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中考复习学案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理解
1、关于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他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2、关于“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 《捕蛇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
3、本文显著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从开篇到结束,无不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来增强效果。
如文章开头用毒蛇的毒“以啮人,无御之者”,咬了谁,都不免一死,可“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形成强烈反差。
在中间蒋氏的答话中,处处运用对比:捕蛇与纳税两者不幸程度相对比;60年乡邻非死即徙与蒋氏“独存”相对比;悍吏骚扰乡民的情形和自己弛然而卧相对比;自己一年冒死危险两次与“乡邻旦旦有是”相对比。
二、字词积累
(1)重点词语
黑质:黑色的质地。
白章:白色的花纹。
去死肌:去除坏死的肌肉。
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
赋,征收,敛取。
当其租入:抵他的税收。
当,抵。
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争,争先恐后。
奔走,忙着去做(某种事情)。
三世:三代。
父子相继叫一世。
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
若毒之乎:你痛恨这事吗?毒,痛恨,怨恨。
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治理。
更若役:更换你的差役。
役,劳役,给官府出劳力做事。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积于今:累计到现在。
积,一年一年地累计起来。
殚其地之出: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部交出去。
竭其庐之入: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部交出去。
庐,房舍,家。
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压着,形容死的人多。
藉,铺,垫。
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十家中剩下不了一家了。
哗然而骇:喧闹叫嚷着惊拢(乡村的气势)。
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谨食之:小心地喂养它。
(2)一词多义
之:永州之野产异蛇(结构助词,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代词,指蛇)若毒之乎(代词,指捕蛇这件事)故为之说(指示代词,这、此)
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去)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翻译)已:可以已大风(动词,止,治愈)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副词)齿:以尽吾齿(年龄)唇亡则齿寒(门牙)
毒:若毒之乎(痛恨,怨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危害)焉:永之人争奔走焉(代词,之,文中指捕蛇这件事)
且焉置土石(于何,在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若:貌若甚凄者(好像)若毒之乎(代词,你)
食:谨食之(喂养)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于:余将告于莅事者(介词,给)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吾祖死于是(在)苛政猛于虎也(比)
其:当其租入(代词,他的)专其利三世矣(这个,指捕蛇当其租入一事)视其缶(那个)
而: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关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连词,表顺接)君将哀而生之乎(连词,表并列,译为并,并且)
而乡邻之生日蹙(连词,表转折,译为可是)
号呼而转徙(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着”)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连词,就)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以啮人,无御之者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4、永之人争奔走焉
5、若毒之乎
6、更若役,复若赋
7、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8、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9、而乡邻之生日蹙
10、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11、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1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1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填空。
1、《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字,代人世称。
说是一种。
唐宋八大家是:、、、、、、、。
2、本文运用和的手法,深刻揭露了,表达了。
3、文章最后一节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
4、文章的主旨句是:。
5、评价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
(参考答案:1、柳宗元字子厚唐柳河东说明兼议论的文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2、对比和反衬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1)作为立论的根据。
(2)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
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他思想的局限性的表现,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