ppt


1、财政危机——积贫
北宋中期基本财政状况
年度财政收入 6300—6800 万缗
军费 官俸 皇室 祭祀 岁币
年财政支出 约4800万缗 约1200万缗 约720万缗 约325万缗 75万两绢
——摘编自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 (多余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 (多余无事的士兵),三是冗费 (不应支出的费用)。
历史高二年级岳麓版选修Ⅰ 第6课《王安石变法》课件
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3.为挽救统治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 ➢的17年里如何施政改革? 4.一场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变法,最终又 ➢如何演变成令人扼腕的党派与权力之争?
一、王安石其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021,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1042,进士第四名(21岁) 1042—1066(24年)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 ➢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 ➢等官吏 1067,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1069(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48岁) 1077(熙宁九年),罢相(56岁) 1086,病死于江宁钟山 (65岁)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那著名的变法运动, ➢已经过去了58年。
距离司马光废除这些变法,也过去了42年。 距离另一位反对办法的苏东坡去世,相隔了26年。
…… 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殊死搏斗中,于公元1086年同年 ➢去世。 假如他们能够多活些年头,看到41年后——公元 1127年的惨剧,那么,王安石可能会责问司马光和 苏东坡: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变法图强?而身为伟大 ➢历史学家的司马光和大诗人苏东坡,很有可能会 ➢一起痛斥王安石:这一切,都是你王安石惹的祸!
三、王安石变法
(一)富国之法——理财
新法
内容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募役法
以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多少收税
市易法 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均输法
中央采购,哪里东西 便宜就在哪里买
作用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 生产
增加政府 收入
重点解析之 1.青苗法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 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 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 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思考:王安石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什么?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政治危机 财政危机 边患危机
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 改革的内容:
1、序幕:庆历新政
2、高潮: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1010~1063)在位42年
宋神宗(1048~1085)第6代皇帝
熙宁七年(1074年) 京城安上门监门小吏郑侠 画《流民图》敬献宋神宗, 恳请皇帝罢除害民之法。 并在国家近十月不雨的 背景下,发下毒誓: “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 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 以正欺君之罪”
——《帝国政界往事》
二、王安石生活的时代(变法背景)
中国文化的最高峰 北宋时期的文化名人,如今绝大部分已登场: ➢寇准、梅尧臣、范仲淹、晏殊、欧阳修、 ➢柳永、晏几道、曾巩、司马光、王安石; ➢十二年前,比王安石小十五岁的苏东坡和 ➢他的弟弟苏辙,也由眉山来到京城,并且 ➢一举中第,东坡在三百八十八位进士中, ➢几乎名列榜首。
为什么思虑如此完备的方案还会引起争议呢?
阅读下列材料:
1.役钱之多寡以人户之资产为依据,而资产 审定的标准,立法者并未规定,令各地从 所便为法,于推行之余,猾官奸吏便不免乘机 勒索,以致民间骚扰不堪。 2.二分宽剩钱乃为水旱灾歉人户物力不及时 之备者,而施行未久,宽剩钱灾年照出,又 别收头子钱五文,所收的钱亦不尽以用于雇役, 慢慢成为政府之特别收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思考:欧阳修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夏季贷款利于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 而秋季放贷纯粹是为了获取利息。
(苏辙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 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 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邓广铭《王安石》
思考: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
黄仁宇(历史学家)先生感慨:王安石与现代 • 读者近,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柏阳(台湾学者)则为:王安石具有超人的 • 智慧。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作品作者): • 天还没有亮,而王安石起的太早了
欧阳修认为:夏料钱于春中表散,犹是 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 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若秋料钱于 五月表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 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时常 打破法定的限额。 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的 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苏辙
宋朝时期的 中枢权力体系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财政
户 部
枢密院、三衙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 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 政事
门下省






●二府三司,相权三分,皇权加强

一.收精兵
宋 加 强 中
1.杯酒释兵权 2.收编禁军,把兵权分离 3.更戍法,守内虚外
统兵权:三衙 调兵权:枢密院
央 集
夺富济贫
争议: ➢类似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 ➢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 ➢政府的财政收入。
重点解析之
2.募役法
免疫法在实施前论证了两年之久,是一个 考虑的很完善的、一石三鸟的方案:第一, 对于农民而言,出钱不出力,不耽误农业生产; 第二,所有人家一律出钱,比较公道,也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第三,对于社会上的闲散 人员而言,多了一条生路。
二.削实权

1.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的 具
2.节度使
文臣担任
体 措
3.州郡长官 设通判监督
施 三.制钱谷
转运使
2、边患危机——积弱
3、政治危机
宋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 本朝都有。”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总计
景德年间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1233万(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