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

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例如2005年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

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左右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写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

注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词,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誊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

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进行评卷。

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

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

字迹要清楚、整洁。

二,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

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1)蹇叔之子与师。

《崤之战》↓↓↓↓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誊写: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的地方吗誊写: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四川2010)↓↓↓↓↓↓↓↓↓↓↓↓↓↓城里靠近傍晚飞尘飞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誊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结构助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翻译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增贯遇到疑难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牛刀小试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翻译下面文段:(例:北京高考题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案是课内的,习题是课外的。

文言文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教学设想:1、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2、用电子屏幕,实现较多文字内容的较快切换。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六方法学习,当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开始要考文言文翻译。

同学们对翻译已是比较陌生了。

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

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

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错误有:解和杀意义不同;牛头、牛脖子、牛肚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师;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传说中尧的乐曲没有必要译出。

其中为译得不确切、多余,译得不明白通顺。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句子不通。

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理解: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