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项目概况................................................................................................ 2. ..1.1. 项目概况2...1.2. 设计桩型2...1.3. 工程地质条件2...二、管桩施工设备的选择................................................................................................ 3. ..三、锤击法沉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主要问题3...3.2. 原因分析3...四、预引孔的具体措施................................................................................................ 4. ..4.1. 浅层大开挖换填4...4.2. 深层冲锤预引孔5...五、安全生产措施................................................................................................ 5. ..5.1. 安全、职业健康目标5...5.2. 施工用电安全6...六、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8..6.1. 文明施工8...6.2. 环境保护措施8...七、施工设备、人员配备表................................................................................................ 8. ..附表一:施工设备配备表 .................................................................... 8..附表二:人员配备表................................................................................................ 9. ..大部分超过招标文件所描述的一、项目概况1.1.项目概况浙江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厂2 X 1000MW机组“上大压小”新建工程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浬浦镇境内,距健跳镇约6km ,距浬浦镇约9.8km ,距台州市约47km 。
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为 4 台1000MW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本期工程建设2 台1000MW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1.2. 设计桩型本工程栈桥、转运站、推煤机库、输煤电控楼、材料库、检修间、工艺楼、综合管架、脱硫脱硝系统等区域桩基础设计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为PHC-AB 桩,桩径①500mm、①600mm,桩身砼强度C80,桩数约3157根,以⑤土层作为持力层,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4.0米,桩长40〜45米不等。
1.3. 工程地质条件本次施工所涉及地层情况简述如下:O[素填层:主要由中等风化、微风化块石组成,粒径在0.1〜1.5米,深度在0〜15米。
①淤泥:海积软土。
下部为青灰〜灰褐色,流塑,含有机质、腐殖质及含少量贝壳碎片。
深度在5〜21.5 米。
该层土在原先滩涂区域中均有分布,越远离山体,层厚越厚。
二、管桩施工设备的选择投入 3 台走管式柴油打桩机,各机台根据本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各设计参数、地质情况及现场实际条件,配备DD83A 导杆式柴油锤。
三、锤击法沉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1.主要问题根据设计要求、已施工的部分试打桩情况并结合地层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本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打入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穿透上部块石素填土层有很大困难:②.桩位偏移及倾斜过大;③.桩身破损,影响继续沉桩;3.2.原因分析①.回填层块石粒径大且分布密集:相邻区域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埋设钢护筒时挖出的块石最大粒径可见 1.3 米,且0.5 米以上粒径的块石占到回填层50%以上比率,超大粒径块石在各桩位处均有分布;②.回填层块石埋深厚度大:在试打桩过程中部分管桩在桩身入土7〜8米时,贯入度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管桩在桩身入土13 米仍无法穿透回填层,因此判定回填层部分在8 米左右,最大影响深度大于13 米;③.回填块石强度高:管桩所涉及的施工区域回填料均为中等风化及微风化凝灰岩,强度在90MPa 以上,远远大于管桩桩身砼强度;④.原引孔方案已不可行:原施工方案中选用的钢制送桩杆引孔措施,因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回填层块石粒径及深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在 5 米深度以下卡杆、桩位跑偏、送入深度不足等情况,无法满足后续管桩的正常施工;四、预引孔的具体措施综合以上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采用浅层大开挖换填、深层采用冲锤预引孔的方法。
目的:降低单位面积对管桩的阻力,降低桩身锤击数及锤击能量,避免桩身因疲劳造成损坏;降低沉桩阻力,使桩在沉桩过程中达到受力均衡;以免拉应力对桩身产生破坏,有效降低整个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避免沉桩时横向、纵向位移。
