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

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愤怒情绪..

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点以及家长应对方式研究摘要:愤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与个体的动机取向存在关联性。

本文主要剖析了幼儿的愤怒情绪,青少年愤怒发生及表达特点,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等,初步探讨愤怒情绪在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中的特点,作用,和如何对待等方式。

关键词:愤怒,青少年,情绪特征愤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一种基本情绪,总是和悲伤、痛苦等情绪一起被归为负性情绪。

你的愤怒可能显示了你没有正面对应你的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情绪问题,它可能是一种信号,揭示了你的某些需求和欠缺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对自己价值信仰妥协过多,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从其他人能理解的方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愤怒和需要,同时,放弃愤怒并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情绪健康的标志。

对于青少年来说,愤怒来源可能产生于父母早期教养的冷漠与忽略,或者是不能够均爱子女只喜欢自己兄弟而发生的,也可能是因为父母早期教养的反复无常或者滥施愤怒,都可能造成青少年和儿童的愤怒,而撅嘴,愠怒,默不作声,常常是其发泄的方式。

之所以如此表现情绪,正是因为他们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被阻止表达愤怒的情绪,正如我们同样被阻止,而不能表现出其他所谓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悲伤,内疚或者嫉妒。

事实上该文试图通过青少年和儿童的愤怒讨论,来探讨一种如何有效控制愤怒情绪或者是健康地将发怒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一.暴力并不是我的本意—浅谈幼儿的愤怒情绪一位妈妈如是说:“孩子明明拥有了不同神态的奥特曼却还是哭闹着索要新的,我恼火了,强行抱着孩子往家走,到家后孩子很愤怒,用拳头打我,摔家里的东西,晚饭都不吃,后来奶奶又把玩具买了回来才收场。

我知道这样不好,但如果不满足孩子要求,就无法化解孩子的愤怒情绪,我该怎么办?”当孩子达不到目的而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通常会大哭大闹扔玩具甚至打人。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愤怒等同于干坏事与捣蛋混为一谈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予以责罚或者强制性地加以扼杀。

实上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一是由于引发孩子愤怒的缘由没有化解反而使孩子更愤怒;孩子会抱怨大人对他们不理解感到委屈进而导致与大人感情上的疏远给孩子心灵留下创伤;三是如果孩子在家长的威慑之下屈服。

他当时不敢再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愤怒,今后孩子如果遇到引起愤怒的事件会逐渐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愤怒情绪指向自我。

一般来说,造成幼儿愤怒情绪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四点:(1)父母管制方式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而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实现不到的目标较容易以一种愤怒的方式表达不满。

(2)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

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

他也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帮助他,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

孩子天生是渴求温情和友善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认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中。

他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引起父母和亲人的注意: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3)孩子的愤怒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当孩子感到处境危险,或经常独自一人、无人做伴,或见到别人受到伤害,都会强烈地感到恐惧。

在这种时候,由于过度惊恐或为恐惧所压倒,他们几乎无法抗争。

他们会退缩、发呆,或默不作声以求逃生。

这些骇人的时刻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记。

在脱离危险后很久,他们仍会感到恐惧。

他们的恐惧既来自于那件他们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来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动处境的体验。

(4)孩子的愤怒有可能是掩盖着对不公的抗议当孩子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受到了委屈,他会很愤怒。

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任由他的愤怒爆发出来,听他说些什么,看他是不是有道理。

如果愤怒的人得到倾听并得知有切实的补救方法,事情就会迅速了结,情绪也随之归于平静。

因此某天,你忽然发现孩子在家里故意扔东西,故意破坏家里的物品,这时,你不必紧张,也不必愤怒,因为这通常是孩子碰到挫折、委屈或愤怒时的表达方式。

孩子在没有学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之前,只好以敲、打、摔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这时,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这种失控表现,停下忙碌的脚步,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提供正常的泄愤渠道。

二.青少年的愤怒发生以及表达特点:一份研究表明从某省普通中学抽取样本452名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 19岁之间; 其中男生189名, 女生263名。

由2 名经过训练的编码员对被试描述的愤怒事件起因的分类标定, 最终确定了12种愤怒诱发因素。

比较愤怒诱发因素的性别差异,。

男生报告的与伤害有关的愤怒情绪多于女生, 而在多种诱发因素上, 女生报告的频次都多于男生。

而在频度方面62. 6%的学生近期内经历过愤怒事件。

在一周愤怒高频发生的学生占16. 5%, 愤怒发生频率达到 1 天 1次或多的学生有3. 2%。

在方式方面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被试报告的实际使用某种表达方式的频次低于想要使用的表达方式, 但在说脏话、自己伤害自己,皱眉表示不高兴 3种方式上, 学生报告的实际使用频次高于想要使用这些方式的频次。

然而另一份研究采用0-3共四级自评问卷,4 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2 个因子:对已排除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者入组年龄均为16~18周岁,62 名抢劫、伤害、扰乱治安等暴力犯罪者,55 名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者和100 名普通高中生进行对照研究。

表明青少年处于情绪和人格特征形成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可能与不良的愤怒情绪特征有关,而愤怒情绪表达和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则对暴力和犯罪行为可能具有直接的影响。

以上两个图表揭示了暴力犯罪组在状态愤怒、特质愤怒和愤怒外投表达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犯罪组和正常组,而在愤怒控制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其余两组;非暴力犯罪组则在愤怒感觉和愤怒性情上的得分高于正常组。

