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李明珠,男,60岁,后背和左侧上肢发凉2年余,加重7天。

曾在某医院做心电图,双肺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

并输液三天,具体用药不详。

昨天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和解热镇痛药无效。

于2011年11月23日,来我处就诊。

患者自述后背靠衣物时症状可缓解,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分析:
后背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最易感受风寒。

今为寒邪所伤,阳气不能正常输布,背部得不到温煦,故发凉,恶寒。

背部阳气阻遏不能通达左侧上肢,故上肢发凉恶寒。

患者年事已高,气血虚弱不能驱邪外出,故经久不愈。

辨证为:风寒外束,阳气闭阻。

治则:疏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葛根15克,生姜三片,大枣10枚,制附子15克(先煎)
服两付后症状明显好转,白天已不发凉,只在晚上感觉发凉。

晚上阴盛阳衰,患者阳气未复,不能制阴,故晚上发凉。

加重温阳药用量。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制附子20克(先煎),生姜5片,大枣20枚,葛根10克。

再服四剂,症状完全消失。

方义:
黄芪益气助患者驱邪外出。

桂枝甘草辛甘通阳、鼓舞卫阳、使被遏的卫阳宣通。

生姜辛散、助桂枝解表。

大枣甘平、顾护胃气。

芍药酸微寒,和营敛阴,以防辛散太过。

葛根升阳生津以濡养经脉。

附子温阳固表,阳回津复,背部及左上肢筋脉得以温煦濡养。

全方共奏,散寒通络,阳复寒去,则诸症自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