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生素的供给与代谢利用.

维生素的供给与代谢利用.

维生素的供给与代谢利用维生素是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所不可缺少的有机物质。

动物对它需要量很少,通常以mg计,每种维生素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既不是动物的能源物质,又不是结构物质,但却是机体物质代谢过程的必须参加者,属于调节剂,维生素是食物必要的组成成分,虽数量少,但作用大,而且相互间不可替代。

一、维生素的种类:维生素按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 A、V D、V E、V K等四种。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整个B族维生素和V C。

衡量维生素的单位主要有mg、ug和国际单位(IU)。

二、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1.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维生素作为调节因子或酶的辅酶或辅基的成分,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促进它们的合成与分解,从而实现调控作用。

2.抗应激作用诸多应激因素,如营养不良、疾病、冷热、接种疫苗、惊吓、运输、转群、换料、有害气体的侵袭或饲养管理不当、抗营养因子及高产等,高密度饲养造成的高温应激,致使动物生产性能下降,自身免疫机能降低,发病率上升,甚至大群死亡,可通过应用抗应激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提高动物自身抗应激能力,减少生产水平的降低。

3.激发和强化机体的免疫机能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可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其中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的免疫功能最为明显。

4.提高动物繁殖性能提高种鸡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即可增加鸡蛋中相应营养素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

与动物繁殖性能有关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泛酸、烟酸、维生素B12、叶酸及生物素等,其需要量高于同等体重的商品动物。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防止肉品中的脂肪酸氧化酸败,阻止产生醛、酮及醇类等气味很差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致畸型等危害;猪日粮中添加20mg/kga-生育酚,可显著提高猪肉贮存稳定性,熟猪肉的货架寿命延长2天,明显降低冻猪肉在4℃条件下贮存解冻时的滴水损失。

蛋鸡饲粮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蛋壳强度和色泽。

产蛋鸡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生产“营养强化蛋”已被生产所采用。

6.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具有一定的预防代谢疾病的作用。

如快速生长肉鸡的腿病,可通过在日粮中加入高水平生物素、叶酸、烟酸和胆碱,部分得到纠正。

7.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功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现行的维生素需要量标准,是基于20多年前的研究确定的,按NRC标准配制日粮,难以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超量添加维生素已成为获得动物高产的有效措施,并证明超量添加维生素也是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脂溶性维生素的供给与代谢利用1.维生素A (抗干眼病维生素)(1)生理功能a.维持正常视觉:眼的光感知器是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这两种有关,细胞中均有对光敏感的色素,而这些色素的形成与呈现其功能均与维生素A时,视网膜合成感光物质发生障碍,导致视觉不正常,在弱当动物缺乏维生素A光下视觉减退或全丧失,即所谓夜盲症。

b.维持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维生素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与结A不足会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和角质化,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病,如泪构,若维生素A腺的上皮细胞角质化,使分泌物减少,产生干眼症,严重时引起失明,生殖腺上皮细胞角质化,可引起繁殖机能障碍。

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的c.调节有关养分的代谢:维生素A代谢有调节作用,可促进动物体和骨骼的生长。

(2)吸收代谢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被酶水解吸收后,以游离醇可酯的形式进入肝脏。

以视黄醇形式与视黄醇蛋白结合,从肝脏中动员出来供正常代谢。

(3)来源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中,以鱼类肝脏含量最高,全乳、肉类及蛋中含量也较高。

青绿饲料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

2.维生素D (抗佝偻症维生素)(1)功能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动物Ca、P代谢有关,可以调节Ca、P代谢,特维生素D别是增加肠对Ca与P的吸收,同时又可调节肾脏对Ca和P的排泄,控制骨骼中Ca与P的贮存,改善骨骼贮备中Ca及P的活动状态,从而影响骨骼与牙齿的正常发育。

(2)吸收代谢维生素D在消化道内与脂肪和胆盐一起形成乳糜颗粒被小肠吸收入血。

在肝,作用后经粪排出。

脏内形成25-羟维生素D3(3)来源动物产品鱼肝油、肝、鱼肉等含量较高。

动物皮肤、禽类的喙、爪含有维生素D原,经日光或紫外光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

植物体内不含维生素D,但含有维生素D原(麦角固醇),经日光或紫外光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

23.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1)功能a.具有抗氧化作用。

与Se协同保护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从而维持C膜的正常脂质结构。

b.是维持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外周血溶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所必需。

c.对生殖机能有影响。

有促进性腺的发育促成受孕,防止流产、调节性激素代谢等功能。

(2)吸收代谢维生素E经小肠吸收,与脂肪酸结合成成酯,通过淋巴转运进入肝脏贮存备用。

代谢后由粪便排出。

(3)来源维生素E在植物性饲料中分布很广,植物油,特别是小麦胚油含量最高。

此外,大多数青绿饲料、青干草、糠麸等均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

4.维生素K(抗出血症维生素)(1)功能维生素K的作用了解尚不够,主要作用为催化肝脏中对凝血酶原及凝血活素的合成。

通过凝血活素的作用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以达到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

(2)吸收代谢。

维生素K 在小肠中吸收后赶往淋巴系统,在肝脏中转化为维生素K2(3)来源维生素K在绿色植物和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K。

四、水溶性维生素的供给与代谢利用1.维生素B1(硫胺素)①功能维生素B1是动物体内许多酶的辅酶,活性形式是焦磷酸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合成脂肪及吸收均与维生素B1有关。

