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背景:我校从2012年起开始启动“童味”教育的研究,制定了《南城县第一小学“童味”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确立“童味”教育宗旨是:“教育充满童味,童年温暖一生”,论证了“童味”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本真、快乐、阳光、成长(相应的设计了四个卡通人物:真真、乐乐、阳阳、成成);创建了“童味”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五环童乐”:激发童趣,唤起乐----探究童疑,发现乐----促进童能,体验乐----展示童才,分享乐----拓展童思,升华乐)。

简单地说,“童味”教育是一种教育措施,以适合儿童口味的教育为切入口,将学生喜欢的形式贯穿于各类教育活动中,营造师生文化自觉的愉悦氛围。

2015年5月26日在教育集团领导的关切下,我们数学教研组如期开展了第四届“童乐课堂●异构同研”的校本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构建生本童乐课堂”,活动中,教师们先观摩说课和上课,然后在本团队内交流活动的体会,再到团队间辩论设计的理念和遇到的困惑,最后到专家的点拨与提升,这样的活动流程更能引发老师们的共鸣,有针对性的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组织两位校长(南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曹华庚、株良镇中心小学校长乐木生)对本次活动非常重视,对参赛人员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对活动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每个环节都做了详实的布置。

这一活动不是为了对老师一比高低,而是共同寻求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利无害。

本次活动方案的制定也有株良镇中心小学老师的参与,本次课题《比大小》就是由他们选定的。

株良中心小学教师的参与不只是参加活动老师人数的增加,目的是激活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实践证明株良中心小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很好,值得我们借鉴。

为今后更大的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收获本次说课、上课和评课的六位教师展现了个人的风采、呈现了各教研组的整体实力、落实了“构建生本童乐课堂”的活动主题。

说课各有所长株良中心小学徐梦云老师的说课:简约,有新意。

能站在知识归类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虽然说课方式简朴,但说课各环节齐备,虽然说课课件简单,但却能留给听众更多的想象与期待,通过教师的恰当演绎,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第一小学鄢婷老师的说课:精致,有创意。

能精心制作说课课件,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有创意的是充分利用板书,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黑板相得益彰,在动态的说课中生成本课的板书设计,让静止的板书“动”起来了。

上课各有千秋两节课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体现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构建生本童乐课堂”。

总体感觉是株良镇中心小学赵莎老师的课:感性,有活力。

课堂氛围轻松,灵动活跃,是个有笑声的课堂。

第一小学罗琴老师的课:理性,有魅力。

课堂有张有弛,温和有度,是个有温度的课堂。

两节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具体表现在:1.迎合学生喜好,体现学习的“童味”两节课均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新课的引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的对象来源于学生,练习的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导入环节,罗琴老师的以我校“童味”教育中的四个卡通人物之一的真真讲“猴子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当小猴子分到的西瓜由1/2变为1/10。

猴子们以为分到的西瓜更多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顺势抛出问题:谁笑的更聪明呢?告诉学生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

这样的故事引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始就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再通过学生说分数,教师适时收集分数为后面学习新知识提供了研究对象。

而赵莎老师是通过学生动手涂自己喜欢的分数,学生展示自己涂的分数,教师适时收集为后面研究提供了学习素材。

在练习环节,罗琴老师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谁笑得更聪明”,这样有始有终的故事,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作用。

同时以“童味”教育中的四个卡通人物出题,学生答题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更乐于参与,易于接受。

而赵莎老师则设计了“打地鼠”这一学生熟悉而且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既切合了学生的兴奋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乐于参与。

总之一句话,我们认为迎合儿童口味的教育就是“童味”教育。

2.渗透数学思想、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学习需要操作,直观操作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不是为操作而操作,在直观操作和形象感知的背后应该有一种更高水平的“理性”存在,这种理性,就是数学理性,数学的本质。

任何的直观操作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抽象提升得出数学结论,并彰显数学本质、本色。

两节课,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助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罗琴老师在探究童疑,发现乐的新知过程中,先让学生分别独立涂分数(1/4和3/4;1/4和1/8)比大小,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直观比出分数大小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这一类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出示了两组分数:一组是1/8,2/8,3/8,4/8,5/8,6/8,7/8及相应的直观图;另一组是1/2,1/3,1/4,1/5,1/6,1/7,1/8及相应的直观图,这样让学生在分数和直观图反复比较中以数读形、以形解数,直观的验证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让学生经历了操作、猜想、观察、比较、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有力的诠释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赵莎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实物图进行对比,让学生借助图来直观证明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这正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此外,两节课均能按“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分别进行研究,也渗透了化繁为简、分类研究的数学思想。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

”两节课在研究方法的指导,数学思想的渗透均能顺势而为,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数学味”。

3.关注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品味小学数学教学能留给学生什么?我想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两节课在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一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表达上的指导,让学生面向大家,向大家汇报,多次让学生“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请你大声说给大家听”。

二是练习中,学生答题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恰当的评价,对学习习惯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如“整洁涂写你真棒!”“活学活用快乐多!”“用心思考能成功!”。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好的学习习惯,能直接提升学习的学习品味。

辩课各领风骚株良镇中心小学罗建国老师的评课细致入微,体现业务水平精到。

能独具慧眼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评析入情入理。

第一小学吴红萍老师的评课高瞻远瞩,体现理论功底精湛。

将课堂实践与“五环童乐课堂”模式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团队间的辩论更是接地气的智慧碰撞,大家在辩论中均能针对课堂中的点滴精彩和些许疏漏进行分享和解读,诸如对教材的使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学各环节的自然衔接等教学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学术氛围在辩论中酝酿、发酵、形成。

点评各有侧重这次三位专家的点评,各有侧重。

抚州实验学校的周主任从大处入手,告诉我们撰写说课稿和教案时注意标点、格式和详略有别,说课稿和教学设计一样,也有详案和略案,略案给评委,详案留心里。

上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适时俯下身去,学生的操作老师也应参与。

市学科带头人罗国华老师从细处着眼,从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板书、教材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设问题的生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7个方面结合两节课的教学实践做了详细的阐述。

提醒我们要读懂教材,尤其是要研读配套的教学用书,把准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要关注每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对辩论中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

龙湖小学段建春校长从高处评价,充分认可我校举办的这次活动是给教师们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舞台,体现团队合作,集体智慧的平台。

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研形式,值得做好、做大,值得推行、推广。

三、反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1.如何读懂教材?这重要那重要,把握教材最重要;你的方法我的方法,不把握教材都不得法。

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印者”,而应根据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情况,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优化。

2.如何夯实基本功?数学基本功内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借用罗国华老师的话来说,语文老师有三美:人美、字美和语言美。

而我们数学老师只有一美:人美。

那么提升个人文学涵养、锤炼数学课堂语言、美化课堂板书粉笔字是我们数学教师急需提升的基本功。

3.时间的分配上,如何更科学,更合理?从本次两节课的时间分配上均有偏颇,一个时间不够用,一个时间有富余,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40分钟?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如何恰到好处?“五环童乐课堂”的时间大致如何分配更为科学、合理?4.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要有设计,但是如果一味地按设计按部就班、亦步亦趋,那么,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独立探索的活性和灵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设想异构同研的目的就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研讨,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出自己教学方面不足、通过相互交流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

1.能否在课型上有所突破。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2.能否在评课的人员上有所突破。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年教师、青年教师、群体参入。

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员参入互动。

3.能否就某个共性的问题集中进行延续性的探讨、针对性的讲座。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

学无止境,教艺无涯,只要我们不断虚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夯实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功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必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追求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共享知识,共享理想,共享情趣,共同书写教育的精美华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