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系统性能验证
试剂和校准品的要求
在整个阶段,尽可能使用相同条件,应 使用同一种类同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 如有可能,只进行一次校准。 使用不同批号试剂和多次校准都会增加 检验结果的变异程度。
质量控制
检验时应同时至少测一个质控品。 当质控品结果超出规定的失控限,不论实 验结果是否满意都应弃去不用,重新进行 试验以取得实验数据。 要保存所有的质控数据和失控处理记录。
文件依据
CLSI (原NCCLS)颁布的EP5-A2文件 《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批准 指南第二版》
实验方法
批内精密度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在最短时间内 (常是在同一测量批次内)对同一样品 测量20次,由此计算出批内精密度。
实验方法
批间精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连续20个工作 日)对同一样品(常为质控品),每天测 定一次,每次测定双份,由此计算出批间 精密度。 如果时间紧,也可改为测5日,每天 分2批进行,每批重复测定2次,每次至少 间隔2h,每个浓度每天能获得4个数据。 由此计算出总精密度。
自行研究或开发了一个检测方法,为 了使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临床要求,必须 对方法的性能作详细而全面的实验,这时 的实验是对性能的评价。 通常是生产厂家完成。
什么是性能验证?
对他人或厂商的评价资料中的几个主 要性能进行证实。 通常由实验室自己完: ―准确度(accuracy)---EP15 -A ―精密度(precision)---EP5-A2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 )---EP-6 ―可报告范围(reportable range)---EP-6 ―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C28-A2 对非配套系统,验证更为广泛。
文件依据
CLSI 颁布的EP6-A文件《定量测量方 法的线性评价》
仪器要求
应有较好的测定精密度 不存在明显的携带污染等。 对仪器应进行定期维护及校准,保证 其处于正常状态。
试剂及校准品要求
试剂 应注意试剂有效期及批号,不可采用 过期试剂或不同批号的试剂。 校准品 可采用与评价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校 准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仪器校 准步骤与间隔应按照本室的标准操作程序 进行。
数据收集
进行批内精密度评估实验时,一次只 能有一个离群值, 当不接受数据超过2个,应怀疑是否为 方法不稳定或操作者不熟悉所致。 此时应不用此次试验数据,检查问题 和解决问题后重新开始新的评估实验。
*必须保留任何离群值和室内质控失控的 记录。
结果分析
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从CLIA’ 88允许误差表中查阅评价的该 项目的允许误差范围。
CLSI 颁布的EP15-A文件《用户对精密度 和准确度性能的核实指南》
实验方法
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 测定具有溯源性的校准物质
实验程序
对权威机构提供的室间质控物进行检 测, 检测结果与已知靶值和可接受限进行 比较。
定值参考物来源
1. 已用参考方法或决定性方法定值的新鲜 冰冻人血清或其他一些未掺入成分的人物 质; 2. 从能力比对试验中获得的参考物; 3. 厂家提供的正确度确认物或质控物; 4. 实验室室间质评物; 5. 由第三方提供的已用一些不同方法定值 的物质。
判断标准
批内精密度—CV值要求低于1/4 CLIA ’ 88允许误差。 批间精密度—CV值要求低于1/3 CLIA’ 88允许误差。
CLIA
’ 88允许误差范围不涉及 的项目:
EQA的允许误差 试剂说明书提供
二. 正确度验证实验
基本概念
准确度(accuracy)指检测结果与被测 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正确度(truness)指大批检测结果得到 的平均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统 计量“偏倚”来表示。 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预期值与可 接受值间的差异。以检测计量单位或百 分率表示,即平均值与参考值的差异。
什么时候做性能验证试验?
