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新阶段新环境调整适应发展(张会峰)环境的改变与适应一、环境的改变1、生活环境的改变逐渐断开家庭的“脐带”,开始自主呼吸脱离中学的“炼狱”,开始相对自由的作息面临更多的社会活动面临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2、学习环境的改变竞争环境的改变——由“鹤立鸡群”到“鹤鹤成群”二、学习内容的改变——由“3加X”模式到全面学习三、学习方式的改变——由“填鸭教学”到“自主学习”四、学习目标的改变——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调整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自理能力提高自制能力提高自主能力提高交往能力二、对学习环境的适应与调整积极调整心理落差树立自主学习新理念树立全面学习新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确立全面的成才目标思考: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什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德才均备,全面发展“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北大的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精神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
主要区别就在于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不同,大学精神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科学理性:追求真理、发展理性人文关怀:发扬人性、养成人格社会责任:肩负使命、贡献社会北大的精神内涵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办学理念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传承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应当具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感,这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为强国之故而思育人才,为育才之故而广兴学校,此无异驱迫通国人民,以与诸强大争胜,角力于全球大地。
”——京师大学堂光绪重订规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与使命科技文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尚存在差距,当代大学生应当成为科技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犯我中华之心”不死,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强国固土的重任。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
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成才的重要前提,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也难以大有作为。
”“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
”——江泽民“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__•第二讲确立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范(宇文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荣辱观与道德观:道德修养的目标荣:光荣、荣耀、荣誉社会对个体或某群体行为的褒扬与嘉许,反映的是对该行为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同时也包含着行为人对此评价而产生的荣誉与尊严的主观感受。
辱:可耻、羞辱、耻辱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违背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的否定和贬斥,以及个人因自己行为过失或错误而在内心形成的羞愧体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耻不清或颠倒现象在某些人群中存在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崇高”危害祖国被捧为“斗士”服务群众被看作“捞名誉”背离人民被看作“人权”崇尚科学被讥为“书呆子”愚昧无知被奉为“时尚”辛勤劳动被笑作“没本事”好逸恶劳被当作“潇洒”团结互助被称为“冒傻气”损人利己被尊为“能耐”诚实守信被视作“老古板”见利忘义被赞作“聪明”遵纪守法被看作“不开窍”违法乱纪被当成“勇敢”艰苦奋斗被视作“老保守”骄奢淫逸被视作“荣耀”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九重罪”•1生活腐化 6政治的冷漠与投机•2堕落傍款 7学术精神的失落•3玩物丧志 8道德素质低下•4寄生依赖 9生理与心理缺憾•5理性的侏儒(缺乏基本的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八荣八耻”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崇高的价值追求(前四条)和基本的做人要求(后四条)对比“五爱”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四重视角情感基础、道德要求、政治原则、法律规范•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要落实在日常实践中。
•爱心、同情心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和保障。
服务人民造就“大我”一提到服务人民,许多人都会想到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字样和要求,从而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因为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打算、为自己活着才会有竞争心和动力,才会过得好。
真的是这样吗?•倡导无私奉献不是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
“无私”不是不要私利,而是强调索取不应成为奉献的目的和动机。
•其实,这种完全个人化的竞争心和动力如果没有一个更高的价值目标牵引,是不可能持久的,从而也注定人们不可能生活得好。
道德健康的内容•不得以损害他人为自己谋利;•有辨别真伪、美丑、是非的能力;•能够按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实际上,基本的做人素质要真正坚守一生并非易事,或者可以说是相当难的。
•而能真正坚守住也就是圣人了。
其实,伟大来自平凡,伟大和平凡乃至卑下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平凡的人是基本能够按照做人的要求去做事,卑下之人恰恰是在践踏这些基本要求,而伟大的人则是在平凡的做人做事中有更高的价值追求,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坚守这些基本做人原则的勇气和毅力,所谓在平凡中见精神、见境界。
•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
譬如登高,必自卑”。
“崇尚科学”是一个道德命题•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与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___爱因斯坦•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___王选爱因斯坦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所以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一时的成功可能是缘于他的聪明才智•但要获得一世的成功必然是做人的成功全面理解“劳动”的含义•为什么人要“辛勤”地劳动,怎样才算“热爱”劳动?功利的理解能否达到这种状态?•好逸恶劳反映的不只是一般人的惰性、习惯问题,而是蕴含着对人生基本价值取向的不良认知,即没有把劳动当作体现自身创造价值的东西。
•劳动的全部意义就是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价值,又要创造更丰富的自身价值——精神、道德得到更大满足和提高。
而劳动的道德教育意义比劳动的社会经济目的更为重要和基本。
互信与互助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团结互助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核心。
•诚信又是互助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助和团结可言的,有的只会是表面的一团和气和虚伪敷衍的互助,骨子里却是离心离德,都活在自我利益的算计中。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
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为你而鸣。
——海明威灾难产生了,它究竟是我的、你的、还是他的,这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它可能是我们所有人的。
•即使面对坏人我们也没有理由只去抱怨、谴责,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地关心他们。
即使做不到这点,最起码的要理解而不是歧视他们,更不要以恶报恶。
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罪犯,都是后天的各种境遇促成的。
法律与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然而,法律无法保证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是守法者,只有道德上的知耻,才是人们守法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强调艰苦奋斗,既是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也有统贯各种价值追求的意味。
说到底,不论处在何种社会条件下,一个人要实现价值都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侧重点不在¡°艰苦¡±上而在¡°奋斗¡±上。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荣辱观念努力方向和目标•我们虽然成不了圣人,却可以成为君子,成为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
而这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定位和努力程度。
“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所以,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伦用中见境界,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从小我走向大我。
澄清常识误解到底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尤其从道德层面来讲,全面发展与道德高尚是否等同?道德上的全面发展并不像我们以往想象得那么难做,“全面发展”与“做得最好”并不能完全等同,它就是指人要具备最起码的做人素质。
•而这些最起码的做人素质正是铺就高尚人格的基石。
•日常生活的道德养成是人们迈向更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连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奢望他爱别人和人类。
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行不一,缺乏持之以恒的道德坚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