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

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


元明清时期
王冕(1287年一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 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 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 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 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 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 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 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 诗》等。
吴道子--画圣
仕女图
隋唐绘画风格
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 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 高峰之一。
概况 隋唐两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特别是大唐帝国的前期阶段,版图广阔, 国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 质基础。唐王朝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各民 族团结,并与中亚、印度以及朝鲜半岛、日 本列岛等地区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广泛而深 入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文化艺术有了长 足的进步,丰富多采的绘画正是在这样的社 会条件下出现的。
南宋--《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 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 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 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 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 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张择端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 开封),后习绘画。后“以失位家居,卖画 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 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其 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 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张 择端[2],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对于张择端 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 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
展子虔----唐画之祖
隋代杰出画家,曾在洛阳长 安画过许多壁画足迹遍布大江南 北,他的《游春图》是我国保存 下来最古老的山水画之一。他与 顾恺之,陆探微,郑法士并为四 大家。
用笔细劲有力,描绘贵族春游场景
阎立本----丹青神化
他师从郑法士,绘画水平达到很高 成就。 著有《步辇图》,《历代帝王 图》。 他也有超高的政治才能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 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 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 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 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 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 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 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 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 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 的宝贵历史资料。《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 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 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画 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 下来。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 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 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 突出。
徐渭存世有多幅《蕉石图》可见他对 于这一题材的偏爱。蕉石更便于发挥 他大写意水墨的特性。隆石纯以水墨 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石后芭蕉, 间以梅竹,相互映衬。渴笔潇洒灵动, 逸气豪发。图右上自书七绝一首: “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 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 青藤漱老墨谑。”
Hale Waihona Puke 郑板桥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 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 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 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 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 清润洒脱,生气盎然。 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 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 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 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 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 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 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 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 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 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 称板桥先生。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 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为康熙 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 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画擅花 卉木石,尤长兰竹。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 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 何。为人疏放不羁。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 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 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 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宋代时期绘画风格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 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 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 了现实生活。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 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宋代绘画艺术技 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 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 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 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日益增强了其从思 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元明清时期绘画风格
明清的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 大发展。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 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绘画中的木版插图和木版年 画相应也得到蓬勃发展。明清时期的画家们部颇注 意追求笔墨风格和画面的效果,但并不是人人都有 所创造。而且在表现了一定风格的作品中,艺术风 格也不全是健康的。在明清绘画的诗意的想象和艺 术风格中所体现的美的理想,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如高雅、古拙、稚朴、天真、泼辣等审美情趣的追 求。 明清时期的绘画从理论到实践,是一宗巨大的艺术 财富。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也有着极其引人注意的地位。
唐代是人物画鼎盛的时期,人物的各种面型和 表情的类型的创造,姿势动态表现更丰富自 由。发掘并开始表现了自然事物:山水和花 鸟的美的特点。唐以后的绘画善于选择生活 中一部分富有诗意及戏剧性的场面,不是平 板的描写生活。在构图上,远近透视和比例 大小的趋于正确,在表现一定的内容及思想 方面也更有力,人物关系不复是平列或接近 平列的形式,也不复是以大小来分别主次, 而是处理得更自然真实而且富于艺术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