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特性分析

交通特性分析


特征就在于分辨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大小。视力可分为静视 力、动视力和夜视力。
静视力: 待检人员站在视力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 定的视力。
动视力: 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 夜视力: 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夜视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夜间 行人因穿衣服的颜色不同,驾驶员能看清的距离也不同, 因此夜间在道路上作业的人员必须穿黄色反光安全服。
时间。这时,往往存在诱发事故的隐患。 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涵养,包括遵纪守法、 珍惜生命、关怀他人等。 注意力:沿路的非交通活动、同伙伴讲话、自身烦恼, 都可能分散驾驶员和行人的注意力。 智力:各个驾驶员对行车速度、视距以及行驶中产生的 其他信息的反应准确性和判断能力是不一样的。
情绪:急躁和愤怒,往往导致以超过允许的安全速度行车, 形成不必要的或危险的交织和超车、闯红灯或闯停驶标志 成熟性。不成熟的驾驶员,主要是青年人,希望炫耀、侥幸、 冒险、求刺激,往往造成事故。 知识性: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培养的技术、习惯和对交通 环境正确地做出反应的能力。 条件反应:习惯产生条件反应,如保持速度,遵循车道线等。 当某种道路条件或交通管制条件发生变化时,条件反应可能 给行车带来危害。
行车事故 血中酒 精浓度 死亡 伤 损 ‰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4.42 5.32 6.40 7.71 9.29 11.18 13.46 16.21 3.33 3.87 4.50 5.23 6.08 7.07 8.21 9.55 1.77 1.90 2.04 2.19 2.35 2.52 2.71 2.91
一般站在路中心线的行人当双向车距约50m时,呈现
消失现象,驾驶员将辨认不出行人。为此在黑夜横穿 过马路时,站在中心处是很危险的。
3)视野
两眼注视某个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叫视野。视野分静视野和动视野。
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员的注意视点前移、视野
变窄,只注意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的现象 叫“隧洞视”。隧洞视的发生易导致道路催眠, 使交通安全不利。因此在道路设计时,限制直线 长度,加入曲线,强制的促使驾驶员变换注视点。
二、反应特性
驾驶员生理特性是指听觉、触觉和平衡觉特
性。
听觉给驾驶员提供14%的交通信息。
触觉是通过机械振动引起人体皮肤的刺激反应。
平衡觉是以此保持正确的行进方向,判断车速、
加速和减速。
反应时间和制动操作示意图
三、驾驶员心理和个性
一般而言,男性为外倾型,女性为内倾型
动机:驾驶员因出于某种原因或需要而争抢速度、节省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
驾驶员交通特性 乘客交通特性 行人交通特性

人的交通特性
车辆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特性

2.1.1 驾驶员交通特性

一、视觉特性
视力 视力适应性 眩目 视野 视觉敏锐度
视差
色视觉
1) 视力
人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视觉敏锐度的基本
2.1.2 行人交通特性
一、行人的事故状态
二、行人的交通特性
一、 行人交通事故状态
我国道路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自行车、
行人占很大比例。在人车混行,快慢不分的 情况下,行人死亡率相当高,占交通死亡人 数的30%左右 行人事故的统计规律


血液中酒精含量:
20毫克/100毫升以上80毫克/100毫升以下,500 元罚款,记6分,驾照暂扣1个月至3个月。 80毫克/100毫升以上130毫克/100毫升以下,8日 至10日拘留,暂扣驾照5个月,并处1800元罚款。 130毫克/100毫升以上,13日至15日拘留,暂扣驾 照6个月,并处1800元罚款,记12分。
四、驾驶疲劳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时,由
于驾驶作业(长距离行驶、睡眠不足、景观 单调等)而引起的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 调,造成动作迟缓,反应下降
疲劳的产生机理:由于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长时间
处于紧张中,从而引发身体组织疲劳、中枢神经疲 劳和心理疲劳
疲劳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两种 驾驶疲劳事故的特点 事故地点特征:多发生在道路平直没有任何障碍或较长 的上坡道上 事故类型特征:大多数是驶出路外或翻车事故 事故时间特征:多发生在深夜23时至第二天凌晨6时和 中午12时至16时这两段时间内
视力为明适应(由暗处到明处)和暗适应 (由明亮处进入暗处)。 例如:由隧道外进入没有照明条件的的 隧道内大约要经历10s的暗适应时间。因 此,在隧道入口处应设有缓和照明,以 减少视觉障碍,或在路旁设立“隧道内 注意开灯”标志,以唤起驾驶员注意。
2)炫目
俗称晃眼。指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
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所形成的视觉障碍。
例如: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受到对向车的前照灯光的照
射后会产生眩感,而使视力下降。
与眩光有关的另一种现象是“消失现象”,即当
某一物体因同时受到对向车与自己车灯照射,而 在某一相对距离内完全看不清该物,呈消失状态。
4)色视觉
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感觉阈限不同,
故而不同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我国交通标志使用六种颜色:红、黄、蓝、绿、黑、 白。
红:波长最长,传播最远,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一种
危险感和强烈刺激,多用于禁令标志。 黄:有明亮和警戒的感觉,由于注意危险的警告类标志。 蓝、绿:使人产生宁静、和平与舒适的感觉,多用于指 示、指路标志。
五、饮酒与驾驶
饮酒使驾驶员的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注意力
下降,支配力降低,事故增多(如表所示,数据为倍数) 行车事故 血中酒 精浓度 死亡 伤 损 ‰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1.00 1.20 1.45 1.75 2.10 2.53 3.05 3.67 1.00 1.16 1.3 1.57 1.83 2.12 2.47 2.87 1.00 1.07 1.15 1.24 1.33 1.43 1.53 1.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