青少年暴力组和非暴力犯罪组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差异不明显,而与正常组相比,两个犯罪组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上均低于正常组,而父母的拒绝否认则高于正常组。

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一般同龄人非暴力犯罪更容易体验到愤怒。

更强烈的通过身体和语言表达愤怒的愿望。

教养方式上,父母对子女缺乏关爱和理解,更多采用拒绝和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等负性教养方式,子女有更高愤怒情绪并通过特点情景向外表达。

三.愤怒背后的那些情绪(1)恐惧。

很多人认为青少年的愤怒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同一种情感的不同方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或战或逃的反应机制,正是环境因素决定了你将你的情感转化为恐惧,要么转化为愤怒。

恐惧往往是隐藏着的愤怒,青少年习惯用愤怒来应对那些明显给他们带来的饿恐惧感的可怕环境。

(2)悲伤。

大部分人会认为哭泣或者感到伤悲是脆弱的体现,然而实际上青少年的愤怒也可以同样掩盖着悲伤,但如此就可能严重地削弱了自己与他人亲切真诚的交往能力,强硬的外表可能掩盖着悲痛,但同样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最终丧失袒露胸襟展示情感的能力,为了拆除隔断与他人,表面的你与真实的你之间的防御墙,必须允许自己感到悲伤,也正是如此,青少年通过愤怒情绪表达出咽在肚子里的泪水。

(3)愧疚。

每当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能力挽救某些人或者事,愤怒也常常被青少年利用来掩盖和低档愧疚。

起初他们会感到十分愧疚,但他们不会常常如此愧疚并承担责任,而是转而责备其他人事,从而也会促使你通过承认错误,或修补造成的伤害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

(4)羞耻。

对于脾气火爆者,责备他人或者自责者而言,羞耻常常是激起愤怒最通常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羞耻激起了隐藏,退缩或者消失了的愿望,我们必须通过指责攻击他人,或者将其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行为来达到这份情绪的释放。

唐纳德内桑森《羞耻与骄傲》中这样描述道:“最初产生的羞耻感通常会在后来生成愤怒,一种充斥着耻辱的愤怒,试图暂时从低落的经历和羞耻感受中缓过气来,当羞耻明显带有或真实或想象的不赞同他人内容时,这种愤怒矛头则会轻易对准他人。

”尤其是自尊心层次较低,感到自己一文不值,以及感到自己比他人低下,卑劣,不受欢迎,异于平常的自我怨恨的青少年,愤怒是他们用于低档羞耻感最常见的方法。

而正是这样,耻辱常常是严重体罚,情感虐待,漠视,抛弃之后的结果。

这些不公正的遭遇给孩子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你是无用的,不受欢迎的,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孩子,而长久忍受类似的羞耻会转变为愤怒以宣泄心中的积怨,他们极度敏感,极具戒备心,频频发怒,并率先对他人发起攻击,只不过是隐藏极易受伤的自己,并宣示:“我将要证明给你看,我不是一团废物。

”而这种证明的方式就是愤怒的情绪。

四.如何化解幼儿和青少年的愤怒情绪儿童方面:首先,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愤怒表示理解用身体的接触如拥抱(爱抚等来安抚发怒的孩子并告诉孩子你的心情我理解你一定很生气。

这样让孩子感觉你和他是一个阵营的使他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然后请孩子把引起他愤怒的事情讲出来从而让他把愤怒情绪表达出来达到消除愤怒带来的伤害和紧张的目的。

其次愤怒总是因为某人或某事妨碍了孩子导致的。

因此要耐心了解孩子愤怒的原因根据孩子产生愤怒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

最后,给孩子适当宣泄愤怒的机会家里可以准备一些软玩具让孩子在愤怒的时候可以恣情敲打以宣泄。

其他方式:举办家庭活动。

如睡前故事会、周末娱乐会、星期天的郊外野餐,参加体育锻炼。

青少年:(1)由于之前分析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愤怒的多发地, 同学和家人是愤怒的主要对象,因此,青少年与家人之间的愤怒也特别值得关注, 它与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增加有关。

青少年与父母期望的背离、青少年自主追求与父母控制欲的矛盾 , 以及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共同面对的升学压力是导致亲子冲突频发, 家庭中愤怒增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 做好亲子关系辅导, 加强亲子沟通, 对于促进青少年的情绪健康和学习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分析学生报告的愤怒诱发因素, 其中有直接的环境因素, 也有内在的认知因素。

愤怒的属性不一定就是消极的。

面对青少年的愤怒, 教育者要分析其中蕴含的积极动机, 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 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3)青少年高频愤怒者的比例较大--如果学生每天都有愤怒事件发生, 即说明这部分青少年一直处在非常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其冲突始终存在而无法消解加强青少年情绪疏导。

【参考文献】﹝1﹞(美)贝弗利·恩格尔(著),吕亚萍(译)尊重你的愤怒,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2﹞陈翠,张红静《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 2010年6月﹝3﹞邵阳,谢斌,乔伊《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年12卷﹝4﹞高越洋,《浅谈幼儿的愤怒情绪》沈阳师范大学心理月刊 2010年5月﹝5﹞刘慧军,朱丽雯《青少年愤怒情绪的发生及表达特点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月卷﹝6﹞朱阳,刘少英《如何化解孩子的愤怒情绪》家庭生活2007年4月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