1. 方法或系统首次在实验室使用; 2. EQA或PT结果未通过,采取纠正措施 后; 3. 达到文件规定周期
做性能验证时首先满足的实验条件
仪器的维护保养 仪器校准 室内质控 试剂、校准品(有效期、批号等) 人员(SOP) 保证仪器在最佳状态
一. 精密度验证实验
样品类型的选择
为避免基质效应对结果的影响,选用的样 品应与临床实验样品相似。 不可采用含有对测定方法具有明确干扰作 用物质的样品,如溶血、脂血、黄疸或含 有某些特定药物的样品。 样品物浓度应包括试剂厂商提供的试剂所 能达到的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样品制备
1.收集临床检测过程中的高值样品 即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患者血清 (H)和低值样品(L), 若收集不到低值样品,可用生理盐水 或蒸馏水替代。 2. 将H和L样品按:1L、3L+1H、2L+2H、 1L+3H、1H关系各自配制(必要时可改 变比例)混合,形成系列评价样品。
基本概念
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相似被测对象 重复测量得到测量示值或测得量值间的一致 程度。 1. 测量精密度通常由不精密度的量度以数字 表达,如规定测量条件下的标准差、方差和 变异系数。 2. 规定的条件可以是测量的重复性条件、测 量的中间精密度条件或测量的再现性条件。 3. 测量精密度用于定义测量重复性、中间测 量精密度和测量再现性。
样本浓度的选择
2. 所选浓度应在测量范围内有医学意义的值,即 至少有一个浓度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s)左右。 不要为了得到较小的精密度,都选用较高 值的样品,甚至超出测量范围。 也不应选用靠近最低检出限的样品,此时 所得的精密度往往偏大。 如没有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 左右选一个浓度 。 此外再根据检验项目的性质在线性区间内 选择一个值。
可报告范围判断指标及判断标准
判断指标:R=检测均值/预期值*100% 判断标准:80%≤R≤120% ,则偏倚在允 许误差范围之内。
四.分析灵敏度验证实验
基本概念
检测低限(LLD)指样品单次检测可以达 到的非空白检测响应量对应的分析物量。 功能灵敏度(FS)指检测系统可定量报告 分析物的最低浓度。 空白限(LoB)指在规定的可能性条件下, 空白样品被观察到的最大检测结果。 检出低值(LoD)指在规定的可能性条件 下可以检出的样本中分析物的最小量。
基本概念
3. 不同测量系统可使用不同测量程序。 4. 应在实际程度上给出改变或不改变条 件的说明。
基本概念
中间精密度 在一组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这些 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并且对 相同或相似的被测对象在一长时间段内重复 测量,但可包含其它相关条件的改变。 1. 应在实际程度规定改变和未改变的条件, 特别是如校准物、试剂批号、设备系统、操 作者和环境条件等变量。 2. 在体外诊断医疗器械评价中,一般中间 精密度条件代表医疗器械在一长时间段内的 实际使用条件。
实验程序
选择适合评价的检验方法最易获得的材 料。 至少要求测定2个水平,选择的水平应能 代表方法的最低和最高测量范围。 实验前充分混匀分析物,用实验方法重 复测定2次, 将检测结果与说明书标示值或靶值进行 比对,计算偏倚,以CLIA’88的1/2作为 评价标准,偏倚小于CLIA’88的1/2,认 为检测系统的偏倚属临床可接受水平。
线性范围结果分析
以预期值为横坐标,以实测值为纵坐标 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直线回归方程Y=aX+ b , a在0.97~1.03范围内,r2 ≥ 0.95 。
可报告范围样品测定
收集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病人标本血清。 实验操作时,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为稀释 介质,每个稀释浓度检测两次,取平均值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当试剂盒说明书中厂商给出建议的稀释 度时,可直接验证该建议的稀释度即可, 不必验证其它倍数。如没有给出建议的稀 释度,则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稀释。
文件依据
CLSI 颁布的EP-17A文件进行灵敏度 性能评价。
功能灵敏度实验程序
将校准品或质控品稀释后,在仪器上分 别对不同浓度的样品连续测定20次, 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以不精密度(CV)≤ 20%时对应检测 限样品具有的平均浓度即为功能灵敏度。
基本概念
测量重复性 在一组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包括 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 相同操作条件和地点,并且在短时间段内对 同一或相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 1. 在临床化学上,即所谓的批内精密度。 2. 在评估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时,通常重复 性条件来代表基本不变的测量条件(被称为 重复性条件),产生的测量结果是最小变异。 3. 重复性信息可对故障排除目的有用处。
生化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为什么要做性能验证?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 法》 《ISOl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 可准则》 二者均要求,设备在临床应用之前必 须要进行性能验证; 目的:确定设备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设备的性能是否合格,对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起决定性的作用。
什么是性能评价?
三. 线性范围及可报告范围 验证实验
基本概念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使实验系统的 最终分析结果为可接受的线性的浓度范 围,此时非线性误差应低于允许误差。 线性(linearity)在给定的测量范围内, 使测定结果与样本中分析物的量直接成 比例的能力。
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