使得管桩的整个施工过程更安全、质量更有保障。
为此我方采取以下措施达到以上目的。
4.1.浅层大开挖换填介于本工程管桩施工所涉及的回填层内密集大量不利于锤击沉桩的大块石,故考虑采用挖掘机械全面对浅层内的大块石进行清除,并用细料换填的措施。
浅层内的大块石被清除后,利用钢制桩尖的导向作用、桩身的自重以及桩锤的冲击能量使桩端能顺利的破土而入,避免了管桩在刚起锤击打时就跑位的现象;当桩端进入换填层一定深度后,受侧向土体的保护,可以防止桩身的倾斜,且桩锤的冲击能量能通过桩身完全传递到桩尖部位,更有利于穿透下部回填层,使得管桩的整个施工过程能顺利进行。
大开挖换填主要控制要点为:①.测量放线:依据设计院提供的每个建、构筑物的角点坐标测放现场的实体位置,并作以明显标识。
②.开挖换填范围:各单体若轴线(桩位)间距较大的则标识出轴线位置,进行局部处理;轴线(桩位)间距较小的则大面积处理。
③•设备选择:选用PC200型以上反铲挖掘机。
④•开挖深度:一次开挖深度控制在5米。
⑤•换填要求:开挖时以粒径0.3米为界将开挖料分开堆放,尽量避免粒径0.3米以上石料重新填入,当回填料不足时通过外调不足。
可编辑⑥.场地平整:回填后利用挖掘机在表面来回碾压密实,以保证后续打桩设备的安全稳固。
4.2.深层冲锤预引孔在浅层开挖处理后,若管桩入土深度在 5 米以下时出现锤击数急剧增加、桩身有倾斜趋势,应立即停止施工,将管桩拔出,并放弃同一承台内其余桩位的施工,将设备移至下一承台先行施工。
当同一单体内能施工的桩全部完成后将管桩设备移出此单体,立即投入冲锤设备对遗留桩位进行预引孔。
预引孔主要控制要点为:①.桩位的测放:将施工过程中遗留桩位在现场施工图上作以标记,集中移交专职测量人员重新进行现场测放。
②•钢护筒的埋设:预引孔前必须安放钢护筒对孔口进行保护,同一承台内的各桩位钢护筒必须同时安放,安放深度以大于 3 米为宜,钢护筒直径选用?900mm 。
③.冲锤设备的选择:采用(型号),机械移位方便快捷,锤头直径选用?800mm。
④•深度控制:从试打桩过程可见局部块石最大影响深度在13米以上,本故次预引孔深度控制在地表以下15 米,且冲击停锤前无明显块石反应。
⑤.预引孔孔洞的处理:当引孔至预定深度后,提出冲锤,在孔内填入粒径小于0.3米的细料至护筒口,并尽可能夯实;必须将完成孔洞回填后才能进行下个孔的施工,避免蹿孔。
五、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每个职工的生命及国家财产的大事,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5.1.安全、职业健康目标1 、不发生员工死亡、重伤人身事故;2、不发生全口径人身死亡事故;3、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 万以上的一般设备事故、各类设备损坏事件;4、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30 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事故;5、不发生负主责以上由人员伤亡构成的重大、特大交通事故;6、不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事件或因环保问题造成的群体事件;不发生被省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通报批评的环保事件;7、不发生以下任一治安事件、刑事案件:(1)造成企业8 万元以上现金、20 万元以上物品被盗抢案件;(2)危险物品(剧毒危化品、爆炸品、放射物品等)被盗、丢失或被非法转让案件;(3)内保工作不到位被省级以上公安部门通报批评的事件;8、不发生大面积脚手架倒塌、起重机械倒塌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群体事件。
5.2.施工用电安全5.2.1.一般规定①.现场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②.配电箱设置总开关,同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③.照明与动力用电分开,插座上标明设备使用名称。
④.电缆线及支线安放稳妥,对于过路电缆采取架高或地下埋设上覆盖铁板等措施。
⑤.移动电箱内动力与照明分箱设置。
⑥.施工现场的电器设备设施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现场电线电气设备设施有专业电工经常检查整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⑦.凡是触及或接近带电体的地方,均采取绝缘保护以及保护安全距离等措施。
⑧.电力线和设备选型按国家标准限定安全载流量。
a.所有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具备良好的接地和接零保护,所有的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可编辑具装置有效的二级漏电保护开关。
b.十分潮湿的场所使用安全电压,设置醒目的电气安装标志,不使用无有效安全技术措施的电气设备。
c.电线和设备安装完毕以后,由动力部门会同安全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d.经常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教育,未经考核合格的电工等操作人员一律不准上岗作业。
5.2.2.安全保证措施①.电缆线分布场地安全区域,隔100米设一个200A的施工配电箱。
②.电缆的接头接入接线盒并附在墙上。
接线盒内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③.所使用的配电箱是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 —2005规范要求的铁壳标准电箱,配电箱电气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④.开关箱的电源线长度不大于30米,并与其控制固定式用电设施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
⑤.所有配电箱、开关箱都编号,箱内电气设备完好匹配。
⑥.工作接地的电阻值不大于4 Q。
⑦.保护零线选择不小于10mm2的绝缘铜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