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87-88页第一个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教具、学具:
调查自己去年的身高,测量身高用的软尺,小组身高增长数据表格,空白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教师播放课件:婴儿——幼儿——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
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50厘米-97厘米-123厘米-135厘米-141厘米。

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再到现在,身高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1:身高不断地增长着
师:从二年级到三年级,身高增长了多少呢?
预设:增加了6厘米。

师:怎么算出来的呢?
预设:用现在三年级的身高减去二年级时的身高。

2.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师板书课题:谁长的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

(师随生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师: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

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

(师板书:调查)
师:那怎样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呢?
预设: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现场测量一下。

师: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

(师板书:测量)
2、小组测量,收集数据。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收集数据的方法,那现在我们就小组内开展统计活动,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师出示小组统计活动要求:
⑴测量出每个同学现在的身高。

⑵调查每个同学去年的身高。

⑶算出每个同学身高增长的厘米数。

⑷填写小组身高增长数据表格。

3、汇报交流数据,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员身高增长情况。

师:听了刚才的交流,你能知道我们班全体同学身高增长情况吗?
师:怎样就能够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预设: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一下。

课件出示统计表:
三年级四班学生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
讨论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预设:根据学生身高增长情况,分5类统计:增长6厘米及6厘米以下,增长7厘米,增长8厘米,增长9厘米,增长10厘米及10厘米以上。

学生按照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并填写表格,选一组投影展示。

4、用条形图整理数据。

师:为了让同学和家长都更清楚地看成我们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怎样整理?
师点拨:在数学上,用条形图的方法来表示、描述数据更加直观。

师出示空白格子图,让学生用涂方格的方法尝试着把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来。

同桌合作,涂条形图。

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师课件展示涂格过程,生成规范的条形图。

师:你觉得用条形图来表示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预设:可以一眼就看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

师小结:在数学上,整理数据的方法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条形图。

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更直观更清楚。

整理数据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

5、分析条形图数据。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条形图,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我发现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多,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少,说明了什么等等。

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情况?属于高的,就赞赞他将来可以当篮球运动员,或者介绍自己为什么长得那么快;如果属于矮的,可以让学生给他建议,比如合理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师:与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呢?
师引导学生总结:这就是用条形图整理数据的好处,可以通过条形的长短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板书条形图的特点:能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多与少。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体会测量获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师:成长过程中,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增长,比如我们的头围往往决定着脑容量的大小。

头围是指绕头一周的最大长度,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全班同学的头围情况吧。

第一步,帮助同位亲手测量头围,巩固通过测量获得数据的方法。

第二步,直观描述数据,涂格并完成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给出正常头围范围,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体会调查获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涂一涂。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新的收获?指名说一说。

(师随生说补充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师强调: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固然重要,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学习的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那么你就取得了真经,在学习上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2.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大家想想看,条形统计图除了设计成竖条状的样子,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呢?(横向)你会把竖向的条形统计图改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吗?
板书设计:
谁长得快?
认识条形统计图
调查去年的身高
测量现在的身高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亮点:
(1)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可操作活动。

教学中,我尽量放手,让他们大胆地想、充分讨论后并测量,学生能够解决的有能力探究出来的,老师不包办代替。

如收集学生们自己的身高增长数据时,让学生以小组方式亲身感受测量获得数据的方法,对于自己测量出的真实又新鲜的数据,学生更有成就感,从而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注重学习过程的环环相扣。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先是放手让学生运用画“正”字这一学过的统计方法完成统计表,再从统计表的不直观过渡到更为直观形象的条形统计图。

恰当的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于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使用建议: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和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3.需破解的问题
低年级中,统计方法比较容易教学,但统计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形成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我需要破解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