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八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一课《文学的繁荣》全套教案

广东省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八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一课《文学的繁荣》全套教案

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和严密性不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还需教师在课堂上以典型的材料积极引导。

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补充大量原始史料,设置多个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

=四.教学内容分析“文学的繁荣”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本课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三个方面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

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介绍了19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而这些流派在19世纪以来的美术、音乐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均有表现,这些流派就是一条线索,使本课与本单元后两课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教学媒体及资源的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补充相关文本资源六.教学思路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些了解,这对教学有一定帮助,但本课内容与语文课联系很多,很容易上成文学欣赏课而失去历史课的本质。

三大流派,六种类别,二十位作家使本课内容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很大,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识记本课知识点并能加以运用难度更大。

因此,本课重难点设定为三大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突出历史课的特点。

对于繁杂的内容,将学生分为四组合作探究,分别负责搜集整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苏联文学与亚非拉文学的相关资料,由学生对各组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进行介绍,每位作家及作品的介绍由一名学生负责,时间半分钟左右。

新课内容结束后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本课知识。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强化对本课重点的认识。

课堂小结在深化知识的同时将本课重点精简化、趣味化。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在2012年获奖,他手里拿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章,也就是第一幅图片。

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历史上还有哪些文学流派?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特点和代表作家及作品?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将会得到解答。

本单元的题目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所以我们的学习从19世纪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开始。

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一种特点?(3)代表根据事先分组,由该组学生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介绍时用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观察上面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使浪漫主义文学成为人们新的精神寄托。

可是,浪漫主义解决不了任何社会问题,它最终被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所取代。

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了。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特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一种特点?(3)代表根据事先分组,由该组学生介绍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介绍时用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观察上面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变得丰富多彩,文学作品的创作也不例外。

现实主义文学还在发展,但它已不再像19世纪那样是文坛的主流。

3.20世纪的世界文学(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根据事先分组,由该组学生介绍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介绍时用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2)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

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

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②特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一种特点?③代表根据事先分组,由该组学生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介绍时用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④探究观察上面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3)苏联文学根据事先分组,由该组学生介绍苏联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介绍时用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4)亚非拉文学①特点亚非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长期以来处于封建状态,近代以来又大多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使许多亚非国家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这一切为亚非各国的民族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各国的民族文学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了亚非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深刻矛盾的主题,反映了亚非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自由和民主的迫切愿望。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拉美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以空前的规模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浪潮,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反映。

——刘炳范《外国文学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20世纪亚非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上述特点?②代表根据事先分组,由该组学生介绍20世纪亚非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介绍时用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观察上面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20世纪亚非拉文学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课堂巩固四组学生每一组轮流向其他小组提问本组的知识点,由另外三组抢答。

最后总成绩最高的小组为本节课学习的优胜小组。

课后作业判断一部自己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并给出理由。

课堂小结文学作品是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融进了作家的理想、愿望和感情,融进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处在同一时代的作家在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和创作风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形成的派别就是文学流派。

作家的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和创作风格与时代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同学们今后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欣赏故事情节以外,还可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作品的风格、流派,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部文学作品。

五.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