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杨跃(四川宜宾学院高教所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应时代的要求而诞生的,主要是解决就业与升学的矛盾,更好地引导就业,促进就业,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
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他的这一思想仍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我国;基础教育;启示瓦·亚·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本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中国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过分强调劳动者知识化,而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50年代中期后,中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招生计划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中学生的求学愿望;同时未能升学的中学生既无就业的思想准备,也无就业的技能,这时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众多的游手好闲的人,且数量逐渐上升,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并且相当数量的家长、学生都鄙视厌恶体力劳动,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一种耻辱,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此背景下,为了兼顾升学与就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这一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内涵他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而提出了这一教育思想。
这也是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想。
他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是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的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1]同时他认为:“‘全面’和‘和谐’是个性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作为全面发展理想的个性应该是和谐的。
没有和谐的教育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
”[2]那么“和谐发展”的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他认为应该是:“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3]可见,这就是他对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最新的阐释,也是自己办学的教育理想和终身奋斗的目标。
三、基础教育的含义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学前教育相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是基础教育,而小学教育相对于中学教育而言是基础教育,这里作者个人认为:它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位公民必须接受的、相对于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
它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当然,其基本特征是: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公平性。
作者个人认为,它还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许会赋予新的内涵。
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途径他主张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必须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同时主张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1.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获得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在他的学校里,他殚精竭虑地使一切物质环境、器物、设置都活起来,给儿童以能动的有益的影响,用以培养他们的观念、信念和良好的习惯。
他组织学生安排、布置、创设和保护学校里的所有财物与周围环境,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4]这说明利用环境的力量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今天,我们也应该借鉴这一思想,利用现代美学知识,对我们的喷泉、水池、假山、绿化带、走廊、景观灯、雕塑以及建筑物的造型等进行整体设计,使学生在此生活、学习,不仅仅感到舒适、宁静,“宁静以致远”,在此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智慧;而且长期以往将会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对教室室内进行一些美观的设计,讲台前方可以张贴一些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等的名言警句,或者张贴班训,这样可以时时提醒学生,在此不知不觉将会获得启迪、受到教育;讲台后面可以张贴一些班规班级,时时提醒他们应该遵守纪律,有一个警示作用;或者开辟一些学习园地,让同学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要么美术作品,要么是文学作品,或者一些文段摘抄或者智力思考题均可,留给学生自己来办刊物,大胆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才能,尽早发现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及时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2.时常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来共同育人。
当初苏霍姆林斯基举办家长学校,叫老师给家长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时与家长配合,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及时教育、引导,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尽快成长、成才!今天,正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学校更应该与家庭、家长多交流、多联系,努力宣传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是他们能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今天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学业困难儿童逐渐增多,我们的老师、教育管理者更应该主动地宣传我们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使家长能理解我们的心情,配合我们的工作,来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但是排除世俗的眼光、不正常的功利目的,教育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还要加强管理、引导,使之这一良好的家校结合的教育方式正常发展、健康发展。
3.多元评价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他深有体会地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这充分说明评价一个学生应该是多种标准,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在学业成绩上,还有思想的转变、才能的增强、自觉意识的提升,精神面貌的变化,怎么都能统一用分数来量化呢?有些的东西根本无法用分数来量化,这难道科学、合理、客观吗?当今,由于评价标准的惟一性,只有用分数来选拔人才,也是惟一的合法渠道才能选拔哪些人才能进入哪些高校深造,这是高校、学生双方博弈的惟一筹码。
因此应试教育越来越猛,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阻力,乘胜前进,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席卷神州大地。
这样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学业成绩暂时欠佳的学生,由于学校、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流”的借口巧妙地将他们赶走,造成新的流失,或者过早地进入社会,成为童工、童商,或者无所事事,成为游手好闲之徒,这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评价活动。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既然《纲要》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要求,我们为什么还是我行我素呢?作者认为:当务之急,首先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采用综合评价方法,20世纪50年代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语重心长地指出:“和谐的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去评价人,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5]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至今在耳畔回响。
我们应该将终极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应该采用由自我评价、其他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最好用语言描述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提供一种最适合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4.开拓视野,开卷有益。
当年,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展课外读书,给学生提供超越教学大纲内容的各种书籍,使他们在课堂上开始了的学习在课外继续深入下去”。
[6]当今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老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正确引导、大胆鼓励学生从事课外阅读,精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将书目推荐给他们,引导、鼓励他们大胆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心得体会讲演活动、即席演讲比赛活动等,既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真正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学习,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水平!5.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育活动是一项在师生之间开展的双向活动,是通过智慧启迪智慧、人格影响人格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纯洁、高尚师生关系的建立,其中教师是一个决定因素,首先因为教师是一位成年人,他(她)切实肩负着社会赋予的责任、且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其任务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模范地为人师表,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那么和谐、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作者个人认为:首先在人格上双方相互尊重,在教学活动的交往中体现一种民主性,日常交往中双方相处体现一种和谐性,形成心灵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接纳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而苏霍姆林斯基的信念是:“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要通向孩子们的心灵。
”[7]说明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主动走下“神台”,放弃自己清高的架子,改变过去陈旧的观念,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不要老是想着自己是老师,应该高高在上,似乎比学生高人一等,在学生面前故意摆出一副知识权威的面孔,要求学生来无条件地尊重自己,而教师权威不是通过制度、规则的力量来树立起来的,而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崇高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交流来自然形成的;其实,学生非常欢迎的老师就是那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也应该想想我们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即使犯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心,关爱我们所有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业成绩暂时欠佳的学生、经常爱违纪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爱他们的生活和生活;同时我们与学生交往、交流,其目的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每一个学生肯定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足,及时加以引导、教育,使之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以高尚的人格来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来教育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来关爱学生,以文明的仪表来影响学生,也只有建立一种和谐、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取得巨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