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_刘娟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_刘娟

2013年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6作者简介:刘 娟(198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助教,从事英语教育方向的研究。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语言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发展而来的,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语言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习语的形成兼具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因素,所以两种习语比较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弄清楚这些差异造成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两个国家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来进行了解。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使用和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从事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英国位处于亚欧大陆的西侧,而我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侧,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以在习语的运用上也大有不同。

英国三面环海,其曾经一度为海洋霸主,航海业非常发达,所以其很多习语就和航海业相关,诸如plain sailing,它的意思是一帆风顺;all at sea,它的意思是不知所措。

而虽然我国也属于临海国家,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面积相对辽阔,没有征服海洋的必要性,我国的航海业没有那么发达,所以我国的习语很少有与航海相关的。

但是我国深处内陆,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我国自古的文人雅士就喜欢研究花草,梅兰竹菊等都能融入其诗中,或者是自我激励,或者是自喻品格高尚,所以很多和竹子有关的习语,诸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就形象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相对的,英国由于没有竹子,竹子没有融入其生活当中,自然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习语。

2.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

英国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其语言里面经常会出现上帝“God”,所以在其很多的习语里面都有上帝,诸如“god bless me”,意思是上帝保佑我,而在我国的表达里就是“天助我也”这样的词汇。

我国信仰天,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统治的时间比较长,长期所谓的君权神授,皇上也被称为天子。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天神,诸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实际上是我国的道教体系,天在我国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常用的习语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命所归”、“天各一方”、“天南海北”“天涯海角”等。

但是天在英文中是“heaven”,其在英语出现的频率就先对比较少,god的含义也就和我们说的“天”差不多,都是万能的,诸如“god helps those help themselves”,其意思是上帝帮助那些自我帮助的人;“oh my god”表示的是惊叹、吃惊、气愤等含义。

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习语表达的差异。

3.历史文化的差异。

很多习语都来源于历史文化当中,如果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能耳熟能详的话,对于一些习语就难以理解。

诸如在英文中有“meet one’s Waterloo”的说法,其中文的意思是一败涂地,不理解历史文化的人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见到滑铁卢就是一败涂地呢,其实这是有因由的。

滑铁卢是拿破仑战败的地方,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建立的帝国在这次战役后被彻底打垮,所以英语习语就把见到滑铁卢,比喻为一败涂地。

而我国的一些习语对于那些不懂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也是不好理解的,比如我们说的破釜沉舟,怎么把船弄沉了呢,其代表什么意思呢?从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无法理解,其实只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就很好理解了。

当年楚霸王项羽为了救赵国,过了渡河之后,就把船击沉,这样就象征着不给自己留退路,要决一死战。

而英国相应的表达方式却不是这样的,他们用的表达方式是“to cross the Rubicon”,这个用法和英国的具体的历史相关,所以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是习语运用不同的重要原因。

4.风俗习惯的差异。

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不但在中英两个国家之间不同,就算在我国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充分理解两个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才能对这个国家的习语有更好的了解。

我们经常会在完成一件事情达到两个目的的时候,说“一箭双雕”,但是同样的意思在英文的习语里就是“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用我们的话理解就是“一石二鸟”。

我国的弓马骑射的风俗相对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而英国的文化,用石头砸鸟这种风俗对他们影响比较深刻,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应该了解每个地方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喜恶,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两个国家的习语的差异。

我们说喜欢一个事物,进而连同它联系的事物也喜欢,我们这样表达“爱屋及乌”,但是在英国的风俗习惯里,却不是这样表达的,相同的意思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love me,love my dog”。

习俗的不同,对社会的兼爱的对象也就不同,在理解英汉两国习语的时候要充分了解两国的语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二、英汉习语不可译性的解决办法由于存在以上方面的原因,在对其历史文化、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都不能很好了解的情况下,英汉习语实际上存在着相对的不可译性,所谓相对的不可译性就是从字面意思上很难进行突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进行合理的翻译。

1.对这些可能造成习语翻译错误的地方的知识要进行相关的学习或者相关的了解。

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很多的典故、历史知识、习语由来等都有相对详细的解析,我们一面要提高自己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选择合适的手段,毕竟不能因为存在着难度就不去做,要克服困难,就要迎难而上,对可能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刘 娟(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语言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语是传承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的媒介,英语和汉语的习语的形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了解的话,很容易造成表意上的混乱,并且也由于这些文化差异使得很多英汉的习语不可译,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可译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论述,旨在能够对英汉习语翻译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不可译性;原因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33-01(下转第137页)2013年Vol.28 No.2梁 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组织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跨文化交际、就业等方面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选择的主题包括中外文化、节日、风俗习惯、运动、就业、情感、影视、潮流、娱乐、社会热点话题等。

目的在于丰富校园英语学习气氛、加强学生英语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接触社会最新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外语技能锻炼和就业机遇。

每一期的英语角都邀请外教参加,并且都有固定的话题,并提前公布讨论话题,因此,即使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减少焦虑感,做好准备后来参加;学生们在英语角中通过师生英语交流的成就感可以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4.英语课本剧竞赛。

为充分调动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英语课本剧竞赛。

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按照大学英语课本编排话剧,将“课堂”搬上“舞台”,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为舞台剧,这样就强化了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将英语学习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英语学习,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我展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充实。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使学院的英语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厚,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运行时间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到位,第二课堂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充分满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需要,以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考核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

参考文献:[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R].教高厅[2007]3号.[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5):345.[3]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R].教育部文件教高[2005]1号.[4]梁文武,白树勤.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04):44.[5]费安娜,翁琴,胡杨,罗莉.二级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J].英语教育,2009(04):141.[6]熊敏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9(02):102-104.[7]刘世英,张爱琳.如何实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网络上的延伸[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0):235-236.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 organizes modeLiang Jie(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ruan Software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90, China)Abstract: The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room building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o train talent with "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quirements " is indispensable.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enrollment surged,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faces with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 in level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ans, the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room building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and prominent. This paper takes Huaruan Software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 organizes mode.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second class; organization mode; research and practice[责任编辑:周 呈]面对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调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