对维持神经组织及心肌的正常功能,维持正常的肠蠕动及消化道内的脂肪吸收均起一定作用。

②吸收代谢吸收部位在小肠,浓度高时以被动扩散吸收,浓度低时通过主动转运吸收,在肠黏膜被磷酸化。

进入肝脏合成辅酶。

过多的硫胺素由尿排出。

③来源分布广泛,动物肝脏、蛋黄、酵母,各类谷物、糠麸、优质干草等均含有硫胺素。

2.维生素B2(核黄素)①功能动物体内许多氧化还原酶类的辅基中含有维生素B2,这类酶统称为黄素酶,黄素酶参与能量代谢,在生物氧化中传递氢原子,具有促进生物氧化的作用,这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吸收代谢在肠段上部以主动方式吸收。

过量的核黄互主要以游离及其辅酶衍生物形式从尿中排出。

③来源分布广泛,青绿饲料、优质草粉、酵母、动物肝脏及鱼粉中含量丰富。

3.维生素B3(泛酸,遍多酸)①功能泛酸在动物体内是作为合成辅酶A的原料,故它是以乙酰辅酶A 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因此各种动物生长均需要泛酸。

②吸收代谢在小肠中吸收,通过小肠黏膜进入门脉循环。

在血中以游离泛酸或辅酶A形式被运输。

过多的泛酸经尿排出体外。

③来源分布广泛。

动物产品特别是乳制品、鱼粉、酵母中含量丰富,植物饲料中米糠、大豆粉、优质干草、花生饼中含量丰富。

4.维生素B5(尼克酸、烟酸)①功能尼克酸在体内可能变为尼克酰胺,尼克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主要成分。

这两种辅酶为体内多种脱氢酶的辅酶,在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的作用,当动物体内缺乏尼克酸或尼克酰胺时,因上述辅酶的合成受阻而致影响体内生物氧化,从而使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发生障碍。

②吸收代谢在小肠经简易扩散吸收,转化为尼克酰胺,并形成辅酶。

作用后以经尿排出。

③来源分布广泛,动物肝脏、鱼粉、酵母、肉骨粉中含量丰富。

植物性饲料中,麸皮、青绿饲料、玉米、高粱、饼粕类、豆科牧草中含量丰富,但在玉米、高粱等植物饲料中,尼克酸以结合形式存在,动物不易吸收,特别是玉米中含有抗尼克酸化合物,因此玉米中的尼克酸不能被利用。

5.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①功能动物体内吡哆醇可以转化为吡哆醛和吡哆胺,最后以活性较强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的形式存在于组织中,并参与体内代谢,这两种磷酸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许多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机体的多种物质代谢过程,如参与氨基酸的脱羧作用,氨基转移作用,色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此外,维生素B6还是糖原代谢中磷酸化酶的辅助因子。

②吸收代谢各种形式的维生素B6都是以简单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在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以磷酸吡哆醛的形式运输。

在肝脏生成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经过磷酸化作用后以吡哆酸的形式经尿排出。

③来源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饲料中,绿叶植物、谷类籽实、豆类等饲料中含量丰富,但块根、块茎类作物含量少,一般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也较少,但肝脏、乳粉中含量高。

6.生物素(维生素B7)①功能生物素是动物机体内许多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与3种有机物质间的转化有关。

②吸收代谢生物素被吸收后,随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不在组织沉积,过量部分或被代谢分解或经尿排出。

③来源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中分布广泛,肝脏、鱼粉、酵母、谷物中含量丰富。

动物性来源的生物素较植物性来源的利用率高。

7.叶酸(维生素B11)①功能以辅酶形式作为各种一碳化合物或残基的载体,这对于某些氨基酸如组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和嘌呤等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可缺少的。

②吸收代谢叶酸在小肠吸收,在肠壁、肝脏和骨髓等组织中,经叶酸还原酶的催化和在维生素C,还原性辅酶Ⅱ参与下,转变为四氢叶酸,发挥作用。

叶酸主要贮存在肝脏,经尿液、粪和汗液排出。

③来源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中,动物肝脏、鱼粉含量也较高,动物肠道微生物还能够合成一定量的叶酸。

8.维生素B12(钴胺素)①功能维生素B12在动物体内参与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叶酸协同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维持造血机构的正常运转。

同时还能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利用率,与血液形成有关。

维生素B12能促使叶酸转变为活性形式(FH4),提高叶酸的利用率。

胆碱的生成也与维生素B12有关。

维生素B12能促进动物上皮,包括胃肠的正常新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发育与成熟,保护神经系统髓磷脂的正常功能等。

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有内因子(IF)参与。

在血液中,维生素B12与a-球蛋白结合运输。

暂时不用的贮存于肝脏和其他组织。

不能与血清结合蛋白结合的维生素B12以游离形式经胆汁和尿排出。

③来源植物性饲料含量少,动物性饲料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如肝脏、动物粪便发酵物、鱼粉等,动物肠道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12。

9.胆碱(维生素B4)①生理功能:胆碱在动物体内不是以辅酶的形式,而是作为结构物质发挥其作用的。

它是构成和维持细胞的结构,保证软骨基质成熟必不可少的物质,并能防止骨短粗病的发生;胆碱参与脂肪代谢,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胆碱还是乙酰胆碱的成分,参与神经冲动传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