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经三首练习与解析21、在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匪我愆.( )期,于无良媒。
(3)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答案】(1)méng (2) qiān(3) dān(4) shì2 与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望风披靡.。
C.豪华奢靡.。
D.靡靡..之音。
【解析】A.无,没有; B.倒下; C.浪费、奢侈;D.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答案】A3解析下列加点的词或成语。
(1)言笑晏晏..()(2)二三其德....()(3)夙兴夜寐....()(4)信誓旦旦....()【答案】A.欢乐的样子孙; B.三心二意,前后行为不一; C.早起晚睡; D坚决发誓,显得很诚恳的样子.2指出下面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通(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 )【答案】A.“说”通“脱”;B“泮”通“畔”;C“于”通“吁”;D“爱”通“”3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此诗采用的手法是。
【解析】诗歌开篇通过描写“蒹葭”“白露”引出所要吟咏之事,故为“托物起兴”手法。
【答案】兴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练习。
上山采蘼芜①无名氏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妹。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②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
织缣日一匹⑤,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古诗无题,以首句为题。
蘼芜,香草名。
②閤:旁门、小门。
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
④素:白色的生绢。
⑤匹:长四丈。
1.下面几句子的释义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正。
(1)新人虽言好:新人虽说性情善良。
(2)手爪不相如:手和指甲比不上故人。
(3)新人工织缣:新人的工作是织缣。
2.“长跪问故夫”以下是不是有对话?如果有,请一一标明,如“××……××”系××所说。
3.写一段话,说说你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
参考答案1.(1)ד好”的古义是美。
(2)ד手爪”,借代织布技术。
(3)ד工”,善于。
2.“新人工织缣……不如故”是故夫后悔语。
全由对话组成。
3.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地位,随时都被丈夫遗弃的可能;也揭露了男人喜新厌旧的心理。
延伸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任务1~3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节选自《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节选自《诗经·伐檀》)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女”通“汝”B.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干:河岸C.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廛”通“缠”D.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同“君子好逑”中“君子”【解析】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君子”是对剥削者的称呼,译为“大人先生们”,指剥削者。
【答案】D2.对这两首古代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莫我肯劳”是否定句,“我”作“劳”的宾语。
B.《硕鼠》表面言“硕鼠”,实际上揭露统治者,这里是“比”的手法。
C.《伐檀》这个诗节与《硕鼠》一样也是采用“比“的手法。
D.《伐檀》反映了被剥削者对于剥削者的不满。
一、二句写劳动者伐木,第四句以下写伐木者对不劳而食的君子的冷嘲热骂。
【解析】《伐檀》侧重铺叙,应是“赋”的手法。
【答案】C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永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2)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答案】(1)快乐的城郊,快乐的城郊,谁还会永久地哭泣呢?(2)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们的庭院里挂着那么多的小动物呢?(“狩”和“猎”通义)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节选自《诗经·蒹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bì)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jǜn)至喜。
(节选自《诗经·七月》)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苍苍:茂盛的样子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这个人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流火:形容太热,像流动的火球D.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
觱发:寒风撼物的声音【解析】C.流火指火星偏西向下行,不能望文生义.【答案】C2 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先写蒹葭,后写伊人,是“兴”的手法。
B.《七月》注重铺排,是“赋”的手法。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译文是:沿着弯曲的沙道向上游走去,道路又难走,又遥远。
D.“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译文是:我和妇女、孩子一起劳作,还要把饭送到农田。
【解析】D.妇子就是妇女。
【答案】D三、阅读下文,完成1~6题向雄重义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
父韶,彭城太守。
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
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
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谴系雄于狱。
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而葬之。
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
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尸,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
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
时吴奋、刘勤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
雄不得己,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
帝闻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今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落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
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
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
齐王攸将归,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
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
”帝不纳。
雄固谏许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晋书·卷二十八》)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雄初仁..郡为主簿初仁:开始做官B.若复相容..,其如王法相容:互相宽容C.帝甚悦,与谈宴..而谴之谈宴:谈论宴饮D.古之君子进人..以礼进人:引荐人【解析】B项中“相容”应理解为“宽容你”,其中“相”句中根据上下文义,不能理解成“互相”,在此句中应是偏指一方的代词。
解释为“你”【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又以少谴系雄于.狱得复见将军于.此B.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C.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解析】A.于:介词,“在”;B.①既:副词,“已经”;②既:连词,“又”;C.再:数词,“两次”;D.所:代词,“……的”。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哭之.尽哀称代前文的”太守王经”B.当时岂先卜其功能罪而后葬之.哉称代前文的”钟会”C.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 称代前文的向雄不与吴奋和刘毅交谈之事D. “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称代前文向雄的观点【解析】B项中”之”应指”先王所掩埋的有罪的人”.【答案】B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向雄重义的一组是( )①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②会死无人殡敛,雄迎丧而葬之③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④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⑤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解析】第④句说明向雄耿直地说出对吴奋、刘毅的厌恶之情,第⑤句是陈述皇帝对向雄的赏赐。
【答案】C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雄殡敛安葬钟会以后,文帝司马昭非常愤怒,欲以国法处罚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感化而殡敛他,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我没错。
”B.向雄任黄门会佳郎时,因以前与吴奋、刘毅有旧怨,现在虽然在一个部门就职,仍然互不理睬,武帝知后,下令向雄恢复君臣之间的友好关系。
C.泰始中,皇帝赐钱二十万给向雄,咸宁初年,向雄进入朝廷担任御史中丞,后来又升为侍中,随后又调出京城担任征虏将军。
D.针对齐王打算回到封国之事,向雄多次极力皇帝进谏阻止,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向雄建议,而且还把他贬出京城,后来向雄因此郁闷而死。
【解析】D项中“而且还把他贬出京城”原文没有此信息,原文只是说“帝不纳。
雄固谏以忤旨”,其中“不纳”“忤旨”意思只是“触犯了皇帝”,并没有说“把他贬出京城”。
【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钟会躬为叛逆。
(2)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答案】(1)现在钟会自己成为叛党逆贼。
(此句重点考查“躬”,在此应理解为“亲自”“自己”)(2)殿下如果仇视他的尸骨把它弃在荒野,成为将来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了吗!(此句重点考查“捐”“中野”和“资”“惜”,“捐”应解释为“捐弃、抛弃”,“中野”意思应理解为“田野、原野”;“资”在此句中应理解为“凭证”“口实”,“惜”应理解为“令人惋惜”)【参考译文】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刚做官就担任郡中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等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全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力曾经无故鞭打向雄,等到吴奋代替刘毅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向雄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中征召出来当官从事,钟会死后无人殡敛下葬,向雄迎丧并突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
现在钟会自己成为叛党逆贼,你又收敛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过去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评价他们的功过而后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执行,按照法律已经处理了钟会。
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