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常识解读】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
1、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
2、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3、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
4、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
5、历史评价: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有立场,有主观性。
例1、 2009年 (上海卷)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例2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例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例4、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②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这一民族政策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钥匙”,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国家的统一。
上述材料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例5、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
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A.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B.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例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第1讲史料的理解与运用一、史料的分类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立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例1.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例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例3.(2008年广东单科,9) 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例4.(2010年新课标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例5、(2010高考安徽文综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例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题)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例2.(2014·四川泸州一模·1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中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
”作者在此想要说明的是( )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能客观地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例1.(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7题)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
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例2.(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例3、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
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C.“台儿庄战役”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例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9题)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
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例2.右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
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例3.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说:“我们所有关于过去事情和情况的信息必须来源于某种证据,这种证据称为史料。
”,“然而我们当中流行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第一手史料……而是来自教科书的阅读、百科全书、故事、戏剧和杂志上的文章。
通行的手册和文章一般由对原始史料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人写的因此它们甚至即使依据最好的第二手的叙述,那至少也是第三手史料。
”材料中鲁滨逊的观点是A.强调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 B.第二手史料是可信的C.原始史料是不可信的 D.流行的历史知识是可信的例4.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例5.就说明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依据最有说服力A.古代的传说 B.古籍的记载 C.屈原的作品 D.学者的解释例6.《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