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屠能农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农业区位论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 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 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J. H.Thünen)首 先提出,他的学说又称杜能农业区位论。他根 据在德国北部麦克伦堡平原长期经营农场的经 验,于1826年出版《孤立国对农业及国民经济 之关系》一书,提出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即 在中心城市周围,在自然、交通、技术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不同地方对中心城市距离远近所 带来的运费差,决定不同地方农产品纯收益 (杜能称作“经济地租”)的大小。纯收益成 为市场距离的函数。按这种方式,形成以城市 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地带 第一圈称自由农业地带,生产易腐的蔬菜及鲜 奶等食品;第二圈为林业带,为城市提供烧柴 及木料;第三至五圈都是以生产谷物为主,但 集约化程度逐渐降低的农耕带;第六圈为粗放 畜牧业带,最外侧为未耕的荒野。杜能学说的 意义不仅在于阐明市场距离对于农业生产集约 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类型)的影响,更 重要的是首次确立了土地利用方式(或农业类 型)的区位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
4.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研究理论与方法
4.1.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流派 4.1.2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肤浅经验论
城市空间是由居民、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以及物质实体空间组成,它是人类的主要聚居
地,也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反映。城市生活的人类行为和目的,
赋予了城市空间丰富的含义,不同的人们行为场所构成了多样的城市空间。在这一空间
2)社会生态学派
社会生态学派与景观学派相对,其代表为芝加哥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古典经济理论
的影响较大。该学派认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在各种人类话动的竞争中逐步出现了有空间特 色的结构。生态学派提出了一些对城市理论体系有意义的概念,但是,社会生态学派把人 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传统的影响。
中,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特征人群的汇集地,也是个人交往的主要空间,
是外部力量和地方影响的冲突点。由若干个邻里单位构成了更为复杂的空间形态——城
市社区。城市空间的社会学特征导致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
第二主观论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理论与方法: 深入经验论 第一主观论
深入主观论 辩证主观论
1)景观学派
景观学派对城市地域的研究最初是通过外部观察开始的,这集中表现在城市建筑物、广场、 道路、河流等的空间配置类型已成为理解城市地域的首要问题。城市的形成基础和发展阶 段不同,其形态与土地利用结构也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可以认识不同城市之间的异同。另 外,建筑高度和建筑材料、城市色彩、城市道路网形态也是分析城市景观的一些重要指标。
芝加哥学派
1建筑学科 2经济学科 3传播学科 4社会学派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 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 加哥学派对新兴芝加哥城市 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 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 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 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 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 究的特征。托马斯和F.W.兹 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 在欧洲和美国(1918~ 1920)是该学派最有影响 的代表作。芝加哥学派对人 文区位、邻里关系、人口、 种族、犯罪、贫民窟等问题 的研究,是都市社会学研究 的范例。这一时期芝加哥学
城市地理学研究:主 要从城市土地利用方 面考察;外观上研究 城市所谓的景观论方 法。虽然考察了作为 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果 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但没有涉及到作为城 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 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以城市地域社 会为对象、说 明城市形成发 展的机制的社 会生态学方法。 但是社会生态 学方法过于把 人机械化和一 般化看待。
对后来美国社会学研究方
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
古典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 《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 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 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 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 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 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 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 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 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注重人类主 观行为的行 为论方法。 只强调人类 活动的主观 因素,忽视 了制约人类 活动的各种 客观因素。
最近的城市地域 研究又发展到考 虑产生人类活动 各种社会制约的 政治、经济制度 的结构主义方法, 以及考察各种制 约条件,动态研 究人类活动的时 间地理学方法。
4.1.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流派
派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帕 克等人著的《城市──对 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 (1925)、《都市社区》 (1926),伯吉斯的 《家庭──相互影响的个 性之统一体》(1926), 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 种生活方式》(1938), H.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 贫民窟》(1929),F.R. 思雷舍的《团伙》 (1927),等等。芝加 哥学派的经验社会学方向
3)区位论学派
屠能农业区位论是用接近性和地价负担能力等主要概念来说明同心圆土地利用模型的形 成机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则认为:合理购物行为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
大化的企业家,这两者的合理化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中心地等级体系。区位论学派的发展与 计量地理学的兴起直接相关,即与当时数学模式、统计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的普及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