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剥豆》(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剥豆》(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剥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剥”这个多音字。

理解词语:“敛声息气”“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联系实际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设计意图: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

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坦然面对失败的少年形象。

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

此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
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上面没有一个字,可是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名字,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生活”。

的确,普通的生活蕴含着哲理,平凡中又包容着伟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很普通的家庭生活小故事,希望我们学完后也能从中有所发现,收获启迪。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剥豆》。

(点击课件1 剥豆)
2、解决多音字“剥”。

师:题目中有一个多音字《板书题目:剥豆“剥”加点》。

你知道这个字的两种读音吗?
生回答:bāo和bō。

那么什么时候该读哪一种读音呢?(点击课件2 剥 bāo :去掉外皮或外壳。

b ō: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

)所以题目中的这个字应该读
——生回答:bāo。

《板书bāo》
3、齐读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读:剥豆。

4、介绍作者。

剥豆的作者叫毕淑敏,她是个有着很多身份的女性。

我讲一个你可能会惊叹一次。

她是我国一级作家,曾经当了十一年的兵,又是个资深的内科医生,还是我们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的文学硕士。

你听了有什么想说的?记住这个作家的名字。

可是,她是一个“母亲”
5、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看这位作家的平常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点击课件3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词语检查。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如何
(点击课件4利索顺手欣赏节奏虚假隆起执着沮丧清澈磨难怜爱凸起敛声息语眼动手剥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谁来念念?自由念,指名生念,开火车念,齐念。

注意“利索”读轻声,“敛”是第三声。

“敛声息语”是什么意思?我们拆开解释,“敛”是收起来的意思,那敛声就是?息语呢?那整个词应该怎么理解?课文中说敛声息语去干什么?“瞻前顾后”是什么意思?顾虑很多,犹豫不决
(2)课文内容概括。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请你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母亲和儿子剥
豆比赛。

《板书:比赛母亲——儿子》
过渡。

师:(点击课件5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


生说,师板书:《瞻前顾后自信大气》
三、走近母亲,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母亲,边读课文边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瞻前顾后的句子。

生找划,师巡视。

生回答:8——11自然段。

2、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

(1)请同学们默读8到11自然段思考,你发现母亲的动作有哪些变化?圈出来。

生回答:慢,快,缓,紧。

板书:《慢快缓紧》
(2)既然是比赛,为什么母亲的动作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生回答:母亲心情复杂,充满矛盾。

(3)是呀,作为母亲,她时刻为儿子着想,(点击课件6)
母亲剥豆时慢了下来,是因为;(生读)
母亲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是因为;(生读)
母亲剥豆的速度又缓了,是因为;(生读)
母亲剥豆的节奏之所以又紧了许多,是因为。

)(生读)
(4)是啊,像母亲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瞻前顾后。

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啊。

可是,她有这个必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儿子的表现吧!
四、走近儿子,体会儿子的“自信、大气”。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儿子表现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用简单的词语写一写从这些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生划句子写词语,师巡视。

生回答:自信、大气、认真、执着、不气馁、不灰心……
(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再读一读。

指名一到两个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读出自信来。


导语:母亲在剥豆比赛中一直瞻前顾后,那么,她需不需要这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儿子的表现吧!
2、(点击课件7出示儿子表现的句子,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母子间的对话。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

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我少,是我输了。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3、比赛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可儿子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此时此刻,儿子在想什么呢?请把儿子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指名说。

母亲怎么说?
(很显然,母亲赢了,儿子输了。

这个自信认真的儿子一心想的是要——生接说:赢!他的奋斗目标还是——生接说:赢!可他输了,你想他会怎么样面对这个残酷的结果?)
4、师:是啊,面对比赛认真执著,面对失败坦然接受,这样一个自信、大气的儿子,只会让母亲对他感到骄傲,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所以,母亲最后明白了:(点击课件8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

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5、此时,你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儿子?(板书:学生说的)指名学生说,追问:你从哪里读出的?
①笑笑,很轻松,再读一读,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乐观?“全然没有”什么意思?真是一个乐观的人!我们读一读,通过读展现他的精神。

②没有赌气,没有沮丧。

他不气馁。

你能读一读吗?师生配合读一读。

评价:听的出来,你很欣赏他。

他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6、儿子的这些品格中,你最欣赏他哪一点?点拨:你欣赏他为了胜利认真执著的态度。

你欣赏他输了不气馁,敢于面对失败的精神。

哪个动作最能体现他的认真?怎样才是手不停歇?这样手不停歇地剥豆是为了什么啊?生说——赢。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着儿子剥豆的画面。

还从哪里看出儿子的认真和执著?随机出示句子。

板书“量”。

五、提升明理,总结升华。

1、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场比赛:母亲赢得了出色的儿子;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能坦然地面对失败。

让母亲欣慰不已,所以这次的比赛没有失败者,这就是“双赢”,母子俩都有所获,有所得。

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齐读末段
2、生活的道路难免有磕磕碰碰,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我们一定有过挫折和失败,你曾经被失败打败过吗?请交流,让我们对自己说——(读最后一段)
3、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让我们对所有的母亲说——
4、小结:一对平凡的母子,一次剥豆,剥出了勇于挑战的儿子,剥出了真实理性的母爱,也剥出了共同成长的母子,生活真是处处皆学问啊!最后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这节课。

(点击课件9请求)六、拓展延伸
推荐课外阅读文章《学会看病》、《儿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
(红)bao剥豆(白)
比赛(黄)
(白)母亲——儿子(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