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
郑人有且买履者
韩非子
第一课时
鼎中 陈小珍制作
重点词语理解(第1、2则)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重点词语: 不胜 有生人作 构木 不期修古 新圣 不法常可 请许 取度 夜书 燕相白 忘操之 ① 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举烛,非书意也。 ②皆归取度者∕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合作讨论
1.归纳第1、2则选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文言句式。 2.讨论、概括第1、2则选文的大意。 第1则选文说明治国要与时俱进,宜时 治世。 第2则选文指出盲目效古,悖行天下, 不适国事而谋先王,与买履者类似。
余弗忍而与其母 ∕
找出第3、4则选文中的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文言句式。
信息筛选
1.讨论、概括第3、4则选文的大意。 明确: 第3、4则以故事的形式分别指出了“巧 诈不如拙诚”;自作聪明的人的可悲以 及“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的道理。
2.试用四个字归纳第3、4则选文中出现的 寓言故事,并分析其寓意。
④卜妻为裤 通过表现一种被放大了的愚昧,形象地暗示了死守古代 帝王那渺远的道术而不知变通,是多么迂腐!
郑人有且买履者
韩非子
第二课时
鼎中 陈小珍 制作
第3、4则选文研习
重点词语理解: 适求之 嫁其子 其成居 ,幸也 曩 必私积聚也 其子所以反者
倍其所以嫁
自知其益富
教子非也
此二人说者
云而过书∕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烹其子而 遗之羹∕以我故而食其子之 ∕其母随之而啼∕
再
见
共同进步!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韩非子
第二课时
鼎中 陈小珍 制作
第2则选文研习
1 .重点词语理解: 见躅则毛起 相与讼
水之以涯
虽:虽越远∕越人虽善游 其:其可以安乎∕ 匹夫失其身∕鲁患其不可救 乎 于:见孔子于商太宰 ∕贵于君也 ∕庆封为乱 于齐 ∕而欲徙于越 ∕假人 于越而救溺子 ∕杨 子过于宋东之逆旅
之:吾今见之于君∕奚不之晋 ∕子之为是 也 ∕ 至以十人之众∕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试用四个字归纳第1、2则选文中出现 的寓言故事,并分析其寓意。
①守株待兔 比喻妄想等待意外的收获而不主动努力;也比喻死守狭 隘的经验而不知变通。
②郢人说书 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③郑人买履 形容一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有些 人喜欢相信谣传,反倒不相信自己亲眼所见或可以亲自 体验的事实。
韩非思想补充介绍
韩非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集法家之大成。 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统治术, 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 发展了荀子的学说,认为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 律,肯定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注意到事物的矛 盾性;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主张“世异则事 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观;认为“人民众 而货财寡”是社会动乱的原因,强调一切社会关 系均出自人们的计算之心;肯定趋利避害是人之 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卫人嫁子 讽刺那种昏聩,自恃聪明,自欺欺人 的人。 智子疑邻 说明“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这是 韩非以法术之说说人生,通过实践而 概括出的切身体会。
返 回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韩非子
第一课时
鼎中 陈小珍 制作
第1则选文研习
1 .重点词语理解: 犹蚤虱之细者也 常酒 假人 于越而救溺子 利以 或宦于晋 善相剑者也
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求
陈轸贵于魏王
则天下不足矣
不胜一人者
子虽工自树于王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 恶也。
2.找出并讨论第1则选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文言句式。
3.讨论、概括第1则选文中各故事并归纳其的 大意。
各故事大意:
①商太宰不举孔子,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 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②伍子胥凭机智脱险。 ③庆封避乱,其命运的症结在于心。 ④绍绩昧借醉酒,表对帝王酗酒的警示。 ⑤以救人救火的故事比喻鲁国的处境。 ⑥卫出公不为利所惑。 ⑦箕子能“见微知萌,见端知末”,是为圣人。 ⑧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人才能拥有和 发挥其特长。 ⑨十人树杨德故事突出处世的艰难,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⑩以二妾的故事指出有才德而不以自居是多么重要。
因:太宰因弗见∕因为君刺之 为:庆封为乱于齐 ∕屦为履之也 ∕因为 君刺之∕吾恐为吴王用之于我 以:桀以醉亡天下 ∕ 称此以求∕圣人见微 以知萌 ∕至以十人之众 ∕水之以涯
2.找出并讨论第2则选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 3.讨论、概括第2则选文中各故事并归纳其的大意。 • 明确:
• ①说明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 ②指出人们常见人不见己。 • ③论述在现实生活中,对财富问题,“知足之足”才是 真正的满足。 • ④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从近处看到自己与别人的 利益冲突,而不能从远处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共同利益, 更不能看到这共同利益常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