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19
3、特点: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 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 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
同昭穆者,虽百世尤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则云 族人 ——《颜氏家训》
思考:小农经济的特征
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 分散性 封闭性 脆弱性 落后性
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已懂得灌溉、除草、沤
肥、治虫等技术,农作
物种类更加丰富,开始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
走向定居。
春秋时期
铁犁牛耕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 耕技术推广;铁犁牛耕是中国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促进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1展0
2、耕作方式演变 3、生产模式演变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
--经济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是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基础
1
必修二 经济史
主要方面: 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反映生产力发展 二、随生产力发展,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不断变化 三、与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
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 具体内容:
2
必修二 经济史
知识层面: 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影响
主要原理:
3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4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5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6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采集文明 农耕文明
7
1、起源
古之人皆食禽兽 肉。至于神农,人民 众多,禽兽不足,于 是神农因天之时,分 地之利,制耒耜,教 民农耕。
——《白虎通》
8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诗·周颂》“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末 “耜耕”“石器锄耕”
千耦其耘 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小农经济
11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土 粮食种植 水
人地矛盾
思考:你认为该从那几个方面去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精耕细作 12

何谓精耕细作?
•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 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
• 甲说:“它是一幅传统意义上农村田园和谐爱 情图,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 自足 。”
B 小农经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23
• 美国著名学者黄宗智先生于1985年和1990年 分别刊出了他的两部经典性著作:《华北的小 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及《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 与乡村发展》。在这两部著作中,集中探讨了
以下问题: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 评价:
黄宗智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思考:“P4历史纵横” 体现碳出化中稻谷国早期 农业(起源)的哪些特点? (河姆渡遗址出土9)
2、耕作方式的演变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 荒后播种;由于地力下降 不得不经常迁徙。
耒耜发明,但缺乏施肥、
原始社会末
灌溉,仍需迁徙;商周
“耜耕”“石器锄耕”
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 但其小规模生产和简单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明清)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A 安定的社会环境
B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建设的发展(生产力) C 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不利: A 天灾人祸(暴政、战乱、土地兼并)
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
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等等
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
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13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 技术
灌溉 工程
生产
精耕细作
工具
目的
耕作 制度
时间 精力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4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
20
小农经济
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 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 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 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 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 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 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 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 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骨耜 青铜镰 铁农具
耦犁
曲辕犁
耙 耱
翻车
筒车
趋势:1)材质:石器—青铜器—铁农具。2)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3)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4)劳作方式:集体劳作---小农经济
认识:1)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2)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16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农用动力革命,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汉代逐渐普及)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漕渠、白渠、 一年一熟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完善)
翻车 筒车
宋朝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15
问题:依据下图,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提示:可 以材质、耕作技术、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18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从 “千耦其耘”到一家一户的 小农经济?
材料 :随着铁农具的出 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 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打破 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 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 体生产形态过渡, ……“男 子力耕,“女子纺绩。
千耦其耘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小农经济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小农经济?
21
评价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积极: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社会发展经济基础;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进步; 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
22
◆评价: 积极: 基本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