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背景下的外语师资教育作者:朱神海…文章来源:其他网站点击数:663 更新时间:2006-8-1引言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逐渐成为国际外语教育的主流。
国外的一些著名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如Nunan,1989; Willis,1996; Skehan,1998等)先后著书,系统地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
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的外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也制定了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教学方法的《英语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指出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并鼓励广大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时隔两年,任务型教学已广泛地被用于外语教学中,各外语教学杂志和学术期刊也刊登了很多有关任务型教学研究的文章。
客观地说,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实施,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即这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包括教师的语言知识水平,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课堂课外任务的设计,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等。
我国是世界上外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有限的师资力量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
于是,在任务型教学背景下,师资培养或教育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本文将结合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内涵和新课标的要求,指出外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以及任务型教学背景下外语师资的培养策略。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其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引自《新课程标准》,2001)。
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
同时,它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任务型教学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1.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单一,主要担任着“主讲”和“指挥”的角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精讲多练”。
外语教师关注的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很严肃的师生关系,很少进行合作性的学习。
但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
教师充当者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
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责任心的加强外语任务型教学中,从设计任务,到课堂任务性活动的实施,教师要花很多精力,以确保任务型教学途径真正取得成效。
一方面,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年龄、性格特点确定任务活动。
这样,教师就必须要花一些时间与学生真正接触,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若没有很强的责任心,这一点恐怕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
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不同需要有针对地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材料。
否则,很难设计出难度适当且满足学生需求的任务。
同时,教师还要对任务执行的程序上下功夫,避免任务型教学中出现混乱的局面。
此外,任务型教学不仅是课堂的事情,而且可能延伸到课外。
教师若不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很难实施的。
3.教师的自身发展作为目前最具优势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对广大外语教师自身的语言知识水平,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在语言层次方面,教师除了能对语言知识有很好的了解外,还应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国外语师资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山区,很多外语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开展任务型教学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知识面也要求很高。
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任务都可能设计到,因此教师也应具备各门各类的知识,例如:如何写调查报告、如何谈判、如何开新闻发布会等。
此外,当今是网络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因特网,查找相关信息,以便设计更好的任务,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
从目前全国的状况来看,因特网普及率尽管在教师中大大提高,但网络资源以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还是得不到很充分的利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形成新的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鲁子问,2003)。
二、任务型教学背景下外语师资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师资教育(teacher education)或师资培养被认为是师资培训(teacher training)的代名词。
上世纪末以来,人们认识到了师资培训的局限性,从而对师资教育或师资培养有了重新的认识。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一安教授(2000)认为,“师资培训着重传授外语教学的有关知识,演练课堂教学方法和技能,目标明确、具体;师资培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培养教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理论、明晰在教学中作出的每个决定的性质、研究教学、形成有审视眼光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估策略等方面,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全面素质,即注重教师的全面成长(teacher development)。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广大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开展的好与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教育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外语师资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外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语教师要想成功地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首先必须要对与任务型教学相关的理论有所了解。
国外一些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理论有些概念还不是很统一,例如关于“任务”的界定,任务型教学中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权衡问题等等。
我们在学习国外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同时,应与我国具体的外语教学环境结合起来。
正如鲁子问(2003)所说的,“……这些成果不能全部直接搬到我们中国的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很多任务并不适合中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条件。
”其次,任务型教学途径作为整个外语教学大海的一只小舟,和其它的教学路子和学科知识也有很多关联。
只学习了任务型教学理论,还远远不够。
因为任务型教学理论里体现的一些思想、原则,还有具体的操作等都需要其它相关的外语教学理论知识做铺垫。
如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年龄、态度等个性差异来设计任务,就是建立在外语教育心理学基础上的。
最后,我们最好将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其他外语教学路子进行对比,找出差别所在,辨析优劣。
任务型教学也不能说就一定是完美的,适当时候,我们可以将其它教学途径的优点运用进去。
2.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Pos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任务型教学要求外语教师对任务的真实性,任务的实施情况等进行反思,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的手段主要有:(1)记教学日记。
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后,应参照课前的备课内容,结合任务的设计情况,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
(2)录象。
教师可以把整个任务型教学课堂录制下来,课后结合任务型教学理论,包括任务的设计原则,任务型教学程序等,对自己的上课进行评估,具体的评估量表可以参照鲁子问的《真实运用任务课堂教学评估量表》(鲁子问,2003,P46)。
(3)听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听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加加深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
(4)行动研究。
所谓行动研究,是指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贯穿的是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甘正东,2000)。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报告。
3. 组织或参加任务型教学专题研讨会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科研性、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成了师资培养的一个焦点。
任务型教学是我们从国外引进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能否成功,有待于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探讨,总结。
学校或机构可以定期举办任务型教学专题研讨会,为广大外语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和教学体会的平台。
我国有些地区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浙江台州市于2003年10就举行了一次全市英语任务型教学研讨会;厦门中学也举办了“任务型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讨会。
通过各种研讨会,各与会者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具体情况下任务型外语教学的了解。
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各教学网站也专门为外语教师开辟了“任务型教学研究”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语教师只需打开电脑便可以和互相交流了。
这将大大节省了我国师资教育的经费开支,而且方便自由。
结束语师资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我国,外语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已成为共识。
任务型教学是当今世界流行最广、收效最好的一种外语教学途径。
在我国,随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诞生,任务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英语教学中。
任务型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自身水平和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如何建立一支胜任任务型教学的外语师资队伍,应该是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在文中只是初略地谈了一下个人的拙见,希望对广大外语教师有所启发。
参考书目:[1]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i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2]Poser, G. J. Field Experience: 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 NewYork: Longman Inc,1989.[3]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4]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gman, 1996.[5]甘正东. 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 外语界,2000, (4): 12-16..[6]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型教学实践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7]吴一安(导读),Ur,P. 语言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杨志国. 对《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任务型教学的思考[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12): 19-20.[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